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DV伴我和女儿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DV伴我和女儿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拥有第一台摄像机是1993年4月份。是女儿出生八个月的时候,当时的摄像机还没有改名叫“dv”,比女儿小八个月的这款松下M3000摄像机到现在还可以正常使用。

此后,松下NV-DAl、索尼DCR-TRV210E(DigitaI 8格式)、家用3CCD松下NV-GS180、专业3CCD松下AG-DVC33,至2007年6月底广播级松下AG-HVX200手持DVCPRO HD P2摄录一体机先后人手。

从模拟到数字,从磁带到存储卡。从标清到高清,从家用级到广播级,一步步实现了我的DV“发烧”梦。女儿也从牙牙学语的幼儿,经过幼儿园、小学校园到现在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一、模拟时代的“幼儿期”

VHS格式记录在磁带上的是模拟信号,当时的家用摄像机也基本只有这种格式的设备,正好也是女儿出生的时代,那么可以说女儿出生在家用摄像机的模拟时代,那我就结合这两个原因先说一段“模拟时代的幼儿期”,也是我DV发烧的“幼儿期”。

1 陪伴女儿幼儿时期的M3000摄像机

9800元在1993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额,为了购这个机器,我拿出了几年业余时间做乐队乐手的积蓄,在父母的支持下成就了自己的DV“发烧”梦。第一个进入摄像机镜头的是我刚八个月大的幼小女儿,她成了我最早用来练习摄像的模特儿。在这段时间拍摄了很多素材,基本上包括了女儿的各个方面。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摄像机和拍出好的画面,购买了不少摄像相关的书籍用来学习,现在想想当时所学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点点毛皮而已,根本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就和幼儿一样只是学习了一些“生存的本能”罢了。虽然当时VHS格式机器记录下来的画面不很清晰,但是当看到女儿牙牙学语和步履蹒跚刚会走路时的样子,还是感觉无比珍贵。

记得M3000摄像机在1993年还是比较先进的机型,它作为模拟时代后期的经典机型,其亮点部分是它引入了“数字”概念,虽然只是几个数字特技和数字变焦功能,但是相对于它前身的M7、M1000和M8000等机型来说,还是让人感觉比较“高科技”,尤其在当时基本没有条件做后期的情况下,利用好这些“数字”功能拍出来的片子,的确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当年,扛一个大摄像机和家人外出游玩,能引来很多羡慕的眼光。

2 最原始的后期剪辑方法

后期剪辑设备当年很昂贵,业余条件下买不起,一般只能是用两台家用VHS录像机“对录”,所谓的剪辑也只是放像机播放的同时,录像机有选择的“暂停”和“记录”而已。后来又利用1988年购买的一台“中华学习机”做简易字幕机,在片头及片尾加上字幕,比如拍摄时间和地点等,尽管是黑底白字,看上去让人感觉比较“专业”。

二、小学时代的数字DV

女儿刚上小学是1999年,也是我DV“发烧”进入数字时代的时候,从这年开始,我不但有了数字DV摄像机,还拥有了非线编辑系统。从此给女儿记录下的视频素材不用担心多次复制和“编辑”造成图像质量的严重下降了。

1 DV和D8同时吃进

1999年购买了松下NVDAl。同时又搞了一台Digial8数字8mm索尼TRV210E,这样既可以方便8mm和H8素材的采集,也可以用8mm的磁带拍摄和记录DV格式。

松下NV-DA1虽然“个子”比较小,但画面质量为720×576像素,较以前VHS格式352×288标准提高很大,肉眼比较两种画面质量就有明显感觉。另一台D8格式索尼TRV210E的记录格式也是标准的DV格式,只是使用的磁带还可以沿用之前标准8mm的磁带,也能兼容重放8mm格式的磁带。

DV格式产品的小型化,真正实现了“掌中宝”的含义,外出拍摄再也不用扛一个笨重的大机器,带两块硕大沉重的铅电池组,甚至可以让女儿拿起DV给我们拍一段了。

2 终于有了自己的非线编辑系统

没有编辑系统对于一个视频发烧友来说是“不完整的发烧”。数字DV格式摄像机的使用,不但改变了原有模拟格式后期“线性”剪辑概念,也让业余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视频剪辑梦想迅速成为现实。

1999年,我装了一台“非线编辑系统”,因为当时对这些数字编辑系统很陌生,配置上也说不出有什么样要求,所以人家给装什么就是什么了。电脑具体配置CPU大概是PⅡ300A,内存好像是128M,硬盘有两块,一块普通4G硬盘和一块9G的SCSI硬盘,编辑卡为Canopus公司的DVRaptor,系统装的WindowsNT4.0,编辑软件用Premiere 4.2和Premiere 5.1版本。9G的硬盘采集DV格式素材只有四十分钟左右,因为编辑卡不能实时预览,只能在编辑后先在硬盘生成临时预览后播放,再通过卡上的1394接口把编辑好的素材由DV回录,也可以通过DV上的复合接口或s端子送到另一台电脑上实时采集压缩成VCD。

在这期间拍的少了,后期做的多了。把以前拍的很多VHS录像带都找出来,采集、编辑时加字幕配背景音乐等,最后压缩刻录成SVCD光盘。

3 再添专业级DV设备

2004年4月,在女儿小学快毕业的前一年,又忍不住再次“发烧”,购买了松下DVC33专业3CCD摄像机。主要是看好了DVC33这款机器的体积小一点,既可以方便携带,又有专业的性能,这样用来干活和玩儿都比较方便;另外,DVC33的16倍光学变焦和相对低的价格也比较有吸引力。

女儿逐渐长大了,我给她拍摄的反而越来越少,一年里拍几次都能数过来。后期剪辑设备在这段时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电脑已经升级到P4 1.8并配上DVD刻录机,因电脑CPU速度的提升,以前必须用硬卡才能做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块普通百元左右的1394卡加软件就可以实现。编辑软件升级成Premiere 6.5,编辑完成后,直接在Premiere 6.5里调用CanopusProCoder 1.5输出DVD。

三、进入初中的高清存储卡式时代

2007年6月,这时的女儿即将读完初中二年级要上初三了。我又一次“发烧”,花3万元买了一台松下AG HVX200高清存储卡式摄像机。就记录格式来说,最高支持100Mbps低压缩比的DVCPRO HD记录格式和只有25Mbps高压缩比HDV记录格式相比,当然是DVCPRO HD格式要占绝对上风;存储卡式的P2记录载体和DV磁带相比,除价格因素外,存储卡式的高可靠性和易用性显然也要占上风。

至今,我的“发烧”设备大大小小可以使用的DV有五台,后期剪辑设备也拥有好几台电脑,有两台主做剪辑用,一台主要作为音频素材存储用,还有一台笔记本作为P2素材的备份和移动编辑使用。其他的设备如22寸的液晶显示器,42寸的夏普液晶电视机等也算是“发烧”的产物。

最近,又新装了一台电脑,主板有HDMI接口,购买了一条10米的HDMI电缆将电脑和我的夏普液晶电视连接起来,既可以把液晶电视作为第二个显示器,又可以用来欣赏1080P高清画面。下步的“发烧”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实现高清格式的拍摄和编辑。

女儿长大了,今年就初中毕业了,也恰逢2008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到时候和她一起携带我的HVX200去看奥帆赛,把帆船比赛和女儿的身影一起拍入高清镜头,将成为她一生很重要的纪念。DV伴随着女儿一起成长,也记录下她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时代的变迁,记录了那些欢乐难忘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