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跟考卷上的“材料”这样相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建立审题意识,懂得用心聆听
试卷上的材料是有生命和个性的,它非常在意你是否尊重它,是否懂它。所以,你在与材料交流时,别一味去自顾自写你的故事,先得弄明白材料的心愿。一旦你领会到了材料的意思,再根据这个意思去发挥,用心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来,你也就赢来了材料对你的尊重。
至于如何才能精确领会到材料的意思,老师们会慢慢渗透给你很多策略和方法。不过,我认为所有外在方法的精髓应该在于:安安静静去聆听,就像聆听朋友的倾诉一样,以一颗自信、平等、沉稳、真诚的心去耐心领会。
二、练习整套扣题策略,牵手核心意味去讲述
每一个好的(考场)故事总会倾心向读者传递一种意味,这种意味便是作者用心跟材料“相处”的过程中与材料达成的共识,也是对材料的回应,即“审题”审出来的某种见地和感悟。
首先,把你的见地和感悟以某种方式种在文题里面,然后围绕着这个富有意味的文题,娓娓地把故事道来。
其次,800字的考场作文,拒绝用烂长的开头故弄玄虚,必须迅速、自然、巧妙地把中心的意味在开头最醒目的位置传递出去。
第三,用紧扣“意味”的文笔去记述、描绘、抒情或感慨,用灵动的句子逐层展开那层意味,在适当的地方点一点题(明点和暗点),渐渐地,让那层意味越来越醇厚和深邃,最终在结尾处刚巧“羽化”成文。
进入高中,面对全新的“材料作文”,我们得拿出诚意来,主动认识新朋友,迅速和“材料”相识、相知。否则考卷上的“材料”一旦翻脸不认人,后果巨惨,不忍目睹……
1.一起审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文题】风景不一定壮丽宏伟,一草一叶、一树一花皆为风景,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为风景。风景不一定在远处,只要有心,风景就在身边,装点着人生。
【审题】材料第一句点出风景的“自然”属性,同时表明命题者倾向于“小处的风景”。后半句点出风景的“人文”属性,人的动作、表情皆可成为风景。
材料第二句点出风景在近处、在身边,以及风景的意义。暗示我们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叙写身边的风景、熟悉的事物或人物,表达风景对于个人习惯养成、人生涵养、道德情操甚至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风景”,但纵观材料,要求写“身边的、细小的”“对人生有一定启迪意义”的风景。
2.用心立意
【作者说】我的学习生活太赶了,我觉得这样的风景不美。所以我想写一幅宁静的、澄澈的风景。我家住在法宝禅寺旁边,所以我想到了菩提树,想到了妈妈经常带我去禅寺散步,想到了寺里有个满怀禅意的老者。我想把他们组合成一幅风景。让我的灵魂净化其中,得一方明净安宁,通透禅心。
3.扣题行文
菩提树下留心憩(种下题旨)
陈沐曦
庙里的香火渐渐断了,徒留一个年迈老者和一寺绚丽秋景。(开头至简,然而此番风景之时间、地点、环境氛围和主要人物都一一交代了。处心明点}意,却丝毫不露痕迹。这就是文笔的情商,材料正与你会心一笑。)
天气渐凉,在一次未知的寻访中,我踏入这古寺。(故事的背景和原因通通隐去,这是一个聪明的笔者)在这尘世的喧嚣中,这儿像极了一湾宁静的海港,(我们在学习山水田园诗的时候常常提及“以声衬静”,这种手段非常高妙,因为最难写的就是“无”,而“静”是听觉上的“无”。这时,用“有”反衬“无”便可以给读者带来最直观的对比体验。行文中为了紧扣笔下风景的特点,建立对比意识是一种必备技能)人烟近乎绝迹,似是掉入前世追溯的梦境。(空灵的想象,恰合此景绝尘宁静的意蕴)庙中大多数的物件都已披上尘纱。香案、烛台在殿内散乱四放,卧佛乜斜着身子。在昏暗的室内,佛身上的金光迷蒙流转,莲在佛的身下交缠,鲜活地托起佛身。(刚刚扣住了此景之宁静。这段环境描写就趁热打铁,随即抓住寺庙的典型意象,把这一特点打开细描。关注意象的选择以及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措辞是紧扣题旨的砖。)那老者就坐在殿门的槛上,沐浴在秋阳下,手中半托着一枚小巧的木鱼。(老者的再次出现非常有镜头感,他是这场风景的灵魂,注定要把镜头拉近,给他一两个紧扣题旨的特写。这句既是特写的前奏,又顺手交代了特写的相关细碎,且处处紧跟题意,这一笔超范儿!)
他的确是老了。半阖着眼睑,好似吐故纳新的神龟,又如寺中的老松幻化成精。他的皮肤也像松树皮一般,干干皱皱的。(点染,先点出特点,再详细描绘;多用比喻,喻体要允恰而灵动;)可他的眼睛清明,里面跃动着生命的光。(外表的老与灵魂的清明对比,故事的核心内蕴便在这样的对比和细描中渐渐深化)他手中的木鱼精巧雅致,反射出迷离的紫色光晕。(“木鱼”在哪里出现过?对,上文老者的特写镜头里。那次出现木鱼未给出细腻关注,只说老者“半托着一枚小巧的木鱼”,这里看来,前文似埋一小小伏笔,大有“又遇见你真好”之感。能够贴合题意的关键意象,不妨用一用这种笔法,扣题的视觉冲击力极强!)那老人视我若无物,自挺直了脊梁,站起,走开。(一小笔,把主人公和我勾连,体会短句带来的画面感)
我亦步亦趋,跟着他进了内殿。(以我的视角自然过渡)
内殿与外殿却又别是一番景象(明点风景):烛台香案排列整齐,如来佛端坐于莲台之上。秋日澄明的日光有如流水,从窗棂的镂花中倾泻而下,照得殿内水光潋滟。内殿堂皇富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很难让人联想到殿外的破败(对比意识,随扣题旨)。我独自感慨,那老者却行至佛前,双手合十作揖跪拜。庄重肃穆地,他完成了这一仪式。而后从怀中取出那一木鱼,以指节叩弹。其声空灵清越,如一尾红鲤(我明白,你看过《大鱼海棠》!),悠游于秋阳之中。(这是老者的第二个特写镜头。第一次注重外貌,第二次注重行为动作。其中再次关注木鱼,这一意象已然升级为全文的线索意象,聚焦起题旨的神韵。三次关注,角度各不相同。首次轻点形之小巧,再次细描光影之迷离,三次状写声音之清越,层层深入,转换六觉,紧扣题旨)他融于禅心,自成一景。我站在一旁,格格不入,却也将心沉静下来,任流水将其浸润,独享一片安宁之境。(再灵动精致的扣题描绘也少不了更直接的议论扣题收束。议论抒情时保持化虚为实的意识。论不在多,扣题即可)
时间缓慢地在指尖、木鱼的纹隙、老人皮肤的褶皱中轻柔地拭过,在佛前从容回首,恍若隔世。木鱼声在殿内流淌,安闲写意,所处之景简单美好。我想起了许多事,许多话,它们急急地在喉间盘旋,却又欲语还休。是宁寂的禅意使这一切无需言明,如同玄僧坐定圆寂的释然。(笔下的意象,越是接近结尾,越无需再伸枝节。用好前文的典型意象,是收束,也是渐深题旨)
我迷蒙了,眼前绽开一片菩提之树。树叶犹如翡翠,在风中婆娑时泠泠作响。生命的光华在叶上流转凝荡,又从叶与叶的罅隙间淌下。极强极耀目的光在眼帘上瞬息而过,红尘落定。徒留菩提亭亭如盖,树下老者朝我一揖,转身万物黯然,凝结的光斑片片碎裂,如蝶振翼般逝去。(文章的标题是一幅画,此处完美地描绘出了这幅画。至美的画面,是需要闭上眼睛去描绘的,当你迎着阳光闭上双眼,光影和风声都会在黑暗中清晰。题旨种在画里,此处生根发芽)
身若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坚守一方明净安宁,禅心通明,便是一处最美之景。(引诗收尾,文采可窥。最美之景,禅心通明,题旨自然羽化。)
【师说】从你读懂材料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文章已经有了一颗心。这颗心便是全文的核心题旨,行文的每一根脉络都得由这颗心提供能量。包括你精挑细选的意象和笔下交代的环境,包括文中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思想,也包括你将使用的各种文笔修辞和手段。这颗心必须自始至终噗通噗通地跳跃,一篇文章才得以拥有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