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组织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组织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方兴未艾,未来必将产生更大成果,而县域经济组织模式作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和载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内在机制。它主要是描述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农户和其他组织的相互关系和各自职能。通过研究分析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组织模式,是为了在新形势下,面向未来,反思过去,学习借鉴,促进辽宁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体制改革和创新才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动力。

【关键词】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

一、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组织模式的认识

组织模式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和载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内在机制。它主要是描述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农户和其他组织的相互关系和各自职能。构建县域经济组织模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组织模式主要有“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巩义模式”、“农安模式”、“义乌模式”等。这些模式是各县(市)在发展经济方面积极探索的成果,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的实验范本。研究分析这些模式,是为了新形势下,面向未来,反思过去,学习借鉴,促进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组织模式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辽宁省县域经济组织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一)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不仅如此,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情况严重。全省除9个百强县外,另有辽中县、铁岭县、昌图县、大洼县和辽阳县的GDP值超过180亿元;其余县(市)GDP值在50-180亿元之间;建昌县GDP值是49.73亿元,排名最后。由于县域自然资源、原有产业结构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各县(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也不相同,从而使辽宁各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尽管辽宁省县域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在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且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同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并且在当今的辽宁省人口不断增加,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依旧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辽宁省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不完整

(三)县域工业作用薄弱。辽宁省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临以下几项问题,首先大多数县域工业发展缓慢,总量小,层次低。深加工能力弱。然后县域工业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其次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并行发展,过度竞争导致县域工业发展受到制约。

三、构建新型组织模式

(一)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流动的趋势,搞好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村布局规划、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省必须加快县域农业结构的调整,打破封闭型和有限开放型结构调整的陈旧思维,大胆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和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国际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各地资源优势,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带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辽宁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县域经济以县级政府作为经济调控的主体,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优化配置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县一级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关键单位。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转变县级行政单位的职能,明确县级政府功能定位,该下放的行政权力坚决下放到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重新调整县级机构,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组织体系,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通过加快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食品加工、农产品安全等职能向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集中,建立起集中、高效、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

(三)深化城乡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以村屯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搞好城乡对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分享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做好县域城镇规划与村屯布局规划的衔接,按照促进农村就地城镇化和 “农村城镇农民建”的思路,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结合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园区的扩容,把城中村、园中村整理改造成为城镇新社区,引导城郊村、园边村的农民向城镇居住区集中,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促进小型村、自然村的合并。同时,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 周腰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分析[J].辽宁经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