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修订情况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修订情况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原统计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修订目标、主要修订容举要三个方面,对本次“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修订情况作了概述

关键词

事实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

高校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和记录,是管理、咨询、研究、指导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工具。1999年以前高校图书馆的统计数据一直是纸上填报,199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成立后,顺应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潮流,于2001年正式上线“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以下简称事实数据库),实现统计数据的网上填报,2006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又根据各方面反映的问题和国际高校图书馆评估的新理念、新趋势,重新修订填报指标,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虽然,多年来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指标均在不断地充实、修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有些统计指标仍需要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2010年12月,由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牵头,召集专家,结合以往统计中出现的问题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的年度统计指标和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统计指标,对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指标作了修订,并在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和全体图工委委员的意见后定稿,完成修订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作为此次修订工作的执行单位,参与了整个修订过程。以下分4个方面就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修订的主要情况作一概述。

1事实数据库原统计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分统计指标设计不完整

事实数据库的一级指标设计基本涵盖了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但以数据完整性来衡量,部分指标在设计时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基本信息,统计数据缺乏完整性。如:“A1-馆舍”项缺少对分馆数量和面积的统计;"A2-馆长”项忽略了对馆长学科背景的统计;"A3-工作人员”项未将合同制职工和勤工助学人员纳入统计;“H-资源利用情况”项未对科技查新、定题服务、查收查引等图书馆主要信息服务业务量进行统计;“J-信息素质教育课”项忽略了对开设课程数和网络培训课件数的统计;“K-自建数据库”项未对用图像、视频采集等方式加工的数据进行统计;“L-设备”项未考虑到对图书馆系统与网络状况进行统计等。

1,2部分统计指标需进一步细化

事实数据库中部分重要的统计指标只对大类信息进行统计,未对其包含的各小类信息分别进行统计,指标设计较笼统。但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这些小类信息的变化发展情况,对工作更具指导性。如:“A5,1-读者总人数”项仅统计办证读者总人数,未对不同身份的读者数量进行统计,无法准确了解各类别读者数量的变化情况,所获得的数据对改善读者服务工作的参考价值不大;“C-文献资源累积量”项只设置“C3-其他文献累计总量”项来笼统地统计图书、报刊外的所有文献,未进行细分统计,但对管理者、相关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而言,掌握各种类型文献的收藏情况是非常必要的;“A4-资料室”项仅设置“A4,2-文献总量(不含图书馆下拨图书)”项对院、系、所资料室的文献资源总量进行笼统统计,对院、系、所资料室而言,虽然不必详细了解其各种文献资源的变化情况,但至少应分别对其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进行统计。

1,3部分统计指标设置不得当

(1)指标间的逻辑顺序未理顺,如新一年度的文献资源累积量应该为上一年度文献资源累计量与当年新增文献量之和。因此在设置指标时,应该先统计当年新增文献量,但事实数据库却将“C-文献资源累计量”放于“D-当年新增文献量”之前,这不符合平常的逻辑习惯。

(2)指标的层次结构不合理。一种情况是将属于并列关系的指标作为上、下级关系指标处理,如“A4-资料室”指的是行政关系不隶属图书馆管理的院、系、所资料室,它们与图书馆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将其设置为与“A-图书馆基本情况”相并列的一级指标,而不是作为“A”项的下级指标。另一种情况是将属于上、下级包含关系的指标作为并列关系指标处理,如“E3-读者座位”与“E1-阅览室座位”、“E2-自习室座位”,前者为后两者之和,应该将后两者设置为前者的子项,而不是并列项。

(3)指标归类不正确。如“A5-读者”项设置有两个子项“A5,1-读者总人数”和“A5,2折合在校生数”。在“A5,1”项的填报细则中,指出读者总人数为办读者证总人数,含教工、校外读者等,非各类在校学生数之和,指标设置时却把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硕士生等各类在校生作为其下级指标,根据“A5,2”项的填报细则对折合在校生数的说明,不难发现将各类在校生作为“A5,2”项的下级指标更合适。

(4)指标设置缺乏对应性。如“C-文献资源累积量”的子项“C4-生均拥有文献(不含电子文献)”和“C5-生均拥有文献(含电子文献)”统计的是生均拥有文献的情况,与其相关的“D-当年新增文献量”的子项中,却没有对当年生均新增文献进行统计的指标。

1,4部分统计指标表述欠准确

统计指标的表述应该能准确表达其后所涵盖的统计内容,但事实数据库中有部分统计指标表述欠准确,如:“B2,2-购电子资源”的子项“B2,2,5-购其他数据库”;“A3-工作人员”的子项“A3,1-正式职工”;以及“A3,3-学历”项,根据其所涵盖的统计内容来看,都存在表述不准确的问题。

1,5部分填报细则对统计指标的解释不明确

事实数据库中虽然专门设置了填报细则对指标进行说明,但部分指标的填报细则模糊、笼统,常常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与错误。如与电子资源相关的指标:“B2,2-购电子资源”、“C1,2-电子图书累积量”、“C2,2电子期刊累积量”、“D1,3-当年购置电子中文图书”、“D1,4-当年购置电子外文图书”、“D2,3-当年购置电子中文报刊”、“D2,4-当年购置电子外文报刊”,这些指标的填报细则既没有对其明确界定,也未对其计量方法加以说明。

从目前电子资源的种类上看主要有数据库(总库、分库)、镜像站、光盘、工具类软件、免费网络资源等,其中数据库、镜像站、光盘又可细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报刊、二次文献数据库(包括题录、文摘、索引等)、视频资料数据库(如“超星学术视频”)等;从购买方式上看,电子图书分为包库购买和按种选购,电子期刊则按年份购买。那么电子资源统计时,是按几个数据库,还是按多少张或是多少篇、多少种、多少册,还是按GB、TB计量?比如CNKI,有些学校买了所有的子库,而有些学校可能只买了其中的一部分子库,如果按个数统计,是把CNKI当做一个整体算一个库,还是每个子库算一个库?各馆的统计方法不一,回收的统计数据缺少可比性。

2本次统计指标修订的目标

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数据首先要反映馆藏文献资源的信息量和服务质量,其次要反映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为各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针对事实数据库原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本次修订工作将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理性方面着手,使统计指标能够满足各种类型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和评估需求,更全面、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变化状况。

2,1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事实数据库以图书馆事实本身为数据,完整的数据是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统计指标修订时,应保证:(1)图书馆具有统计意义又能够量化的每一类工作或事物的指标设计要全面;(2)各级指标的结构和内容要完整、统一。

2,2保证数据准确性

事实数据库存储的是经过加工或未经加工的各种原始数据,直接为用户提供原始情报,数据准确性是第一要求。为保证数据准确,应科学准确地规范统计指标:(1)规范各项指标名称,使用专业术语,同类事物自始至终都用一种名称;(2)指标归类准确;(3)明确各项指标的填报细则,避免统计人员产生歧义;(4)科学处理计量单位,同类指标的计量单位要一致。

2,3保证数据合理性

统计指标组织合理是保证数据合理的前提。保证指标组织的合理性应做到:(1)指标的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2)同类事物要相互对应,指标中的数据具有可获得性;(3)指标设计详略得当,反映主要工作或问题的详细,反映次要工作或问题的简略;(4)指标的设计有预见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满足时代与工作发展的需要。

2,4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统计、评估的需求

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指标是以“普通高校图书馆数据统计报表”为蓝本制定的,并且很多指标都与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相联系,但高职高专院校和入选“985计划”、“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与普通高校,不论是学校情况还是图书馆的情况都是有差别的。比如就“A5.1-读者”这项来看,其下级指标包括:“A5.1.1-全日制本、专科生”、“A5.1.2-硕士生”、“A5.1.3-博士生”、“A5.1.4-留学生”、“A5.1.5-预科生”、“A5.1.6-成人脱产班学生”、“A5.1.7-进修生”、“A5.1.8-夜大(业余)学生”、“A5.1.9-函授生”。但是,对“985”和“211”院校而言,早已不再招收专科生,对该类学生进行统计,完全没有意义;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并没有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的资格,这三类学生也不应作为其统计项。因此,统计指标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的统计、评估需求。

3重点修订内容举要

此次统计指标修订工作的主要特色表现在:(1)突破以往所有类型高校统一填报的模式,推出了分别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普通高校和入选“985计划”、“211工程”院校的图书馆的统计指标版本;(2)一级指标所涉及的统计内容基本不变。保持了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的稳定性;(3)结合以往统计中出现的问题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ARL年度统计指标和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统计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并对各级指标作了或增加、或细化、或修改、或删除处理。

3,1将统计指标分为三个版本

修订后的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指标分为精简版、基本版和扩展版。精简版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设置,基本版针对普通高校图书馆设置,扩展版则针对人选“985计划”、“211工程”的重点院校图书馆设置。三个版本的一、二级指标设置相同。基本版为样本,其余两个版本在基本版基础上通过删除、简化或补充、细化而成。

如非书资料,基本版设置了“C4-当年购置非书资料”项和“D4-非书资料累积量”两个二级指标,扩展版则在此基础上将其细分为8个三级指标:“C4.1-当年购置多媒体资料”、“C4.2-当年购置缩微资料”、“C4.3-当年购置制图资料”、“C4.4-当年购置手稿、字画”,“D4.1-多媒体资料累积量”、“D4.2-缩微资料累积量”、“D4.3-制图资料累积量”、“D4.4-手稿、字、画等累积量”。又如博硕士学位论文,基本版设置了两个二级指标“C5-当年新增学位论文”和“D5-学位论文累积量”,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没有博、硕士研究生,精简版删除了这两项指标。

3,2一级指标所涉及的统计容基本不变

原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指标有11个一级指标,分别为:A-图书馆基本情况、B-年度经费情况、C-文献资源累积量、D-当年新增文献量、E-阅览室、F-开馆时间、G-电子资源开放情况、H-资源利用情况、J-信息素质教育课、K-自建数据库、L-设备。修订后,一级指标仍为11项,分别为:A-图书馆基本情况、B-年度经费情况、C-当年新增文献量、D-馆藏资源累积量、E-阅览室、F-开馆时间、G-资源利用情况、H-信息素质教育课、J-自建数据库、K-设备、L-院系所资料室。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修订前后一级指标所涉及的统计内容基本不变,变化之处在于:(1)修订后的统计指标将表述不准确的“文献资源累积量”改为“馆藏资源累计量”,并将其调换到“当年新增文献量”项之后进行统计;(2)修订后的统计指标用“L-院系所资料室”项代替了已失去统计意义的“G-电子资源开放情况”项,并将其放在最后进行统计。修订后,一级指标中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更合理、指标表述更准确、所涉及的统计内容也更符合实际需要。

3,3各级统计指标修订情况说明

鉴于事实数据库原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本次修订分别通过增加、细化、修改、删除等方式对各级有问题的统计指标进行处理。下面以《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项目》(基本版)为例,对各级指标的具体修订情况进行说明。

3,3,1新增项目及原因说明

(1)新增对分馆数量和总面积进行统计的指标及其填报细则。新增项目为:“A1.O.7-分馆数量”、“A1.0.8-分馆总面积”。分馆指设在院系但行政关系隶属于图书馆的馆舍,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计图书馆的馆舍总面积时除了应该对总馆的各个馆舍进行统计外,还应该增加对分馆数量和总面积的统计,以便准确把握图书馆馆舍面积的变化情况。

(2)新增对馆长学科背景进行统计的指标及其填报细则。新增项目为:“A2.1.5-学科背景”。馆长作为图书馆的最高决策者,在图书馆各项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学科背景进行统计,将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3)新增对合同制职工和勤工助学学生、学生志愿者人数进行统计的指标及其填报细则,新增项目为:“A3.2-合同制职工”、“A3.4-勤工助学人数”。随着高校用人制度的改革,用人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已不仅包括在编正式职

工,还包括不占正式编制的合同制职工、临时聘用职工,以及勤工助学学生和志愿者学生,而且这些用工类别现在越来越普遍,要全面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发展变化情况,各种用工类别都应该统计。

(4)新增对联盟会员费、联盟服务费等联盟费用统计的指标及其填报细则。新增项目为:“B1.5-联盟费用”,联盟费用是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的一种,应该统计。

(5)新增对信息服务业务进行统计的指标,新增项目为:“G7-信息服务业务量”、“G7.1-查新”、“G7.2-定题服务”、“G7.3-查收查引”。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其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撑,因此,各项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情况能够反映图书馆的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

(6)新增对信息素质教育开设课程数和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培训课件数的统计指标。新增项目为:“H3-信息素质教育开设课程数”、“H4-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培训课件数量”。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宣传馆藏资源,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增加对开设课程数和网络培训课件数的统计,将能更准确地了解各高校通过课堂和网络两种途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情况。

(7)新增对扫描外的其他手段加工数据量的统计指标,新增项目为:“J4-当年其他加工数据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加工数字资源的手段已不仅仅是扫描。通过图像、视频采集等新的技术方式加工数字资源已非常普遍。

(8)新增对图书馆系统与网络状况进行统计的指标及其填报细则。新增项目为:“K6-系统与网络”、“K6.1-图书馆管理系统名称”、“K6.2-图书馆接入网络”、“K6.3-主干网带宽”、“K6.4-工作人员桌面接入带宽”。网络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新特征,管理系统和网络状况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日常工作运行,有必要将其设置为统计指标。

(9)新增对手稿、字画、拓片等特藏进行统计的指标及其填报细则。新增项目为:“B1.3.4-购手稿、字画”、“C4.4-当年购置手稿、字画”、“D4.4-手稿、字、画等累积量”,图书馆的特藏文献,除古籍外,还有手稿、字画、拓片等类型,要全面了解特藏文献的情况。就应该对这些类型也进行统计。

3,3,2细化项目及原因说明

(1)将“读者总人数”指标按读者类别进行细化统计。细化后增加的项目有:“A4.1.1-教职工”、“A4.1.2-学生”、“A4.1.3-校外读者”。对读者总人数进行细化统计,便于准确了解各种类别读者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图书馆更好地改进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2)将图书、报刊外的其他类型文献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细化。细化后增加的项目有:“B1.2.5购其他电子资源”、“B1.3-购非书资料”、“C3-当年购置其他电子资源”、“C4-当年购置非书资料”、“C5-当年新增学位论文”、“D3-其他电子资源累积量”、“D4-非书资料累积量”、“D5-学位论文累积量”,图书馆馆藏中除图书、报刊外的文献包括:本校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媒体资料、缩微资料、制图资料、手稿、字画等非书资料,以及二次文献数据库、视频资料数据库、工具类软件等电子书、刊外的其他类型电子资源,应该对这些文献类型都进行统计。

(3)将“院、系、所资料室”指标从数量、文献资源总量和当年购置费用角度进行细化。细化后增加的项目有:“L1-资料室个数”、“L2-资料室资源总量”、“L2.1-纸质文献总量(不含图书馆下拨图书)”、“L2.2-电子资源总量”、“L3-当年纸质资源购置费”、“L4-当年电子资源购置费”。院、系、所资料室作为独立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收藏单位,其行政关系不隶属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源也使用院、系、所经费自购。为了掌握院、系、所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变化发展情况,有必要对其数量和主要资源情况进行统计。

3,3,3修改项目及原因说明

(1)将"A3.1-正式职工”中的“正式”改为“在编”。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高校图书馆的正式职工不仅包括占学校正式人事编制的常年聘用人员。也包括不占学校正式人事编制的常年聘用的合同制职工,这两类都是图书馆的正式职工,但该项要统计的只是在编正式职工,而不是所有类型正式职工,用“在编职工”表述该项更合适。修改后项目为:“A3.1-在编职工”。

(2)将“A3.3-学历”中的“学历”改为“学历/学位”。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学习经历或者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A3.3”项下的本科、大专、大专以下属于学历范畴,博士、硕士、第二学士学位则属于学位范畴,均用“学历”来表述欠准确。修改后项目为:“A3.1.3-学历/学位”。

(3)对“B-年度经费情况”项的二级、三级指标进行重新设置。由于“B”项下级指标设置不合理问题较突出,在本次修订中改动最大。修订后,二级指标6项:“Bl-文献资源购置费”、“B2-文献资源加工费”、“B3-设备资产购置费”、“B4-设备设施维护费”、“B5-办公费”、“B6-生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用”;三级指标7项:“B1.1-购纸质资源”、“B1.2-购电子资源”、“B1.3-购非书资料”、“B1.4-资源共享费”、“B1.5-联盟费用”、“B2.1-文献装订、修补费”、“B2.2-数字资源加工费”;原指标“B1.4-专项经费”项填报细则中提到的“自建数据库经费”,在修订后被归到“B2.2”项进行统计,指标归类更准确。

(4)修改与阅览室座位相关的指标设置,把“阅览室座位”、“自习室座位”与“读者座位”的关系由并列关系改为上下级关系,既将前两者作为后者的下级指标处理。修改后项目为:“E1-读者座位总数”、“E1.1-阅览室座位”、“E1.2-自习室座位”。

(5)将“D7-当年生均新购图书(不含电子图书)”和“D8-当年生均新购图书(含电子图书)”改为当年生均新购文献。因为当年新购的文献资源不仅仅是图书,还包括其他文献类型,不应只对新购图书进行统计,修改后项目为:“C8-当年生均新购文献(不含电子文献)”、“C9-当年生均新购文献(含电子文献)”。

(6)将“B2.2.5-购其他数据库”中的“数据库”改为“电子资源”,因为其他电子资源中的工具类软件不适合用“数据库”来表述。修改后项目为:“B1.2.5-购其他电子资源”,并在其后相应增加指标“C3-当年购置其他电子资源”和“D3-其他电子资源累积量”。

(7)对与电子资源相关指标的填报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电子资源涵盖的统计内容、计量方法都有明确规定,解决了多年来电子资源统计中存在的界定不明确、标准不统一问题。如在与电子图

书累积量相关的统计指标填报细则中注明:包括购买的电子版学位论文;按包库购买的电子书每一种算一册,按种选购的电子书每一种算两册。在与电子期刊累计量相关的统计指标填报细则中注明:中文电子刊一个年份算一册;外文电子刊一个年份算两册。

3,3,4删除项目及原因说明

(1)删除“A5.1.6-成人脱产班学生”、“A5.1.7-进修生”、“A5.1.8-夜大(业余)学生”项。成人脱产班、进修班和夜大都属于继续教育范畴,所涉及的对象不是高校主要的学生类别,其数量也不属于高校评估的主要指标,因此没必要对其进行――统计,应该将其归并为“继续教育学生”进行统计。

(2)删除“B1.4-专项经费”及其子项“B1.4.1-专项经费1用途”。图书馆经费,如校拨经费、985经费、211经费、CASHL资源费等等,不管经费来源,按用途不外乎分为:文献资源购置费、设备资产购置费、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文献资源加工费。因此,直接根据经费的用途设置费用类别,比将经费设置为专项经费1、专项经费2……更为合理。

(3)删除“B2.5-通讯费(含上网费和电话费)”项。通讯费为办公费的一种.应该将其包含在办公费用中,与业务费、差旅费等图书馆日常办公费用一并统计。

(4)删除一级指标“G-电子资源开放情况”及其子项。当前,除网络故障或系统维护等特殊原因外,几乎所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都是每天24小时连续开放,对其周开放天数和日开放小时数进行统计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真正发挥事实数据库在高校图书馆统计和评估中应有的作用,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但修订不是重编,重编在构建体系结构和统计指标等方面有充分自由,修订则必须在现有体系框架内作适当的调整和项目修改、增减变动,因此,为保证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在修订工作中应坚持贯彻事实数据库稳定与发展的原则。同时,新的统计指标体系的调整、统计项目的设立,又要有预见性及可扩充性,以满足未来可能的统计需求。以上原则是事实数据库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是任何一次修订都应该坚持的。

参考文献

1于慧新,2000-2009年我国图书馆的统计工作研究综述。现代情报,2010,30(7):169-173

2严永康,我国高校图书馆统计体系规范建设构想,图书馆学刊,2007,29(3):43-45

3ARI,STATISTICS QUESTIONNAIRE,2008-09,[2010-03-10],hllp://www,arL。org/stats/annualsurveys/arlstats/in-dex,shtml

4Joint University Libraries Advisory Committee Statistics,Instruc-tions and Definitions,[2010-03-10],https://library,ust,hk/cgi-bin/julac

5吴翻,对修订《全国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建议,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15-118

6李新苹,对《全国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工作的几点想法,现代情报,2005,25(8):120-121

7同6:117

8同7

9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