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体系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体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目前评估方法和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存货的价值难以和信贷资金相一致,信用风险随之产生。本文通过对几种物流金融业务的信用需求来源、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Abstract: Nowadays, the method and standard of assessment are disunitied, and the inconsistent between stock’s value and credit capital generate the credit risk. This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dit need resource,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some risk precautionary measures.

关键词: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风险防范体系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credit risk;risk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21-02

1研究背景

在物流金融的信贷业务中,涉及众多市场主体,由于在分担风险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计划,各主体只片面强调规避转嫁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之间不对等,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贷风险。银行、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之间的风险划分关系不一致,贷款银行处于提供信贷服务的垄断性地位,会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转移风险,但最终却可能承担更大风险。因此,如何通过对各种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为其参与方提供风险管理的参考标准就显然十分必要。

2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主要有替代采购、仓单/现货质押、保兑仓和统一授信贷款业务四种模式。替代采购是指物流公司或贸易公司代替借款企业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获得货物所有权,然后根据借款企业提交保证金的比例释放货品。在其采购过程中,通常向供应商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担保,支付货款,间接向采购商融资)并按照借款企业指定的货物内容鉴定购销合同,物流公司同时负责货物运输、仓储、拍卖变现,并协助客户进行流通加工和销售。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为客户企业商品存储在仓库(物流企业)中,由其监管商品,凭借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融资,也称提货权的质押业务。现货质押融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物流企业替银行对具体货物的实体进行质押(冻结),另一种是在保持质物的名称、质量、状况不变下,同时数量不低于一定量的前提下,质物可以相对地动态流动,以用于满足企业物流或生产领域配套流动资金需求。对于客户来说,在没有其他抵押物品或担保的情况下,从银行获得授信;将原本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盘活,从而扩大经营规模。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扩大目标客户群体;获取保证金(包括初始保证金和打款赎货保证金);利用贸易链,切入客户的上游企业。保兑仓模式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物流公司接受保管货物,经销商未提货部分由制造商回购作为担保措施,银行为经销商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购买物品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银行―制造商―物流公司―经销商”的四方模式。统一授信贷款业务是金融机构根据物流公司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公司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公司将申请融资和质物仓储两项任务整合操作,提高质押贷款业务运作效率。此种模式中,金融结构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融资项目的具体运作,即省去了银行审核单据的流程,还使银行避开了申请融资企业规模过小、资信较差、数量较多,难以获得银行授信审批的难题。

3物流活动各环节运作中的信用需求分析

3.1 供应链主要参与者的信用需求

3.1.1 生产企业的信用需求①预付账款。生产企业向上游供货商采购原材料时,若企业规模、声誉、市场掌控能力等处于劣势,在交易中就可能被要求支付预付账款,这样就延长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时间,若自有资金短缺,就会产生融资需求,进而产生信用需求。②存货占压。原材料库存或在制品、产成品库存往往占用了大量资金,不能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容易出现资金短缺,产生融资需求,进而产生信用需求。③应收账款。生产企业销售的产品若为市场上的长线产品或面对市场能力雄厚的下游经销商时,往往被迫采用赊销的方式,形成应收账款,导致资金回流慢,产生融资需求,进而产生信用需求。如家乐福、苏宁等大型的终端零售商,其供应商就不得不接受赊销甚至更为苛刻的销售条件。

3.1.2 贸易企业的信用需求贸易型企业的信用需求主要产生于向上游供应商企业的采购和货物周转两个阶段。随着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介入到物流运作中来,为物资的抵押融资提供了可能,仓单质押、物流授信、物流结算等金融产品业相继开展。

3.2 物流企业的信用需求

3.2.1 融资信用需求物流企业在快速扩张时,会发生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在特殊的物流业务中还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如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争取大客户,往往需要垫付物流费用。而初级的物流运作服务的利润空间有限,如果自有资金不足,就会产生融资信用需求。

3.2.2 履约能力信用需求物流企业的履约能力必须是能被物流需求方观察到的、可信任的,可是一些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很难具有这样的信用,这时就存在着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能否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物流运作的风险,也就相应的产生了信用需求。比如,一些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保证其全球供应链物流运作的高效性,都是自带了其长期合作的物流合作企业,国内的物流服务商只能通过与这些跨国物流服务商合作来进入这些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体系。

3.2.3 承担监管服务产生的信用需求在需要引入物流运作监管环节的金融业务中,提供物流和监管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也是重要的信用需求方。货主企业应具备保证质押物资内在价值、严格按照融资协议提货销售的信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一方面通过提供货物监管服务为货主企业(融资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履行对质押物资进行评估、验收、流进流出管理和监督职责的信用,另一方面,其自身面对银行时也需要信用保证。

3.3 其他环节的信用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网上订单等的采用,以及新的产品形式(数字化产品)的出现,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用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如果在这些环节能够使用有效的信用增级方式,如有效地利用承担物流运作的物流企业的信用形象,或者其他专业担保公司或知名公司的信用形象,必然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形象。

4物流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

4.1 操作风险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操作风险节点较多,主要表现为:质物合法性风险、质物品种选择风险、虚假提单风险、质物变现风险(质物变现价值低于银行授信敞口余额或无法变现)、人员操作风险等。

4.2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客户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内控风险、道德风险、突发事件风险;以及内部欺诈风险。对市场信息预测不准确是由原材料短缺、生产不正常、设备出现故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资金运转不灵等引起的,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净现金流量,也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

4.3 供应链运营风险供应链的内部管理,影响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运作效率,是关系到银行贷款能否收回的关键因素。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和工作关系的协调、原材料采购与运输效率、原材料短缺的可能性、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的配送效率及产品出现短缺的可能性,都是其影响因素。因此产品运营期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时间、运输时间、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的评估时间、银行批准贷款时间、产品生产时间、产品配送时间、产品销售时间。生产企业的净现金流量。资金方面的风险:产品的采购成本及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数量,资金周转和现金流量;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变化;融资成本与及其变化;管理费用及生产运行成本。

4.4 物流公司的技术风险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的能力,方便地获得客户企业历史信息和实时信息,关系到银行控制和监管贷款的风险。主要包括:生产企业主要购货渠道,原材料库存情况及产品的销售数量,生产情况,生产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及销售情况,捕捉市场信息和传送信息的能力,支付货款的方式及信用状况等。物流公司的担保及动产质押评估的能力。物流公司直接担保或组织中小企业联保或互助担保,为中小企业申请质押贷款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关系到能否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扩展业务范围,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

4.5 法律风险在质物的所有权问题和合同的条款规定上,因为业务设计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外,目前我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与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条款尚不完善,也没有行业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只有在开展此类业务时,通过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来实现。

5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5.1银行及担保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

5.1.1 抵押物监管风险的防范选择仓库管理水平和仓库信息水平较高、资产规模大、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对质物进行严格监管能力和一定偿付能力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并制订完善的质物入库、发货的风险控制方案。银行可以全面启动非现场监管数据库和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加快实现非现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达到信息共享和双向检索的目标,建立健全持续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5.1.2 产品市场风险的防范银行及担保企业要选择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为授信条件,与市场占有率高、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生产商合作。

5.2 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5.2.1 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首先,调查客户偿还债务的历史情况,其次,分析客户以往的履约能力,避免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合作。对于长期合作的客户来说,避免风险的重点在于对货物合法性(如是否为走私物品)的鉴别,即融资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物权,可以要求融资企业提供与货物相关的单据(例如购销合同、发票、运单等)。

5.2.2 质押货物风险的防范在质押物的选择中,最好为价值易确定且相对透明稳定,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好,变现性好,质量稳定,容易储藏保管的大众化物品。可以通过控制贷款期限的长短、质押贷款的比例,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等方法尽量避免货物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当市场价格下跌到预警线时,按协议规定通知融资企业增加质物和保证金。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搜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容量、价格变动趋势、产业产品的升级等情况,通过调查行业内人士、征求专家意见、利用统计资料、参考现行成价和销售价等方法来准确评估质押货物的价值。

5.2.3 仓单风险的防范防止虚假仓单造成损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风险的重点,规范空白仓单的领用登记制度。在金融物流业务中,还应根据业务要求及时与银行联系,取得银行的确认与许可。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带密码的提单,在提货时进行密码确认,防止假提单的风险。

5.2.4 操作风险的防范有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难免出现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作为银行和借款人都信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指定专门负责金融物流业务的工作人员,制定规范的金融物流业务操作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进行操作。

6结论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供应链的进程不会改变,物流金融将会保持平稳较高增长。其次,在诚信机制的不完善、而融资却供需双方两旺等因素决定下,随着银行及担保机构的操作越来越市场化,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防范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展望未来,我国现行物流金融方案将长期存在,并向更高、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王喜成.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综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9.2.

[2]钱文彬,孙稚锐.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6.

[3]温志桃,董雄报.物流金融下风险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

[4]刘伟.仓单质押的风险管理分析[J].经营与管理,2007.3.

[5]孙颖.浅析物流金融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