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专业兴趣小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目标之一,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要立足实情,依据各高校自身特色,革故鼎新。依托专业兴趣小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便是一条新途径。本文从考察专业兴趣小组的成立与发展入手,探析专业兴趣小组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兴趣小组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赋予青年。”当代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很多人已逐步形成自主创业的观念,并取得了诸多成绩。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互联创盟”创业团队为例,该团队由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发展而来,由七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对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有共同爱好的优秀学子组成,以校内专业教师以及两名计算机企业专家为指导教师,不断发展壮大,陆续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现已注册成立互联网科技服务公司,创业成果显著。在此成功案例的指引下,我校立足实情,从专业特色出发,相继建立了针灸推拿专业兴趣小组、市场营销专业兴趣小组和营养学专业兴趣小组等,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及技能自由进组,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如今,不少兴趣小组已发展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团队,模拟创业初见成效,成功入驻了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因此,依托专业兴趣小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兴趣小组的成立
1.专业兴趣小组成员的选择
(1)以专业为基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兴趣小组的成立需要以专业为基础。专业似兴趣小组的基石,有了共同的专业知识及专业需求才能在此平台上共筑高楼。专业兴趣小组不同于其他社团组织,它的学术型与创新性较强,致力于创业实践,意在培养成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促使其能更快更好地融入该专业领域并灵活的应对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因此,专业知识是兴趣小组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在根本上指引着兴趣小组的方向。
(2)以技能为依据。技能强于力量,专业兴趣小组的成立要以技能为依据。一般来说,专业兴趣小组的人数远少于其他社团组织,但都为该专业的精英。在“互联创盟”团队中,六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专业成绩均名列前茅,另外一位来自中医学院的成员是曾在全国网络安全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的同学,他们无疑都具备较高计算机专业技能。以技能为依据选的成员可促进小组专业成果的诞生,是成立专业兴趣小组的重要条件之一。
(3)以兴趣为导向。“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如是说。顾名思义,专业兴趣小组的建立以兴趣为导向。与团体竞赛不同,专业兴趣小组的凝聚力在于有共同的目标,更在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能更好的让其掌握专业知识及能力。此外,专业兴趣小组需要有带头人,带头人则要具有更强的兴趣和较高的创业精神。
2.专业兴趣小组需要配备合理师资
每个专业兴趣小组都要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作指导。“互联创盟”作为兴趣小组成立之时即邀请了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在实践中,老师不但可以解决专业问题,还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同学来说颇受裨益。从老师的角度来说,科研与教学应当互动并进,指导大学生承担课题的调研,针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给予其独立的研究空间。另外,该小组还聘请了著名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作为专家顾问,拥有企业专家的指导,可使专业兴趣小组与社会接轨,有利于实现学校知识与社会需要的衔接,使创业计划更具现实意义,同时提高其在相关领域内的信息获取能力。
二、专业兴趣小组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1.培养专业技能
理论促实践,实践推理论。一方面,专业技能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立身之本。通过专业兴趣小组内的交流与学习,成员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当成员在小组内进行实践获得进步时,信心会随之增加,进而增强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和最实用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可促进理论的发展,有了实践,学生能自己总结不足和成果,激励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研究。
2.提升综合素质
首先,通过专业兴趣小组,学生能更好的找到定位,明确目标,从而更好地制定计划,弥补不足或扬长避短。其次,专业兴趣小组的运行需要合作,合作精神是创新创业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质,加入小组后,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必然会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再次,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决定了创业的成败。专业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成员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心,促使他们热爱自己的行业,认真研究职业特点并努力钻研,促进行业的进步,利用所从事的职业的优势为社会服务。
3.开发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自己的团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具有立足之地。不断找到创新点是能力的体现,经过培养可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兴趣小组,学生可在接受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开拓,逐步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4.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理论与实践不协调,学生的自主性不高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一大障碍,专业兴趣小组的建立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激励和推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策划与实践,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的建立,可形成同学间的帮扶关系,较优秀的同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集体间的交流。老师的指导亦是遵从辅助作用,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才是专业兴趣小组的主体。
5.推动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职业发展从短期目标到建立长期目标,要逐步探索,不断完善。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由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逐步发展到创业团队,从遇事慌乱到处变不惊,该创业团队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创业规划,脚踏实地,即使发展再慢也从未停下过脚步,始终在前进。其成员在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提升了创业能力,并且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为将来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基于专业兴趣小组形成的创业团队优势
与其他创业团队相比,基于专业兴趣小组形成的创业团队独具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其创立的目的、结构,表现在凝聚力、管理层、互补性和荣辱与共几个方面。
1.兴趣作引,促进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业团队中,兴趣是凝聚力量的原始动力。不仅有以最大利益为目标的共同追求,还有共同的兴趣做粘合剂,在发展团队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克服凝聚力不强的问题。这无疑是基于专业兴趣小组形成的创业团队中极强的优势。
2.点面结合,优化管理
“点面式”指两方面的管理,一是专业的点对点管理,另一个是决策的全面分析。即团队以专业知识进行优先管理,在执行决策前必须与全体成员进行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程序,成员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既保持了团队的活力又增强了凝聚力。
3.能力互补,发挥特长
一个团队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发挥每个成员最大的长处。创业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性格,各自有不同的擅长的技能,每个人都发挥所长,便可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更有利于专业问题的处理。此外,大学期间每个人的课程安排不尽相同,课余时间也有出入,成员之间可时间互补相互协调,既能保证工作效率,又不会过多的影响学习。
4.经验共享,风险同担
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缺乏经验是一大障碍,通过专业兴趣小组发展形成的创业团队,不仅有老师的指导帮助,成员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是促进个人提高和团队进步的重要优势。另一方面,团队创业可以更好的集合资金来用于创业初期大量的投入,即使失败或遇到风险也不至于令一人承担过重的责任。
四、学校为兴趣小组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梁启超有言:“亡而存之,废而举之,弱而智之,条例万端,皆归本于学校。”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起着巨大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是对创业人才的强心剂。
1.完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各大高校贯彻的指示,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开放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从学习知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的进步,增强其创业的信心。
2.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号召,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互联创盟”创业团队便是依托基地逐步发展壮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为创业团队提供了场所支持,使团队成员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交流场所,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3.给予兴趣小组及创业团队经费支持
资金的筹集或许是小组及团队创立初期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团队成员都是在校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学校给予经费资助可解决团队的燃眉之急,又可坚定团队成员实现目标的决心。有了学校的经费支持,创业团队可以更大胆的去实行自己的计划,执行力将显著增强。
4.鼓励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学校支持并激励专业兴趣小组和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旨在期望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身应变能力,锻炼心理素质,进而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为自己从事的职业领域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结语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专业兴趣小组已在各高校逐步推广,效果显著,专业兴趣小组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表明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时代永远在进步,青年的创造力在增强,相信我国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在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1]段艳艳.依托专业兴趣小组 促进告知优秀拔尖人才培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64-65
[2]花晓波,管宏友.建立科学兴趣爱好小组群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0-242
[3]胡秀建,张克柱.基于“专业兴趣小组”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10
[4]倪科伟,高凌峰.关于在校大学生团队创业点面式管理模式的探究――以江南大学某创业团队研究为例[J].艺术科技 高校论坛,201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