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究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随机把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划分两组进行对照,分别单一服用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总计观察12w。定期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及社会功能量表(PSP)来评测临床效果及社会功能情况。结果 氨磺必利组的有效率86.1%与奥氮平的83.3%相近,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治疗12w后氨磺必利组PSP增分较奥氮平组高(t=2.607,P

关键词:氨磺必利;奥氮平;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至今病因尚不明了,复发率和致残率很高,目前仍是国际性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被观察者均来自2009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患者,且均经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精神分裂症确诊;既往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哺乳期、精神活性物质接触者禁入组,共72例,每组各36例。氨磺必利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8~50岁,平均(29.7±6.7)岁;平均病程(6.0±3.7)个月。奥氮平组20例,女16例;年龄19~49岁,平均(30.4±7.0)岁;平均病程(5.9±3.3)个月。两组在以上各方面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服用氨磺必利片(由法国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起始量0.2g,每早1次,依病情可增至0.4~0.8g/d,分2次服用,平均药量(0.62±0.15)g/d;对照组服用奥氮平片(生产商:美国礼来公司,规格:10mg/片),起始剂量5mg,每早1次。2w内加至治疗量10~20mg/d,分2次服用,平均药量(14.7±3.3)mg/d。依病情变化,可予苯海索、美托洛尔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症治疗,不合用其他精神科用药。

两组分别在治疗第0、4、8、12w测评1次PANSS和PSP,依照HAMD减分率来评判临床效果:≥75%痊愈,50%~74%明显进步,25%~49%进步,

治疗前后每2w查一次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氨磺必利组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分别为14,12,5,5例,有效率86.1%,奥氮平组依次为13,10,7,6例,有效率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两组PANSS评分对比 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治疗前PANSS总分依次为(95.7±13.4)、(96.0±14.1),(P>0.05)。治疗12w后分别为(53.7±11.2)、(54.3±12.5),(P>0.05)。从PANSS总评分上看,两组都较前有大幅度减低(P

2.3两组PSP评分对比 氨磺必利组治疗前、后PSP评分分别为(37.3±6.1)、(74.7±9.0)奥氮平组则依次为(36.8±6.4)、(62.7±8.4)。治疗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7,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高,病程迁延,致精神活动衰退,患者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等社会功能遭受损害,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致残,家庭和社会也担负着沉重的负担,因此,临床工作中,医生更应注重患者阴性症状治疗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尽量让他们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做到真正重归社会。

氨磺必利能选择性作用多巴胺能D3/D2受体,具有独特的作用特性。低剂量时作用突触前受体,改善阴性症状;高剂量则作用突触后受体,迅速、有效控制阳性症状。对D1、D4、D5等亚型毫无作用,且对5-HT、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α不识别。本研究显示,氨磺必利组与奥氮平组临床效果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6.1%与83.3%。治疗12w后PANSS总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0,P>0.05),与科学文献结论相符:Komossa[1]等在一项Meta分析提示,ASP对症状的改善与奥氮平和氯氮平相当,优于其他新型抗精神病药。PSP评分用于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效及高信度。治疗12w后氨磺必利组PSP评分增分值高于奥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7,P

总之,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疗效值得肯定,而且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可作为一线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Komossa K,Rummel-Kluge C,Schwarz S,et al.Olanzapine versus other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17(3):CD00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