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区县林业生态建设亮点纷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区县林业生态建设亮点纷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重庆市各区县坚持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生态文化、生态服务五大林业行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亮点纷呈,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重庆奉节县、重庆武隆县、重庆彭水县、重庆江津区、重庆巴南区等5个区县分别围绕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发展森林旅游、实施退耕还林、探索森林防火新机制、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重庆奉节县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契机,以建设和保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为使命,结合三峡后续工作生态屏障建设,全力推进长江两岸绿化,积极构筑库区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优先,分段治理,因地制宜打造长江两岸生态景观。”重庆奉节县林业局负责人称,按照绿化长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打造生态屏障区特色“三带”,目前重庆奉节已全面完成工程营造林任务,累计栽植香樟、柏木、脐橙、油橄榄等各类苗木近6000万株。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效果初显,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48%,高于全市几个百分点,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由22%提高到近60%。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实现长足发展。注重产业,突出特色,实现“增绿”“增收”有机结合。按照“经济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业主化,业主选择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建立“农民出土地,业主出资金,双方共管护,收益共享受”的“两出两共”林业产业发展路径,积极培育以脐橙、油橄榄、红豆杉“三棵树”和中药材、蚕桑等为主的林业特色产业。其中全县油橄榄栽植面积6.05万亩,红豆杉4万亩,中药材近15万亩,林业产业综合年产值达23亿元。库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初显,有力推动了全县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了绿化长江生态治理新办法。根据长江两岸石漠化严重,造林难度大的特点,创新摸索了一套公开招标、整地打窝、树种配置、客土栽植、抚育管护、资金兑现等办法,强化科技支撑,确保工程建设成效,对库区生态治理模式做出了新的有益探索。

重庆武隆:森林旅游开启绿色崛起新路

重庆武隆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拥有林地面积330万亩,森林面积2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境内可开发自然景观有265处,集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该县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集中全县资源,兴生态、育文化、强产业,努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目前,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共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65亿元,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2%,成长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

始终把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锲而不舍地打造重庆武隆品牌,加快向“世界的重庆武隆”蜕变。先后确立了建设生态旅游大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等系列战略定位。与此同时,为把生态发展理念融入森林旅游,该县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突出围绕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开发,探索森林生态旅游与城市化相结合;围绕实景演出和户外运动,探索森林生态旅游与体育文化产业相结合;围绕建设“中国重庆武隆公园”战略目标,探索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坚持文化铸魂,让森林旅游传承生态文明,着力打造“森林旅游+生态文化+户外运动”这张森林旅游名片。寓山水文化于影视传媒,为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寓民俗文化于实景演出;寓探险文化于顶级赛事;寓人文风情于节庆活动。先后举办了仙女山草原国际露营音乐节、林海雪原旅游节、仙女山国际风筝节、C-MART露营集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大批民俗演艺、民间工艺等旅游产品脱颖而出,极大丰富了重庆武隆森林旅游内涵。

重庆彭水:全力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重庆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典型的大山区,耕地少、肥力弱、生态环境脆弱。为此,该县在全市率先出台《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意见》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并把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主力方向放在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兼顾发展景观林,力争“十三五”时期新增森林面积4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其中经济林达32万亩,粗略估算待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这将全面增强生态屏障功能,真正实现建设绿色经济大县。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该县始终遵循林业发展规律,通过思路创新,构建起现代林业经营体系。一是坚持集中成片打造的原则,科学规划造林地块,退耕还林实施成片布局。二是坚持把建立长效、管用的造林管护机制作为退耕还林的前提,推行两种新的经营模式:一种是公司或大户与农户建立股份化的业主经营;一种是农户之间联合组建合作社。三是选择适合重庆彭水立地条件的油茶、青脆李、核桃、枣子等优良品种,规模打造经济林产业基地。四是在每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1个1000亩的高标准经果林产业园,示范带动全县退耕还林,使其培育成产业脱贫的主力。

此外,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该县从补助政策、科技支撑、用地政策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起5年内,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经果林造林及管护补贴。

重庆江津:开创森林防火“三化机制”

重庆江津区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尾,全区林地面积243万亩,森林面积2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5%。该区立足“点、线、面”,念好“责、防、严、快”四字经,在实践中开创出森林防火“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三化新机制”,连续13年森林火灾受害率稳控在0.1%以内。

“按照‘以区为主体、以镇街为基础、以村组为根本、以农户为关键’的防火工作机制,促进了森林防火责任的全面落实,实现森林防火社会化。”重庆江津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一是通过深化护林联防联治。成立护林联防组织,建立护林防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二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29个镇街和3个国有林场每年出资400多万元,与860余名护林人员签订聘用(劳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三是实行各级首长负责。出台了《重庆江津区森林防火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完善了《重庆江津区森林防火预案》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订巡山守卡“四落实”和重点人群管理“四明确”制度。五是创新防火宣传教育。利用重点时间节点,在重点区域范围开展森林防火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五进”活动。

此外,依靠科技手段做到报警更准确、反应更灵敏,实现防控管理的“智能化”。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打造森林防火“千里眼”,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整合森林防火“战斗力”。对重点林区道路、水源、危险源、防火隔离带等10余万个防(扑)火要素进行采集和标注,实现日常巡护管理、烟火自动报警、预案生成、扑火辅助指挥、灾后评估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重庆巴南:加强有害生物防控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重庆巴南区区委、区政府把压缩、拔除松材线虫病疫情作为不可逾越的5条红线之一。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倒逼责任落实,开展“地毯式”宣传,强化资金、人力、技术保障,促使松材线虫病枯病株数较2014年同期下降55.2%。

“抓责任落实是做好松材线虫病除治的关键。”重庆巴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区始终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责任落实。严格时序网格化,将全区47万亩松林全部纳入防控范围,实行小班化管理。同时实行辖区负责制,区级与镇街、镇街与村居、村居与农户,层层签订防控目标责任书,各级责任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癌症”,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该区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利用手机APP、政府网络平台、传统媒体、“村村响”广播等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干部职工提高觉悟、积极作为,涉林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广大群众相互监督、规范自律。

该区通过强化资金、人力、技术保障。累计投入8500万元,组建专业除治队100余支、甄选聘请除治队员2000余名开展集中除治,10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7个技术指导组,对各地区的除治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松材线虫病的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