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新教材对数学学习知识的呈现与旧教材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很多知识都采用主题图的形式呈现. 所谓数学主题图是指集中体现数学学习知识的图形、图表、图画等. 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形式多样又富有童趣,其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主题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与喜爱,使他们喜欢看数学书本,喜欢上数学课. 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创新的平台. 而主题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孩子们喜欢看,也想说. 如何用好主题图,提高主题图的使用效率,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 而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课本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 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的准备课中的“数一数”,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 “美丽的校园”为小朋友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同学、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 我认为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小朋友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培养他们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一上课,我在屏幕上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因为小朋友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学校搬上了屏幕,每一双小眼睛都盯着画面. 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后,我又说: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在这里,我在出示主题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了. 然后,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2,3,…的物体. 最后,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 由数画上的物体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样的主题图能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 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我不但让学生“看看,说说”,而且注意关爱每名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名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利用主题图,把所学知识编个故事

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 如教授第1册第29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我编了个“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第1幅组图)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 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第2幅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 森林里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 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第3幅图)走出大森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 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感性的认识,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三、利用主题图,把所学知识动态化

教材中的主题图大多是半成品,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 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例如,教授第1册第18页“第几”,呈现了5个人排队去买票的情景,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是要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含义——序数.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排在第一的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这时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前面走了一个人,剩下的人的总数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接着演示——最后面的那个叔叔走了,这时队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后面走了一个人,前面的人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这一环节的设计增强了主题图的现实感,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如此动态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也正是“购票图”作为“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四、利用主题图,给所学知识本班化

当教材上提供的主题图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时,可把主题图进行“本班化”处理,这样做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授第2册第5页“位置”的主题图时是这样做的:(1)你能向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吗?(我在第几组第几个)把你的位置填在座位卡上. (2)打乱座位卡后再重新分发给每名学生,让他们重新找座位,再请几名同学读出新位置号. (3)开展“猜猜我的邻居是谁”的游戏. (4)让学生当回小老师,用第几组第几个给某同学安排座位. 又如在教授第2册第72页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作业评比”的主题图时,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等等,让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从自己非常熟悉的班级中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直接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主题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但在教材中不是单独进行的教学,而是融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当中.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准备课这一单元中第2、3页“数一数”时,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 在这幅主题图中,不但给初入学的小朋友展现了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而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要尊敬老师;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等. 并且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新教材中的主题图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究空间. 一年级孩子年龄虽小,可在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无穷的潜能,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主题图富于情节的魅力,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我相信,有了我们老师的潜心解读,有了我们老师的深蕴内涵,有了我们老师的合理改编、精彩呈现,主题图定将成为课堂中的亮点,使课堂充溢灵动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