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声音记录民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声音记录民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分析总结了中央电台一年多来“走转改”报道活动的启示,即“走转改”是提升广播新闻品质,实现新闻宣传和传播完美统一的有效途径;探索新闻规律,创新报道形式,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必由之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关键词:走转改 报道 启示 新闻品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8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年多来,通过“走转改”活动,中央电台收获了一大批关注基层、贴近群众、生动鲜活的优秀新闻作品,进一步深化了采编播队伍对新闻理念和媒体责任的理解,同时,一年多的生动实践也为我们更好地改进宣传报道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走转改”是提升广播新闻品质,实现新闻宣传和传播完美统一的有效途径

新闻来自基层。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切实转变作风文风,才能用好群众语言,创作出真实可信、富有时代特征的好作品,才能有效提升新闻品质,才能让群众想听、爱听,实现新闻宣传和传播的完美统一。中央电台的新闻宣传面貌,正是在大力开展“走转改”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后,有了令人耳目一新、振奋人心的改变。

1.与创新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相结合

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必须要积极创新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凝聚社会共识。“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电台把深化“走转改”活动与“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万里欢歌”等主题宣传和基层典型宣传密切结合,主题突出、新意迭现,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时代风貌。从2012年6月4日起,中央电台推出《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特别报道以来,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华夏之声等频率充分发挥广播的魅力,精心做好主题宣传,从人民群众的身边事入手,从小处展现大主题,推出《惠农稳粮天下安》《中国经济增速快而平稳》《江苏:开放型经济新跨越》《保障房圆“安居梦”》《“走出去”的坚定步伐》等报道。所有采访活动都结合宏观与微观,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形成了强大的广播宣传声势,有效提高了舆论引导力。同时,中央电台还注重运用“走转改”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坚持用典型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细节说话、用音响说话。在《温暖回家路》这组报道中,中国之声的记者分别跟随小保姆、电焊工及进城务工人员从大城市回家,整个过程记者一直做着录音,母亲做饭时柴火在炉膛里崩裂的声音、炒菜时第一下窜进油锅的声音、雪夜里等车时旷野的呼呼风声,都被记者用在了报道里。可以说,这些音响是最细的细节,最重要的现场还原,也是最印证“温暖回家路”这个主题的音响。

在喜迎党的十之际,中央电台推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万里欢歌》,派出31路记者团分赴全国各地再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采访,以一篇篇采访扎实、言之有物、感情饱满、文风清新的一线报道,总结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记录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中央电台持续推出以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化与感受为落点,立足百姓视角,反映基层典型事迹的报道。中国之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推出系列民生报道《我说我的幸福》,请最基层的农民、工人、小微企业主以第一人称述说自己的幸福体验。这个幸福感是源于当地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如教育、医疗、就业、少数民族政策优惠等,全面报道党和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成效。

中央电台“走转改”的实践证明,“走转改”报道既可以通过“零距离”接触反映基层百姓生活,同样可以创新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把党的意志和群众心声有机结合,增强新闻报道的时代感、现实感,让听众想听爱听,易于接受,更乐于接受。

2.与基层大型采访活动相结合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电台组织推出了“情牵大乌蒙”“新春走基层”“倾听贵州”“倾听新疆”“倾听河北”“倾听安徽”“中国湿地报告”“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我们在基层”“抗联记忆”等基层采访调研活动,创作出了一批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

“情牵大乌蒙”和“倾听”系列等基层采访活动得到当地领导和听众、网友的高度评价。贵州省委、毕节地委认为“情牵大乌蒙”走基层活动,走出了中央电台的特点、气势及影响,发挥了中央媒体的引领作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对“倾听贵州”系列报道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采访团一行带着对贵州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吃住在农家,采写了一大批动情、动心、鲜活有分量的好报道。“倾听河北”“倾听新疆”“倾听安徽”等系列报道也受到当地领导、听众及网友的广泛好评。

中央电台“走转改”报道与基层大型采访活动相结合,涌现了一批影响大、威信高、在群众中口碑好的品牌活动和特色活动,有力提升了新闻品质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媒体宣传功能和传播理念的完美对接。

3.与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相结合

什么样的新闻报道更好听,更能吸引人?那就是运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既积淀着群众的智慧和幽默,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入基层,选取平民视角,运用群众语言,不仅能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是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

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中央电台大批编辑记者主持人深入到乡镇村组、工矿企业、街道社区、边防哨卡,融入到普通工人、农民、士兵、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把话筒和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对准群众,采制了一批反映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平凡人物真实生活,宣传基层先进典型,展示普通群众精神世界的鲜活作品。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报道《“低保户”周素艳搬家》,通过丰富的音响素材,讲述了低保户周素艳如何从廉租房建设中得到实惠、搬入新居的故事。记者以普通人的视角报道普通人的生活,主题与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听性强,可信度高,既丰富了报道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竺大爷的幸福晚年》《重庆纂塘镇农民供水服务队》等报道,以普通百姓为主角,通过倾听他们的亲身感受和捕捉他们真实的生活镜头,引领听众去感受他们生活的变化,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这种用小视角呈现大主题、小切口挖掘大变化的形式,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为报道赋予了温度与生命,透过被采访者最普通的语言,使得其人、其事、其变化生动可感,增加了传播的有效性。

二、探索新闻规律,创新报道形式,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必由之路

大量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把握群众脉搏,表达民意,体现民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不断拓展报道视野和领域,不断探索新闻规律,创新报道形式,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从而实现“走转改”报道效益最大化。

中央电台在“走转改”报道中不断尝试广播报道新模式,通过“官方微博”“新闻热线”“中广论坛”“短信平台”等立体的新闻联动,强化传播方式的整体设计,提升传播能力,增强舆论引导力。2011年5月举办的“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我们在基层”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在同一时间点形成超强大的规模宣传。活动还充分利用中国广播网、新浪网、《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杂志等报道平台,立体化、多角度进行报道。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等节目共播出消息、专题等上百篇。同时,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中国广播网组成了报道团队,开设专题页面,图、文、声并茂,立体呈现了前方记者的所观、所听、所思、所感。作为合作伙伴的新浪网,除了派出专人跟随报道团行动外,为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还将中国广播网“走基层专题”以直接挂链的方式植入到“新浪新闻”媒体合作专区,有效地增加了活动专题的点击率。新浪微博还特别开设了微博话题,有效地提升了“走转改”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多种形式互动,引发受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当看到王求台长在贵州茶园采访的照片时,博友“风姿少年”评论说:“一叶茶香飘千里,莫忘官吏系民情,台长亲临红土地,大江南北皆春风。”当看到采访团在小学采访的微博图片时,网友“江海竹子”评论:“走基层,做有价值的新闻,真实地感受基层、传播基层,才能制定有利于基层发展的政策服务于基层。”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融合以及传播形态与信息内容的重组和整合,能积极改变广播受众的接受方式,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

三、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基层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沃土。一名记者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实践的沃土中,才能闻到泥土的芳香,才能把基层百姓的生活鲜活生动地刻画出来,才能锻炼成长。“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电台的新闻队伍在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作风和文风、观念和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端正了“我是谁”的基本定位,培育了群众感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中央电事记者陈欣的一次采访经历让他深有感触。联勤某分部军需仓库要在元宵节执行军用物资的铁路押运任务,陈欣负责采访报道。出发前,陈欣接到了分部宣传科科长的3次电话。除了核对姓名、职务和前往南京的车次,科长每次都要说上两句致歉的话。一句是,“陈记者,万家团圆的元宵节还要让你离家采访,真是不好意思”。另一句是,“陈记者,押运吃住都在铁皮闷罐车里,条件很苦,要让你受委屈了”。提起这些,陈欣说心底里总有一丝酸楚:“记者偶尔体会一次的辛酸与艰苦,不正是基层官兵的生活常态吗?是基层官兵创造了新闻,创造着历史。不应该是他们感谢我去做报道,而应该是我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采访机会。”

让记者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记者真正建立起和基层的感情,这也是中央电台践行“走转改”活动的意义所在。在“走转改”采访中,编辑记者聚爱心传真情,成为党和政府关心、帮助群众的桥梁。《情牵大乌蒙》走基层采访中,采访组遇到13岁留守儿童王冬雪,由于父母在她两岁时就外出打工去了,小小年纪的她就承担起了照顾妹妹和外公外婆的责任。大家自发地给王冬雪捐了上千元的生活费。在织金县,采访组遇到了患先天性心脏病的8岁男孩林方方,方方家里条件十分困难,仅靠母亲在外地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根本无力为他求医治病。记者采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帮助林方方联系到了湖北武汉一家治疗心脏病的专科医院,免费为他治疗。

《倾听贵州》走基层采访团在木黄镇新民小学采访时了解到,这里450名在校学生中,有313人为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家大都距离学校很远,孩子们每天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上学,翻山越岭,路途艰险,采访团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的名义捐建宿舍楼。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大家深感欣慰。

记者们在手记中写道:我们的采访活动充满激情。一路走来一路感动,感动于劳作者的艰辛,感动于基层干部的担当,感动于每一个生命所焕发出的精彩,感动于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展示出来的创造活力与不屈精神。这是一种新的境界,这是一片新的天地,记录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呼声,传达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这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和生活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给整个新闻队伍带来持久的动力和崭新的面貌。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