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注采结构调整方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注采结构调整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14-01

一、问题的提出

某区块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综合含水已达92.7%。随着逐年提液,高含水井数逐年上升,不同井网间含水差异缩小。目前含水大于93%的井数比例为43.8%,产液比例为61.3%,其中含水大于95%的高含水井数比例高达24.5%,产液比例达41.2%。

针对高含水,高注采比情况,以往依靠各套井网的含水差异进行结构调整控制含水上升的余地越来越小,针对这种矛盾,为了更好的优化产液、注水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效注入水、无效循环,控制产液量增长,进而达到控制水驱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的目的,把注水、产液结构由井网间优化转变为井网内不同含水井、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优化。

(一)优化注水结构调整方法

水驱注水方案调整过程中,首先对开发不同层系的井网油井按含水、沉没度进行等同时分析分层系、分区块不同含水级别的井近年的含水变化情况,对不同含水级别的井,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调整,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层间调整。主要是加强细分调整力度,封堵高渗透、高含水层,控制或停注该层注水,减少无效、低效注采循环。多级段细分调整后减少渗透率级差、减缓层间矛盾,但仍存在层段间矛盾,细分后一些薄差油层层段仍不动用,通过措施改造,见到明显效果。二是不同井区间调整。根据井区含水级别的不同进行提控,对含水小于91%的井区,结合压裂、酸化等措施提高含水低、产液低井层的注水量;对于含水大于91%的井区,结合注水井深、浅调剖等措施控制含水高、产液高井层的注水量。三是重点以合理恢复地层压力为主,搞好套损区的注采结构调整,根据注采情况控制套损井层的相应注水量,同时对低压区以控制压力下降速度为主,对高压区以控制压力回升速度为主,逐步调整区域间压力差异,提高油井地层压力合理率。

(二)优化产液结构调整方法

在注水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针对优化井层水驱控制的主要油井进行相应的产液结构优化, 采液结构相适应。针对不同含水的井层,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优化。

1.含水低于91%井产液结构优化的方法这部分井层以提液为主,提液时对不同沉没度的井区别对待。

2.含水高于91%井产液结构优化的方法

对于这部分井主要以控液为主,通过实施高关、堵水措施,相应水井“停、控”高含水层段,同时通过实施周期性恢复注水、浅调剖等,合理调整注采结构,有效控制注水、产液量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注入水的无效循环,对地层压力较高、含水高于区块平均含水地区通过周期注水,达到降低地层压力、控制注水无效循环。

三、注采结合调整及效果分析

根据注水结构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出注水结构调整工作量,调整注水方案69井次,日配注下降165m3。主要针对以下原因进行调整:一是针对“两低”井区及措施培养与保护,注水井上调水量22口,日配注增加140 m3;二是对“三高”井区及保护管控制注水,注水井下调水量41口,日配注下降355 m3;三是停注时间较长的较低含水层周期性恢复注水6口,日配注增加50 m3。

四、结论

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随着各井网完善程度的提高,水驱各套层系间含水差异逐步缩小,低效循环日益突出,依靠以往层系间注水、产液结构的优化,实现水驱开发指标的潜力已越来越小。多级段细分后未动用的薄差油层段,结合措施改造,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周期性恢复注水也能有效的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剩余油潜力,调高产量。在现阶段通过注水、产液结构的精细优化,由层系间优化转变为层系内不同含水井、不同含水层之间的优化,对不同含水级别的井、层结合油水井各项措施,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提液和控液,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