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从诗歌的故事性看诗歌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从诗歌的故事性看诗歌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的文人们辛辛苦苦地用文字经营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一首又一首深入人心传唱千古的诗歌.诗歌读得多了,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情,大多数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故事性诗歌讲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感悟到了无可奈何的心境,坚强不屈的品格,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不卑不亢的为人原则。因此从诗歌的故事性出发来讲解诗歌,就会把深邃的诗歌转化成了简单易懂的故事,这样的话,学生理解起来就更轻松,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感知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鉴赏诗歌并且爱上诗歌。

如何从诗歌的故事性来讲解诗歌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讲作者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作者。

古人云“诗以言志”“在心为志,发而为诗”,因此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心情的自白,要想理解好,就必须首先了解写诗的人。一贯的做法,我们都会在上正课之前,连篇累牍地告诉学生作者生活在哪个年代,干了些什么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诗歌又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应该怎样去理解和鉴赏,要读出诗歌中的什么什么主旨,感悟诗人的什么什么感情……如此一来,诗人就是老师所说的那么一个人,诗歌也就是老师所讲的那么一首诗,主旨就是老师借用的教参里的定论,感情也就是老师感悟出来的感情,学生只是一个听客,一个应声筒,一只被灌满了乱七八糟的食物腹胀不消化的鸭子,虽然学生在学了以后,能够很快地解答出试题,但是所答的答案也不过是些没有消化的鱼虾而已。诗歌鉴赏从何而来?学生的鉴赏能力从何而知?我认为,在作者认知这个环节里,老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详细讲解诗人的故事(仅指重要的诗人),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自己去了解诗人的际遇,诗人的一生和诗人的品格道德。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自己发现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喜欢上诗歌课。比如在讲苏轼的词之前,我们可以讲讲苏轼的经历和故事。用他自己的诗来说,他的一生就是“论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就是一辈子浪迹在被贬谪的地方,但是就是在一贬再贬的日子里,苏轼没有消沉愁闷,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过得怡然自乐,潇洒自在,正如他的诗中所说“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此身安处即吾乡”,而且在被贬的这些年中,围绕着苏轼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恰恰说明苏轼的人品和性格。在讲苏轼的《念奴娇 ?偊b ?偊b ?偊b ?偊b ?偊b ?偊b ?偊b ?偊b ?偊b ?偊b 赤壁怀古》《浣溪沙》《江城子》的时候,我会拿出一节课专门讲苏轼的故事,之后让学生们自己探讨苏轼的人格,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学生自己了解了作者,就会更好的从作者的人格出发,去理解这首诗词,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鉴赏也就会更加独到

二、讲诗歌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诗歌

我认为,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故事在里面,或者诗歌的写作原因和背景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在讲解诗歌的过程里,我们不时穿插着这个故事,会使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感人之处时,感悟到诗的美感。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表面故事和一个深层故事,在诗歌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先讲解表面故事,使学生从表面意思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再讲解诗歌的深层故事,使学生从写作意图上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这样,诗歌的讲解就会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路子,使学生对诗歌的鉴赏逐步深入,感情逐步加深,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单纯从字面来看,就是一首失恋者的爱情诗,写出了失恋者愁苦的心情和苦苦追寻自己心中姑娘的苦闷。我们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细雨迷蒙的悠长的雨巷里,一个失恋的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内心苦闷,愁肠百结,回想着曾经的快乐,吞咽着现在的痛苦,并不断的设想,幻想自己心爱的姑娘会出现在面前。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这首诗写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于未来的迷茫。因此我们又可以讲解这样一个故事:悠长悠长的雨巷里,一个追寻未来又不得的知识青年,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撑着油纸伞,徘徊在迷蒙的细雨中,他想着自己经历的事情,感到了自己的激情,也感到了失败的痛苦,更感到了失败后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他不知道中国的未来,也不清楚自己的归宿,但却在执着的追求着,虽然希望很朦胧,却永不放弃。如此一来,诗歌的教学就会变得简单有趣,层次分明,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自己鉴赏诗歌的积极性。

讲诗歌的故事,从多角度讲解诗歌,就会使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感情深刻,也会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方式来理解诗歌鉴赏诗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让学生讲故事,讲出自己内心的见解

诗歌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回馈,只有学生对诗歌有了自己的见解,才能说明这首诗歌对学生有了启发,有了感情的升华,这也正是诗歌教学的最终目的。讲完一首诗歌,设计一个环节,有学生自愿地讲自己的见解,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感发,会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诗歌的教学和学习。比如《邶风·静女》,我在讲完之后,安排了一个作业,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把诗歌翻译成现代诗。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独到写法,甚至有个同学还写了个四幕话剧,演绎得非常精彩,非常感人。有个同学写了一首很有谐趣的诗:

漂亮的妹妹谁不爱,哥哥我来到了城墙外。

怎么妹妹还不在,急得哥哥把头擓。

哥哥你别急,妹妹送你彤管草。

草儿草儿怎美丽,哥哥喜欢得不得了。

草儿草儿真可爱,不如妹妹更可爱。

漂亮的妹妹谁不爱,哥哥我要谈恋爱。

虽然有些俗气,却是真实自然,真情迸发。不难看出,这几个学生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受到了这首诗的感情的催发,内心有了自己的感情升华。如此,则诗歌的教育目标达到了。

诗歌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教学项目,讲得死板了,乏味无趣,学生不爱听;讲得太灵活了,又容易进入脱离课本、脱离文本的误区。从诗歌的故事性角度去讲解诗歌,就能够摆脱诗歌讲解的乏味,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感情共鸣,一方面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诗歌的熏陶下,感受了中国诗歌的美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