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夫妻癌”是怎么回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夫妻癌”是怎么回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夫妻都患上癌症,或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其患癌部位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癌”,这是近几年逐渐被医学界注意到的一种现象。

不容忽视的5%

【主持人】 有时候真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年前我的大学同学王某被确诊为癌症,我和几个同学还去医院看望呢;可是上个月又传来他的妻子也在体检时查出癌细胞的消息。这种打击对任何家庭来讲,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今天首先请您讲讲,这种“夫妻癌”现象的发病概率有多少呢?

【何教授】 首先这种现象,不排除偶然性。然后,我们从医学的观点出发,夫妻相继患癌现象,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得以明确。

世界卫生组织上海癌症研究合作中心的一份资料数据统计:上海男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1/3死于恶性肿瘤;女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1/4死于恶性肿瘤。而保守地计算:100对死亡夫妻中至少有5对夫妻癌。夫妻癌这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以60岁以后多见,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

祸根在于不良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 何教授,我平时也经常看医学方面的书,从目前的实验和大量事实观察,癌症是不会传染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夫妻癌”这种现象呢?

【何教授】 是的,可以排除传染因素。让我们再看一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诱发癌症的原因中,生活方式占了50%-60%,精神心理、个性因素占20%-30%,环境因素占10%-15%,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占10%-15%,医疗因素占6%-8%。也就是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癌症的主要诱因。

夫妻长期共同在一起生活,同居一个屋檐下,同吃一碟盘中菜,同呼吸一样的空气,因为生活方式类同,共同暴露在致癌危险因素下,所以致癌因素往往会以同等的方式危及双方。比如:丈夫吸烟,妻子就会因被动吸烟而受害;同桌进餐,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同时损害双方;同居一室,环境致癌因素会有害双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在共同生活中传播,而这两种感染与胃癌、肝癌的产生密切相关。

此外,一旦丈夫或妻子得了癌症,另一方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就会导致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从而诱发夫妻癌的发生。

同理,家庭缺乏和谐的氛围,夫妻双方彼此抱怨,长期生活在紧张焦虑中,也是夫妻癌不可忽视的诱发条件之一。

别把概念绝对化

【主持人】 听您这么一讲,估计有的朋友会害怕了,是不是说夫妻一方得癌,另一方也必然会得癌症呢?

【何教授】 不是这样的!刚才的资料也显示了,癌症的发生与个体的精神心理、个性因素、客观的环境因素、遗传和生物学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能把生活方式因素绝对化,更不能把“夫妻癌”绝对化。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预防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方有不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应以良性的方法加以改善,千万别迁就或视而不见。

【主持人】 请您在生活方式上,给大家提个醒。

【何教授】 预防癌症要分四步:一是改变认知;二是改变思维方式和惯性的联想方式;三是寻找宣泄途径;四是多找朋友交流。

俗话说,少吃一口,多活一日。大家都知道肥胖、烟酒与癌症有最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在吃上讲究一下,就会离病患远一些。比如大家应该多食粗粮,少制粮,少食甜食;控制脂肪摄入,讲究适度的优质蛋白摄入;常饮清淡的当年绿茶;上了年纪的人,晚餐尤其要控制;平时尽量少应酬,少喝酒,饮食讲究按时、常量、有规律等。

此外,学会释放压力是防病很重要的步骤。很多人生癌的内在因素是个性,叫“癌症性格”,这种人特别抑郁,心情低落,容易慢性疲劳,有较高文化修养,感情细腻,遇事认真,内心追求完美,却不太善于交往和表达情感。人要学会改变,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有些事难得糊涂反而更好。不做无谓的联想,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船到桥头自然直,多结交朋友,及时宣泄郁闷。

夫妻携手,换种“活法”

【主持人】 如果已经出现了“夫妻癌”,要怎样应对呢?

【何教授】 如果已是夫妻癌,除了治疗手段,双方的心态就更显重要了。资料显示:参加上海市虹口区科学保健康复协会的20多对夫妻癌患者中,90%以上生存期已超过5年。究其原因,他们在患病后都能积极参与该协会的综合康复活动, 注意运用中医药来巩固疗效, 自觉地改变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增加运动,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他们真的是“换了个活法”。

/何裕民语录/

当丈夫生了癌以后,妻子不妨多说几句“我爱你”;反之亦然。以加倍的夫妻恩爱,帮助病人走出困境。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来求诊的肿瘤患者,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肿瘤患者,其治疗效果要较初次陪来以后就自行求诊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