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谐共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谐共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初,国务院批准陕西省西咸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并赋予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使命。之后,西咸新区先后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海绵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服务贸易、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区等试点示范行列。2016年5月,西咸新区又入选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承国家之重任,西咸新区紧扣创业创新的主旨、内涵和要求,将其作为新区在城市建设、产业激活、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要驱动力,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有机统一、和谐共振的良好局面。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区功能再定位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特别是各类新区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吸纳迅速增加的人口、承载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一,我国新区新城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据《2016中国新区新城发展报告》统计,我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区新城数量超过3500个。然而,实践中一些地方新区新城的发展并不尽人意,虽然被冠以产业新城、高铁新城、临港新城、临空新城、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科教新城以及形形小镇的名目,但城市发展定位不清晰、规划建设粗放落后、功能配套不完整、发展引擎动力不足、管理体制缺少改革创新,所谓的“新区新城”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造楼卖房的噱头,逐渐变成了睡城、空城。

第二,新区新城的城市功能和定位需赋予新的内涵。当前,新区新城的建设发展应瞄准有效汇聚创业创新人才、激发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创业创新的聚集区和高地,这是判断其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这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在逻辑和核心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西咸新区的设立,旨在推动西安、咸阳两市一体化发展,是大西安建设的重要增量和变量。从几年来的实践看,西咸新区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从开发土地向开发人的转变,最大的关注点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吸引“创业的人”和“创新的人才”。大西安地区科教资源丰富,本来是产出人才的地方,但是大量人才却流向了北上广深等城市。为此,西咸新区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首要就是增强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吸引力,留住和壮大创业创新群体。

第三,新区新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从国际上看,欧美发达国家正崛起一种“创新区”的城市新形态。与过去创新集聚区缺乏各种配套服务,无法兼顾工作、家庭和娱乐不同,现在的“创新区”汇聚了优质的大学、医院和生活娱乐设施,提供生态化分享式的高品质办公环境,吸引初创企业、企业孵化器和企业集群,空间紧凑、交通快捷、网络顺畅、商业汇聚、生活便利、资本密集,从而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的速度与质量。“创新区”具备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区内经济模式和社会网络被重构,成为传统城市模式的互补和再造。

2016年初,时任陕西省长娄勤俭同志在省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西咸新区要“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这是对国家赋予西咸新区围绕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核心的多项示范、试验、试点任务的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精准地描述了西咸新区的功能和发展定位。之后,陕西省进一步明确了在大西安形成一个纵贯西咸新区的创新发展轴,以西咸新区为依托打造大西安的创新创业示范中心。

伴随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西咸新区愈来愈认识到这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新区相继召开招商暨“双创”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聚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聚焦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建设,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行动,把新区建设成为大西安生态优美、经济活跃、产业高端、创新突出、创业便利的“创新功能区”。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从西咸新区发展的实践看,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城市的功能定位、发展动力、规划理念、管理体制和品牌价值等领域的创新。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科技、人才、制度、环境、文化、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因此,“创新”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同的关键词,在多个维度上深度交叉、高度契合。

第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城市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的意义,是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西咸新区推动各种创新要素聚集,为城市发展动力转换积聚力量,加快从量到质的转化。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增量”。新^引进和建设了微软创新中心、乐创空间、光谷创业咖啡、圣泓工业设计众创空间、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产业基地、西咸文旅众创空间等近20个孵化平台,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社交和资源共享空间,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服务。二是统筹科技资源,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存量”。整合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优势科创资源,建设“大西安创业创新带”;新区沣东新城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合作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通过“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合作平台,促进斯科尔科沃(莫斯科)、西咸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三个园区协作,推动“一园三地”国际协同创新。三是建设科技学镇,打造科技创新的新型聚合体。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无人机产业翱翔小镇,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共同打造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遵循绿色智慧、城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建设理念,实现“校区、园区、社区”功能集成,形成科教、产业、商业、生活、服务多种功能“零切换”的新型科技创新综合体。

第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的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既有“面子”也有“里子”的行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当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和配套服务。西咸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坚持以市民幸福满意为标准,按照五十年、一百年不落后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一是提出打造绿色城市的西咸标准。坚持依自然造城、用城市连景,把城市建在山水上、种在田园中,把新区建成为大西安环境最优美、生态最和谐、发展可持续的地方。二是创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率先启动建设集城市景观、风道和中央雨洪系统为一体的中央绿廊,让雨水就近汇集、净化、调蓄、溢流,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三是创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保证管廊综合性、功能性前提下,平均每公里建设成本降低到600万元,是传统方式的1/10左右;与海绵城市建设相配合,达到雨水就地利用、雨水资源化的良好效果,有效解决“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问题。四是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参考国际经验制定新区绿色建筑标准,将住建部绿色建筑标准简化为墙体保温、多层玻璃、窗外遮阳、新风系统四大项,在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使建筑能耗比国家标准降低70%。五是积极推广地热能、干热岩技术、分布式能源等绿色能源。优化新区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新区新城活力和吸引力的源泉,是深层次的创新。西咸新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有效改善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

一是增强创业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新区各新城建立了双创政策框架体系,加强对众创空间、人才、科研、就业、金融等各类政策的统筹联动,确保政策可操作、能落地。二是推进工商制度改革。对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先行先试,诞生了全国首张微信版电子营业执照。三是深化税务制度改革。通过取消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二维码一次性告知、办税事项全区通办、建立“绿色通道”、取消非许可类的审批等,降低准入“门槛”,方便市场主体。四是深化人社制度改革。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城镇职工“五险合一”经办服务模式。五是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推出针对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明晰外资市场准入限制,营造透明、公开的投资环境。

第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产城融合”的速度和质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现生产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西咸新区紧抓双创、服务贸易、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区等国家试点机遇,积极推动区内五个新城和两个园办探索构筑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架构,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空港新城以国家航空城试验区为载体,打造航空保税维修,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沣东新城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打造检验检测、通讯技术等产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产业集群。秦汉新城依托区域内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和山水田园资源,大力发展文物保护、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沣西新城立足西部云谷等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据增值产业集群。泾河新城依托茯茶小镇、崇文庄园小镇,打造科技农业、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依托丝路经济带能源交易中心、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立足陕西、引领西北、辐射全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能源金融产业平台。西咸国际文教园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入驻园区联合办学,创建具有国际特色的丝绸之路文化教育新市镇。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谐共振的建议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西咸新区形成了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良性互动。为进一步推进这两项国家战略行动的和谐共振,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新区新城应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城镇化的进程就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新区新城的发展建设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行政区功能的复制,需要在各个层次、各个地方都要创新,要在城市建设的硬件平台上,更加重视推动产学研用等高端资源的集聚,使得政策、资金、人才、企业资源的协同发展效应更大化,形成创业雨林生态和产业集群,从而做旺人气、做强产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二,新区新城应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的良性发展环境。新区新城应率先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体制体制障碍,以大部制、大数据为手段,推动工商、税务、社保、质量、环境、食药、知识产权、公安、安全生产等多个部门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营商环境、政务环境,构建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开放创新的高地。

第三,新区新城应成为科技研发创新转化应用的先行区。很多中西部地区提出,在科技人才等领域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经济发展指标上那么大,迫切需要挖掘潜力,破解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的问题。新区新城应在这些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全新的产业理念及创新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升级。

第四,新区新城应成为创新创业的人才特区。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聚则活力旺,活力旺则事业兴。新区新城应建设成为人才高地,创新管理模式给人才松绑,强化激励机制向人才倾斜,搭建干事平台为人才服务,优化培养方式助力人才成长,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类创业者的梦想能够更快地接地气,接到市场上去。

(王飞,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宁,西咸新区博士后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