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鸡足山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鸡足山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就有去小鸡足山一睹它神奇风姿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过的朋友常常对我鼓吹“很值得一去”。一句简单的蛊惑,就老是吊着我的胃口。

小鸡足山位于巍山县西南群山之中,据旧蒙化志书记载:“由龙潭大顶而西,奔腾数十里,一峰矗立云霄,为西路众山之祖。其山极高,顶上建有迦叶阁,每年正月,乡人于此观日出”。乘车从县城出发,西去翻过山岭,便可以看见它的风姿,它高峻陡峭,在群山中确实给人“出人头地”的感觉。它气象巍峨,云雾缭绕,令人神往。无怪乎当地的乡民要常对外地人说一句:“瞧,那就是小鸡足山!”

一年前我下乡,地点正好在小鸡足山附近。听说我没去过,当地工作的朋友就邀约我抽空去登临一次。我欣然答应了,因为这可以了却我一份多年的心愿。于是我们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发了。

我们先乘了一段车,下车后开始从一个山口步行。踏入山间小道,便是崎岖的山路。我们穿越了原始森林,走过了开阔的林中空地,也爬过了陡峭的山岩。一路上,领略了起伏的松涛声,饮过了汩汩流淌的山泉。小鸟在林中啁啾,百花引来蜜蜂飞蝶。两个钟头的时间不知不觉就从我们身旁溜了过去,眼前突然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漫坡大草坪。站在草坪上仰望,山顶的寺宇已经在丛林中隐约可见了。

我回想起了第一次走近它时的情形。那是一九九三年夏初,当时,因为我们要到一个村子下乡,从小鸡足山脚下经过,也就在这个地方,也是那么近地见到了山顶的屋宇,看上去,给人“云中一点鲍山青”的感觉,只可惜要赶路,无暇留连,只好几次回首,怀着依恋的心情,像辞别故人似的离它而去。那时,我就寻思:以后是一定要找个机会了却心愿的。如今,我就停足在它的面前,可以从容地欣赏它那神奇迷人的风姿了。

在我们右侧上方,长着一片浓密的磨菇状的阔叶树林,从林中向着缓坡,铺下一片绒绒的绿草地,像块绿地毯似的。树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偶有一二株离群索居,也使人感觉别致,整个儿俨然是一幅天然的西洋古典风景画。如在盛夏时节,晴空万里,相邀上几个朋友,置酒于身旁,躲在伞盖覆荫之中,闲话赋诗,以酒相伴,不也是十分浪漫的么?

正当我在遐想,朋友却催我登山。从山脚到山头看似不远,真正走起来,却花了我们半个多钟头。上山的小路隐在丛林里,盘旋而上。路两旁的枝丫已经伸到了路的中间,常常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于是,我们不得不用双手掰开枝叶才能前行。地面上铺满了落叶,厚厚的,十分阴湿。有的地方还有厚厚的一层苔藓,一不留神便有滑倒的可能,可见这里是阳光极少照到的。走完浓密的树林,山门也就呈现在了眼前。

山门不算恢宏,且有些残败,这却又可以证明它的年代的久远。进入山门是一块狭长的平地,已经簇拥着上百的人群,一打听,才知道那天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庙会。人群里传出阵阵芦笙相伴的打歌声,攒动的人头缝中晃动着身穿鲜艳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的身影,说是在进行苗族和彝族的打歌比赛。我们没有多逗留便绕过人群进入正殿的院落去了。院子里也有不少人,大都是朝山的香客。本以为正殿也一样破败,却不料是在原地上重建的全新的殿宇,紫色的釉瓦,雪白的粉墙,中间塑着高大的神像。正殿两侧的厢房是旧房,但也修葺一新。庭中有几株紫薇花树和圆柏。紫薇花没有开放,要到阴历六月底火把节时才开,故民间称作火把花,而我们去时才五月间,花尚未打苞。这环境在平时倒是个幽静的去处,可今天这庙会,鼎沸的人声,缭绕的烟雾,加上喧响的铙钹鼓乐,伴之以高昂的诵经声,使得本是庄严宁静的圣地变得十分嘈杂。我们无心于举行的佛事,便走出侧门,向最后山顶登去。

顺着通山顶的台阶拾级而上,便到达又一座楼阁,阁很小,两层,大约便是旧志上记载的迦叶阁了,但我们没有进去,而是绕向山顶一座像烽火台的建筑,所谓乡人观日出的地方。

终于站在了高台上,自然是一览无余了。波浪起伏的山峦呈现在我们脚下,层叠远去,最后消失在天边,变成齿形的一线。那条盘山的公路变成了一条长带,缠在山腰,躺在河谷。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村村寨寨,像是一些碎石堆,东一处,西一群,显得那么渺小,再远一些,已看不分明,只是一些薄影。昔人题五印山诗云:“尘念到兹俱欲寂,定中惟有戒香温”,只有身临其境,这才能对诗的蕴意有深刻的了解,而李白“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好像也是为这情景所写似的。

正当我们饱览眼前这赏心悦目的景致时,忽然从西边天空涌来大片乌云,同伴催我快下到寺中避雨,说此间晴雨多变,雨马上就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们还来不及走进近在咫尺的迦叶阁,豆大的雨点就噼噼啪啪打在了我们的身上。进到阁中,屋檐已经挂上了一幅厚厚的雨帘,我们像被囚在了笼中一样。层次分明的群山全被雨雾笼罩住了,雨声夹着风声呼啸而过,听着它,心里都不免有些寒怵。所幸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速。雨渐渐小了,乌云慢慢飘向东方,天空又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像是不曾经历那场骤雨。偏西的太阳穿过薄云边儿又将一束金光洒向了雨水洗涤过的山峦。山更青了,更明朗了,也看得远了,我想象着天边群山后面的情景,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已是下午五时,我们得往回走了。我们循着上山的小路,踏着满地的湿叶和积水开始下山。枝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当我们穿行在林中的小路时,下雨时不曾被淋湿的衣服反倒被枝叶上的积水打湿了。我忽然记起杨慎被贬谪寓居蒙化时写的《云隐林中》的两句:“晚来空翠湿,似觉两斑斑。”诗人形容的是“似”,而我感到的却是“实”了。

(旅游之窗主持杨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