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身势语的交际功能及中美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身势语的交际功能及中美身势语的文化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H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16-02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在分析身势语的七个基本的交际功能基础上,重点介绍中美文化中不同类身势语的差异和作用:同时指出:在语言学习中也要重视文化差异的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离不开非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身势语 跨文化交际 中美 差异

1、引言

身势语,又称肢体语言,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言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它是最直观、信息含量最大、也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类非言语交际行为(陈俊森等。2005:122)。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往和接触就会有交流,在交流中,身势语占据很大的比例。美国心理学家Mehrabian指出:在表达情感时,有55%的交际运用身势语,38%是通过语调表达,而只有7%的交际是完全通过词语来实现的。非言语交际如此普遍。是因为它比语言交际更为连续,而言语交流则是以非连续的单元为基础的。其次,非言语交际使我们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到大量的、言语所不能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同时,在人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相矛盾时。人们更倾向与相信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最后,非言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全球性,很多行为具有普遍认可性。

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势语在任何文化当中都是存在的,我们伸一个指头或者移动一下身体的某个部分都可以表达出我们要说些什么。懂得一些国家的身势语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可能被误解,我们的交际也没法成功。

2、身势语的交际功能

身势学家埃克曼和弗里森按照功能的不同,将身势语分为以下五种:象征性身势语、说明性身势语、情感性身势语、调节性身势语和适应性身势语。这五类身势语的交际功能包括:重复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话语调节功能、否定功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交际功能在交际中的表现和作用。

重复功能,当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同时加入一些身势语来加强,解释或重复要表达的概念。通常当有人向我们问路时,我们会一边描述,一边用食指指着某个方向。虽然是重复回答,但更形象化,更直观。当表示赞同时,我们很多人会一边回答“好”,一边点头,重复自己的意见。

补充功能。身势语可以补充增加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或补充一些言语不能表达到位的信息。例如:在向别人道歉时,我们一定要在脸上表现出歉意,而日本人在说完道歉的话后一般都会向对方鞠躬,这样的道歉让人感到真诚。

替代功能。在人们不能或不方便用语言来表达信息时,可以用身势语来代替。例如:警告别人在开会时不要讲话,中国人一般双眼看着对方,食指放在嘴唇中间,对方就会明白要保持安静。要搭出租车时,手心向下,往自己的方向稍微弯曲,冲着车招招手,司机就会把车开过来了。有时,身势语能够简单明了的替代言语,快捷方便地传递信息。

话语调节功能。在交际中,我们会运用身势语来调节和控制交际的进行。例如:在对方讲话时,如果我们保持微笑看着他,并不时点点头。这对对方是一种鼓励和暗示――我们对他的话题感兴趣或赞同他的观点,他就会自信地继续下去。

否定功能。人的内心、外表和语言是否一致,从他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的动作就能看出来。例如:当有人对你说“我爱你”,他的眼神游离不定,要么说明他在撒谎,要么说明他对你没信心。当有人对你说他过得很幸福时,他眼中的一丝忧郁,他眼角的愁容明白地告诉你他并不开心。

正是有了这些功能,身势语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身势语丰富了我们的交际,完善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充分地展现了人的肢体的魅力。

3、中美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对于跨文化交际而言,非言语交际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许多的身势语言是有全球性的。例如: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否”;微笑表示友好;伸出指头可以表示数字来讨价还价。最近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国影星?莎拉斯通在上海疯狂购物,双手连比带划和营业员砍价,价钱满意后,一口气买下几十双同样的绣花鞋。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身势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但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国与国之间身势语的表达和含义存在着很多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会造成很多误会,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甚至会造成很多争端和矛盾。同时某个身势语的含义也要根据当时的交际环境来判断。

下面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介绍他们之间身势语使用的差异。

打招呼与问候手势语。在美国。人们在正式介绍时以握手来表示问候。美国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习如何正确握手。除了要掌握握手的姿势外,握手的力度也要掌握好:强有力的握手被认为是有自信和真诚的表现,但也不能太用力,被人认为粗鲁;如果太轻,会被认为虚弱或不友好。朋友之间见面时往往会彼此拥抱及亲吻脸颊。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轻轻点头。表示认识你了或向你问好。在一些大型的正式的场合介绍某人时,在座者会鼓掌表示欢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握手问候,但在很正式的场合,如外交、商业活动中,人们也会握手。

空间距离。对于美国人来说,距离很重要。两个人在谈话时,常常保持二英尺半的间距,并且从不直接面对对方。有人站得太近时,美国人会感到不自在,所以他们会向后移动来保持一定的间距。如果美国人不小心碰到了对方,他们会马上说“对不起”或“请原谅”。中国人对空间位置和距离也有一些要求。如在开会时讲究座次的尊卑和上下级关系,在一些正式的就餐场合座位的安排讲究长幼次序和身份尊卑。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在交谈时除非是与长辈或上级交流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表示尊敬和仰视外,其他人交谈时距离都比较近,因为近距离接触才能表现一个人的真诚,才能表现出关系的亲密,才能更好的有机会才了解对方,让对方有机会认识自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两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关系就越好。

面部表情。美国人的面部表情是相当丰富的,他们很擅长使用面部肌肉来进行交际,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效果。微笑表示喜欢、鼓励或赞同;扁着嘴、摇摇头,表示否定、同情或遗憾;张大嘴、瞪圆眼睛,可以表示吃惊、夸张或惊喜:撇撇嘴就意味着无奈、不赞成或无所谓;打哈欠表示感到无聊或不耐烦。强调自我的美国人从来不吝啬他们的面部表情。开心时可以夸张的大声笑出来――听他们看电影时所爆发出来的笑声就可领教了。难过时愁容满面,毫不掩饰。而中国人相对来说要含蓄得多。中国人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你看到一个人笑嘻嘻的时候并不代表他真的很开心;当别人对你微笑的时候,也并不表示他真的赞赏你或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曾经有人把中国人的笑分成了大大小小几十类,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种不同的笑进行了不同的诠释。所以从中国人的表情有时是很难分析出他的心理状况的。同时中国人的面部表情也没有美国人那么夸张和丰富。中国人比较擅长使用的就 是眼睛和嘴。所以人们表示微笑的符号一般都是:),难过是:(。表示吃惊,中国人也会是睁大双眼。但不会象美国人那样睁得太大,嘴型也没有那么大。表示开心。眼睛就笑得“眯”了起来。

眼神。美国人喜欢在交谈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如果不那样做。那就意味着你在掩饰或者你对别人的话题不感兴趣。但是你也不能眼睛直直得盯着别人,因为这也是很不礼貌的。中国人在与别人交谈时,一般很少专注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注视对方的眼睛会让彼此都不自在。所以中国人在交谈时,一般是正面相对。眼睛看着彼此的脸部就可以。同样,如果眼睛东张西望,就会被认为心不在焉。不注意听对方的谈话,是不礼貌的;或者说明你在撒谎,所以不敢坦荡地面对对方。

手势。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手势语上有很多是相似的。例如:摇头都表示否定、不喜欢:点头表示同意,喜欢;食指和中指作成“V”。代表胜利;伸出大拇指表示“棒”和赞扬;举起手,手心向外上下挥动表示再见;食指对着某个事物表示指示。但不能对着人:打响指表示开心、打音乐节拍或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手抹脖子表示自杀等等。同样。美国人的手势语也比中国人的丰富和形象化。例如:表示引用别人的话:在讲话时。双手举到耳朵旁,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弯曲。随着讲话的节奏上下移动。祝福好运:双手手指交叉。祝贺:手掌高举。伸出五个指头。发火、抗议:挥舞拳头。叫服务员:手举到头的位置或举过头顶。买单:做一个在纸上签字的动作。

其他的身势语差异。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的坐姿是相对自由随意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而在中国的课堂,一般都要求“坐如钟”――身体坐直。头端正。眼直视黑板和老师,这样才能表现出你的专注和认真。特别是在一些小学课堂。还要求学生背好手坐直。回答问题时,中国的孩子还必须先举手示意。

美国人喜欢耸耸肩表示无奈或不赞成。见到漂亮女生或在体育比赛中,美国人还喜欢吹口哨,表示喜欢或加油和赞赏。冲人眨眼,表示调皮、保密或调情。手指轻轻敲着额头。表示思考。

中国人认为脚是不干净、不好的东西。所以在旁人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脚。如不能翘二郎腿,不能用脚去踢别人等等。中国人认为吹口哨是流氓行为。是没有教养的。中国男士是不允许向女生眨眼的,挤眉弄眼总会被认为轻浮、不自重。中国人在思考时一般是用手托着下巴或脸。

4、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便于成功交际。人们都在努力学习外语。但是在学习一个国家语言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了解它的文化和价值观。作为文化和价值观外在表现的直观而生动、使用频率极高的身势语。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和攻克的课题。没有身势语的参与,交流就会是静止的、是单调的、是苍白的。所以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善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就要提高我们的跨文化敏感度(情感)、跨文化意识(认识)和跨文化技能(行为)。这是陈国明和斯达罗斯特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1996)。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非言语交际的境界。身势语的表达、阅读和理解贯穿于非言语交际和言语交际的所有过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也是博学的身势语语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