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探“分享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于低段的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分享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太难,有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是什么,从生理特点来说,有些学生连表达都成问题,基本的想法都表达不清楚,或者表达不完整,因此不可能分享自己的想法及思维。那么,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只要说就可以,先让他们开口说话至关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体验;思维过程;分享过程
我认为分享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讲授、对话是基于双方的分享,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欣赏与认可。分享式教学要尊重双方的思考和建议,尊重对方的取舍和不同需要。在一年级低段的教学中,怎样落实分享式教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的内容,我有以下思考:
一、让学生把熟悉的、能说的事物拿来分享
在学习0~10的数字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学就在身边,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在教室找,再分享。结果学生找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数字,很多细微的地方都被他们挖掘了出来,比如:国旗上有四个角,灯管上有两根电线等等,还有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也上场了,说明让学生拿身边熟悉的内容来分享,是很容易找到分享的着力点的。
二、让学生多参与,体验,有亲身的体验才有可说的内容
在学完0~10的数字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字卡片,把做的过程以及做卡片中有趣有关的数学事情给大家说一下、分享一下。比如在学习时,我让学生自己做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卡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时,我震惊不已:
如图:
学生不仅知道了大于、小于号,而且在讲解的时候还做了举例,学生说,比如“6>5”,6比5大,就用>,要是比5小的数,就用
又如,在学习的时候,自己回家做一个钟面,做的过程中,了解了钟面上的数字以及间隔,一大格和小格,既可以把知识内化,也可以找到说的素材。实践证明,即使是低段的小学生也非常渴望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哪怕只是数学上的手工操作经历。
三、在课堂上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找到可以分享的思维着点
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有慢动作:所谓的慢动作,就是暴露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在学习6~10的数字时,需要学生数铅笔的支数,在学生数数时,故意让学生放慢速度,引导学生看一看他是怎样数的,是1、2、3、4、5、6、7、8、9、10这样1个1个的数,还是2、4、6、8、10这样2个2个的数,还是5、10这样5个5个的数等等,放慢速度可以剖析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看到思维的具体着落点,找到分享的思维着点。
在课堂中,一年级小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制定语言的规范
开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就先制定发言的语言模板,等大家掌握了后,可以有自己发言的特色。模板有:“我的想法(方法)是……”“我觉得他的做法是对(错)的,因为……”“我想表扬……”“我有个疑问……”“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提供发言模板是让学生有可效仿的语言规范,也让学生知道了思维的角度。
2.制定思维的规范
看到什么马上想到什么?如:看到一幅情境图,马上训练学生,找到数学信息、是数学信息,不是其他的什么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再如下题:画一画,写一写,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做?
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1说:我看到题目就知道先画再写。
学生2说:画的时候,注意上面有几朵花就画几个圆圈。
学生3说:比如,如果有6朵花,就画6个圆圈,再写上数字6。
学生4说:可以画圆圈,还可以画三角形。
学生5说:还可以画竖线和五角星。
……
这样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怎样读题,不只是用手指着字,大声读,而是真正地“读”出题目的含义。不但学会了“读”题,仔细审题,而且还为分享找到了实质的内容。
3.小组交流的规范――制定具体细化的要求
我认为低段的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合4人小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分工,我倾向于同桌分组,在同桌2人的小组里,编上号,左手边的是1号位,右手边的是2号位,在交流时,指定的要求越细化越好,操作起来越容易实行,1号位先说,说完,2号位的学生必须发表感想:做出判断,如:“我同意你的观点”“不同意你的观点”等等,能说出理由最好。为了防止存在课堂上的“死角”,就是同桌之间那个能说的一直说,另外一个却不怎么说,我在课堂上规定:周一、周三时1号位的必须先说,周二、周四时2号位必须先说,周五时可以随意说,竞争上岗说。
同桌交流时,必须面对面交流,看着同桌的眼睛,培养倾听的习惯。只有会倾听了,才能谈得上学习其他内容。
4.抓住每一个可以分享的素材
作为分享理念的一个好素材,一定要利用起来,不是为了分享而分享,但可以借用分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序数时,有如下练习
为了加强对序数的理解,可以找几个小朋友排成一队,按照书上的内容,学生在说明“我排第几”时,要求有手势上的配合,边说边举起左手从左向右划过,“从左边数,我排第……”;举起右手从右向左划过,“从右边数,我排第……”,这样既可以理解左、右,又可以理解序数的空间概念,更是为分享的内容找到了好的素材。
5.有开放的空间观
一开始我们的观念中有这样一个定势,上数学课不就是学生坐在分有四组的教室里一起学习吗。后来,有不少专家提出要改变传统的座位方式,如圆桌式、马蹄式等等。除了以上所说的,我觉得学生学习的空间要进一步开放。就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来了解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如教学加减法的应用题时,我带着学生走进学校的小型植物园,甚至是校外,让学生把看到的花草树木,编成加减法应用题。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具体形象,有思考的着点。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分享教学应当体现对他人智慧的一种敬畏之心,体现的是一种求知、求真、求美、求善的内驱力。如何让低段的小学生敢于分享,如何找到更多的分享内容等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慢慢来,我会一路尝试着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
[2]薛乃卓.基于能力视角的人力资本评价与增值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