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饭前饭后的习惯”教研活动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饭前饭后的习惯”教研活动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也正因如此,我园设立了课题“3-6岁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的进展与研究,能很好的帮助幼儿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那如何组织小班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养成?又该从一日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入手?课题组的成员们经过探索、讨论、研究等多种方式最终选择以“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为切入点设计相关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因为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那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学习并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实践与操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与操作的“饭前、饭中和饭后的行为规范”内容,再通过形式丰富的环节设计,可以让这节活动很好地开展。然而通过组织这次“饭前饭后好习惯”活动,让我对“3-6岁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有了一些思考与收获。

一、认真分析幼儿,找出设计思路

小二班现有幼儿31名,经过学期初的调查,90%的幼儿在家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幼儿在家养成了不会洗手、不会端饭、不会拿勺子、不会使用毛巾擦嘴擦手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作为小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个幼儿的进餐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撒饭等不良进餐行为,帮助每一个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原因找到了。小班集中活动的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但进餐习惯就包括了餐前习惯、餐中习惯、餐后习惯这三个方面,如果想要在一节活动之内把这三种习惯都包含在内,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针对小二班幼儿餐前餐后习惯比较薄弱的现状,我决定在设计活动环节时,以餐前餐后习惯为主,餐中习惯为辅的来设计一节小班健康活动。

二、结合理论与实践,完善活动内容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

1.餐前安静活动。

此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

其中欣赏故事和儿歌最为适合。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好习惯。

2.餐前洗手。

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特地在墙上张贴了一组洗手步骤图,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洗手的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以上这两点该如何呈现在活动中呢?又能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让小班幼儿接受并能学会这其中洗手规则呢?经过和“3-6岁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组的几位老师探讨,决定拍摄大班哥哥姐姐餐前正确洗手的视频,请小班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餐前好习惯。在活动中,孩子还是很喜欢这种方式的,因为视频可以让幼儿更直接进行模仿学习,但要注意拍摄的视频时间不能过长,要不然小班幼儿的专注力容易分散。

(二)进餐过程中的组织

1.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地进餐。

2.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

(1)餐前诱导法。

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地吸吸鼻子,夸张地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还有木耳炒肉片呢,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

(2)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

教师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要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加。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大班哥哥姐姐吃饭的样子,激起他们的模仿兴趣。再加上授课时老师会问:“哥哥姐姐吃饭时是怎么样的?”“大口大口地吃饭厉不厉害?”等等类似这样引导性提问,很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并知道进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随后,在幼儿操作环节中,授课老师很用心,不仅重现幼儿进餐的场景,熟悉的桌椅和餐具,而且提供了“旺仔小馒头”为食物,让幼儿真实地去洗手吃饭,模仿着大班哥哥姐姐大口吃饭,遇到骨头知道用勺子舀起来放到盘子里等等,进一步强化了进餐的要求。

(三)餐后活动的组织

1.漱口、放餐具。

大部分孩子在家吃完饭后,就没有事情要做了,因为饭后的擦嘴、放餐具、洗碗等这些事情被父母包办了。其实,父母这样做剥夺了孩子对餐后好习惯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2.擦嘴、擦手。

这个环节很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吃饭的时候会吃得一嘴一手都是,甚至还会把饭菜撒到身上,所以,饭后学会用毛巾擦嘴、擦手很重要,保持自身的仪表整洁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在健康活动中,为了设计这个环节,我想了很多种方案,但每个方案都有这样或那样不合适的地方。随后,我去寻求课题组成员帮忙,和他们一起探讨针对这个餐后好习惯环节应该如何去设计。最后,我们讨论出,和进餐好习惯环节一样,重现餐后礼仪的场景,更符合小班幼儿学习与操作。本着这一宗旨,我利用配班时间,自制了“水龙头”、“仪表镜”等操作材料,在后来的健康活动中,这些材料真的发挥了它们的作用。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里餐后好习惯的要求,跟着我学习漱口、放餐具和擦嘴擦手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模有样地完成了餐后礼仪的一系列规则与要求,获得了看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自己也倍感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次健康活动,不仅让我对设计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学习,而且通过这次机会,大大地提高了我组织活动的水平,无论从教态、语言、对环节的控制与把握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对组织活动有了自信,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

三、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肯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通过这次健康活动反思,让我对健康活动的组织有了更新的思考和改进。在组织和设计活动时应该多一些自我提问,少一些主观判断;多一些揣摩思考,少一些理所当然;多一些观察了解,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深入挖掘,少一些蜻蜓点水。在反思中寻找问题,在反思中提升自我。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可见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成为一个爱思考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