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D变数码 古典音乐网上热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D变数码 古典音乐网上热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球博览

古典音乐每况愈下,坊间遍传音乐会老龄化,古典音乐市场煽情听众乏术的消息。其实,古典音乐的实际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在2006年音乐销售整体下降了5%的情况下,独有古典音乐反上升了“巨大”的22%。Naxos的董事长克劳斯・海曼(Klaus Heyman)说:“家家(音乐)公司都挣着钱了。”这个公司的总部设在香港,目前是世界上最大一家专营古典音乐的公司。

古典音乐凭什么独占了鳌头呢?答案就是:网络数码销售古典音乐,也称作“网络之惠”所有此类大公司年收入的20%均来自网上的数码音乐销售。这个量达到了它类音乐平均数的2~3倍!是极了不起的“领先”。

经营数码产品耗费低,却有存储和分发的双向盈利模式。尽管,2007年是自上世纪60年代始建音乐排行榜以来,音乐唱片销售最低迷的一年,但古典音乐的大公司们却仍显得方兴未艾、意犹未尽……原因是此种音乐颇适合数码时代,它的技术性方便消费者成“套”、成“系列”的购买,因而形成了总销量的大户。其网络特性又便于将音乐传进千家万户,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少群体,都能悄悄、渐渐地成为增扩新消费群。“就开拓而言,古典乐界利用互联网利用得很棒。”森林人研究所的数码音乐分析师马克・穆里根(Mark Mulligan)说。

目前,Naxos在线上共提供14万6千部乐曲,其中一半是成套(10曲左右一套)售卖的。这部分收入是公司去年8,200万总收入的1/4。而且网上的增长,正好抵消了传统cd销售的下降的数额。20年前创建了Naxos的老板海曼说:“即使从今后再也不卖CD了,我们也能过上踏实日子。”

Naxos的CD类产品现在仍占着销售的3/4。其他公司也都差不多。小一点的公司也在热门的艺术家的唱片销售。比如Artek公司就是西雅图和利物浦交响乐团的“全权”;BIS则是“专营”斯堪的那维亚与波罗的国家的唱片公司。在音乐商店里,这类音品虽得和其他的热门货抢货架子,在网上却可以“搭着”卖出一些――以丰富人们的选择。

Indies是个和Naxos一样“网瘾”最大的公司。即便是Decca Label Group――这个世界最大的音乐公司Universal的古典部门,其数码音乐的业务目前也占到了总销售额的5成之多。相比之下,他们的流行乐业务就惨不忍睹。

古典音乐的利润多半来自乐迷对“全集”的需求,他们甚至希望能下载到乐谱、注解以及音乐家的背景资料,甚至包括录音地点和作曲家的情况。流行乐迷花99美分就能高高兴兴地买走一首歌,而买一部古典乐曲差不多要花上10美元呢。价值之差由此可见。

Naxos推出一部叫“乔安塔――美国制造”的曲子,为莱昂纳德・斯拉金(Leonard Slatkin)指挥国家交响乐团所录。这部美国作曲家的作品在古典排行榜的前100名里呆了一个多月,最高曾达到第47位,这意味着它已经卖出了几万张CD。尽管网上销售的利润要低得多,但仍可能是该公司当年最赚钱的项目之一。当然,古典音乐目前仍当不了音乐产业的救世主,尽管已达到了乡村音乐的4倍,却还只是摇滚乐的1/10。

不过,音乐公司算是找到了赚钱的新路子――和包装世界级的流行歌手相比,推古典“明星”要实惠得多,他(她)们人也多。且看,EMI正在翻箱倒柜地“发掘”他们自己稀且贵的“历史录音”,比如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演唱的晚期歌剧;而Decca还想在网上“复活”已“灭绝”许久了的老版本,像《Argo and L’Oiseau Lyre》……郎朗,一个梳着“仙人掌”头的年轻中国钢琴家的“崛起”最鼓舞音乐公司。

中国钢琴家朗郎就曾登上了iTunes古典榜之首。Decca的董事长克里斯托福・罗伯茨说:“当你看到郎朗紧排在托拜・凯西(Toby Keith)之后,每曲能卖50美分时,你就知道所有这类的音乐家都有推销自己的好机会。”

■马跃 译自《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