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玫瑰之国叙利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玫瑰之国叙利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在去北非几国采风时,顺道去了一趟叙利亚,那里的人文风情和众多名胜古迹在我心里至今都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只要一提起就会觉得赞叹不已。叙利亚古称“苏里斯顿”,意为玫瑰的土地,因为它盛产花朵硕大、鲜艳的玫瑰,叙利亚一词也有“高地”的意思。历史上叙利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个领土面积只有20万平方公里的西亚国家,一直笼罩在殖民统治的阴影下。在二十世纪初期,叙利亚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二战的时候又被德国占领。二战后,当全世界都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叙利亚却又成为埃及的附属,直到1961年才完全独立……

闲游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是一座有四千年历史的美丽古城,一直被誉为“天国里的城市”。悠久的历史使它留下了许多传说和众多古迹,这也是世界各国游人向往的地方。大马士革位于叙利亚西南巴拉达河右岸,市区在克辛山山坡上,建于公元前2000年,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大马士革犹如一座仙境般的城市,站在城郊萨利希亚小山上俯瞰,美丽景色一览无余:平坦的原野上葱绿一片,玉带般的巴格达河波光闪烁、蜿蜒其间:岸边一排排白杨树挺拔秀丽,周围散布着一座座花园和果园,鸟语花香的绿洲景色与远处茫茫无际的沙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幢幢别致典雅的白色房屋和清真寺的尖塔。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把树木、房屋、寺院抹上一片橙红,全城笼罩在一片宗教色彩中。大马士革市内著名大街“直街”,因其横贯东西而得名,早在古罗马统治时期就是全城的主要街道。市中心是烈士广场,附近竖立着民族将军阿兹姆将军的铜像。全市有250座清真寺,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清真寺之城”。最著名的建于公元705年,座落在旧城中央的倭马亚清真寺,其建筑富丽堂皇,是伊斯兰世界著名的古清真寺之一,也是大马士革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那些古代阿拉伯的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都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居住在大马士革,死后也能安葬在这块土地上,只因古书中这样写道:“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

玫瑰,叙利亚的关键词

玫瑰,从古至今都被视为真爱与唯美的化身,在各个古文明国家都有充满浪漫神奇色彩的传说。早在三千多年前,叙利亚的玫瑰就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名噪一时。叙利亚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中东“高地”上的玫瑰之国。大马士革的人们都喜欢玫瑰,几乎家家户户都培育玫瑰。大马士革不光以美丽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古建筑吸引人,还以其芬芳鲜艳的玫瑰闻名于世。大马士革是美丽的,房子即使再破旧,也要用鲜花装扮漂亮:大马士革的女子是迷人的,生活即使不富裕,也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这里,玫瑰花缠绕在一扇扇窗上,无论在大街上、商店中,还是在办公室,在家里,无处不见玫瑰花的绽放。情侣间、亲友间也会经常以玫瑰花表达祝福和情谊。当我走进一家民居小院落,看到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虽然民居外部几乎是封闭的,有高高的围墙将之与外界隔绝,但内部确是开放式的:宽敞的露天庭院,种着玫瑰、茉莉、柠檬等,好似一个世外桃源。庭院也是叙利亚人接待客人、共叙天伦的场所,生活节奏缓慢的叙利亚人经常邀请朋友聚在一起,桌上摆上精美的点心,一边煮咖啡或者泡茶,一边享受聊天的愉悦。

这里的美食与宗教

叙利亚8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典型的伊斯兰国家,独特的民族饮食令我这个外来客大饱口福。叙利亚人的主食是面粉、大米和玉米,将面粉发酵后制成的面饼是各阶层都格外喜欢的食品。从约旦一路过来,已慢慢接受阿拉伯大饼,和着果酱或奶酪一起吃,味道很是不错。在叙利亚,少不了尝尝著名的阿拉伯水烟,阿拉伯水烟最初起源于800年前的印度,由椰子壳与空竹管构成,主要用来吸食老式黑烟草,后来在波斯开始流行,在中东特别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和伊朗,水烟曾一度被看作是“舞蹈的公主和蛇”,后来逐渐流传到阿拉伯世界成为一种民间吸食烟草的方式。叙利亚城市街道的果汁店很多而且品种丰富,柠檬汁、香蕉奶、橙汁、石榴汁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另外,中东人对甜品的偏爱,可不一般的。在果汁店门口,我抑制不了它们的诱惑,也去买了一杯三下五除二的喝了下去。说实话,品尝美食我不太在行,但在喝果汁上,还是蛮有信心的。叙利亚的果汁是当之无愧的货真价实,亲自看着人家的制作,还有足够的用料,好像感觉自己只花了几块钱买来的橙汁,还有点心生歉意的感觉,毕竟人家用了五个橙子才榨出这样的美味。

旅途的最后,我终于来到了倭玛清真寺,其实称这座建筑为“清真寺”,远没有体现出它丰富的历史内涵。早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就是罗马人膜拜朱比特神的地方,而后又成为了基督教圣约翰教堂,直到公元8世纪初的阿拉伯倭玛王朝,才被改为了清真寺。当进入倭玛清真寺高廊环绕的庭院,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萨拉丁圣殿高墙上的壁画,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整个庭院铺着平整的大理石,历经数百年的地面,已经被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清凉的风吹过这个巨大的庭院,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戏,仿佛这是一个游乐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圣殿内部,则庄严肃穆。在萨拉丁灵柩前面,是顶礼膜拜的人群,人们小心翼翼,鸦雀无声。我想:萨拉丁如果在天有灵,他一定会厌烦圣殿里的氛围,而跑到院子里来和孩子们嬉戏。或许,孩童们无忧无虑的欢笑,相比那些烦琐的祷告,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吧?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神情忧郁的父亲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他刚从巴格达把孩子接回来。他看着像小鸟一样快乐的女儿告诉我:“这里的空气不一样,孩子到了这里,才恢复了孩子的天性。但现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把全家都接出来。妻子和其他几个孩子还在巴格达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能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团聚并生活。这位父亲举止优雅,一幅金丝边的眼镜挡不住眼中深深的哀愁,嘴角挂着一丝浅浅的微笑。那丝微笑是那么的耐人寻味,能明显地感觉到里面交织着苦涩与甜蜜。那是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宽厚与慈爱的笑,还是一个男人面对生活无奈的强颜欢笑,或许两者有吧。这位父亲让我忽然联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巴比伦之囚,他们带着与身俱来的巴比伦贵族的气息,在战火中悲惨地流亡。这难道是一个民族的宿命,我好像忽然理解了那些在圣殿里膜拜的人群,他们在呼唤自己的英雄,阿拉伯民族在呼唤英雄,伊斯兰文化在呼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