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学中的唆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学中的唆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代洪武年间,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好做无病的长文章。有一次,他写了一份长达一万七千字、共说五件事的奏折给朱元璋看。朱元璋叫人读到六千三百多字的时候,尚未进入正题,气得这位朱皇帝,当着众大臣的面,命人把茹太素暴揍一顿。由此可见,这位茹大人的奏章真是唆至极,挨揍是一点儿也不冤枉了。

但唆话并不一定都会让人厌烦,有时也会有奇趣。例如有一段单口相声的开头是:“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正月十五半拉月,六月三十整半年。”听后就会让人会心一笑,并不烦,它说的是时间过得很快嘛。

唆话写成文章,也有出奇制胜者。例如某地二郎庙碑刻上的文字《二郎庙记》:“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一棵大树,人皆以为树在庙前,我独以为庙在树后。庙内设钟鼓二楼,晨钟而暮鼓,钟声嗡嗡,鼓声咚咚。十里之内皆能闻焉……”板着面孔看这篇碑记,多会给人留下空洞无物、废话连篇的无聊之感,但若以娱乐的精神,加上故作严肃、深沉的语气来读它,岂不有趣哉!

唆话写成诗,如果处理得好,也会营造出一种很有诗味的意境,幽默其中,自有一番情趣。例如明人冯梦龙的幽默小品集《古今谭概》里,有首题为《宿山房即事》的诗中说:“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全诗文字流畅,音韵和谐,四句二十八字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孤僧归,掩柴扉。半夜时,子规啼”。但细细读来,这种用词上的唆与重复,把和尚的孤夜独眠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文坛大家也有此种大作,真的是很有趣。

诗词大家的名作,有时也会被人当做唆诗。例如杜牧的《清明》,本是一首流传甚广、清新雅致的小诗,但有人却说它是天下第一唆诗。理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诗题已很明了,何必再说“清明”?诗句与诗题重复,犯了诗家大忌;“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不在路上,难道是在家中?重复;“借问酒家何处有”,本就是问句,何必再“借问”?重复;“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指得,老翁指不得?到底谁在遥指,不妨留白。这样一说,去掉重复部分,这首诗就变成了:“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有人还嫌它唆,于是进一步删减,就变成了:“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如此一来,这还算诗吗?眼前只剩下一片模糊,脑子里也只有迷糊了。看来,有时候唆一点,还是有必要的。

【武新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