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引汉字文化,优化文言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引汉字文化,优化文言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古汉字导入,增强趣味

一个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文言文新课的教学,学生极易在一开始就形成畏惧心理,要怎样导入才能既减少学生的恐惧,又吸引学生目光,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迅速投入课堂学习,而且还紧密结合文本呢?教师可以以趣味古汉字字形解析作为导入,调动课堂氛围,赶走学生的恐惧心理。

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里边,有一些有趣的字,如“鸡豚狗彘”,其中“彘”也是比较难写的生僻字,教师可以以“看图猜谜”的方式,让学生先看这些表示动物的字的古文字形(如小下表所示3),猜一猜其意思。当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时,热情高涨地想着这图的意思时,老师不要直接点破其字义与现代汉语字形,而是让学生们从课文中找答案。这时,课堂教学节奏便自然而然地从吸引学生的导入走向了快速浏览文本的环节。

汉字的表意性是其突出特点之一。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有言,文字的构成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以多数文字的字形都是和字义相关联的。于漪曾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语文课应该有趣味性,要使学生迷恋。通过展示课文中的重难字词的古文字形体,以猜谜的趣味性的方式导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投入课堂,又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字形、字义,减轻学生死记硬背之苦。

二、关键字点拨,强化理解

对于文言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学名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如朱绍禹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就介绍了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熟读背诵、翻译讲解和圈点评注。陈建伟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也提出“对于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方法上,首先要强调熟读背诵”。众所周知,理解字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若基础没打扎实,而只关注讲课速度与形式,在薄弱的底子上添砖加瓦,这样的语文文言文“楼宇”是难以建得高伟、坚实的。因此,在学生理解文言文时,教师必须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关键字点拨。对于古文的理解,语文教师可以借鉴文字学和训诂学对字词的解释,以展示文字的形体的变化和探寻词语的语义流变来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国文字学和训诂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字学研究的是文字的形体,训诂学则研究汉字语义。而“六书”说是文字学和训诂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细目则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第首次提到,而第一次给“六书”下定义的是东汉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序》,后人讲“六书”时,名称和定义多采用许慎的说法,但是顺序则是依照班固的居多,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我们根据以“六书”为出发点的文字学和训诂学理论,可以知道汉字是由一定功能的构建组成的(独体字由一个构建组成),构建的组合是有成系统的词语理据的。而现代汉字的形体虽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依然是有规律可循。中学教师参照汉语体系讲解文言文,能有效防止胡乱讲解汉字的情况发生。

三、汉字文化引用,拓展课堂

对于教学《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之后,可联系文本的内容和辩论技巧,拓展引入汉字文化。本篇文言文是一篇思辨性很强的文章,梁惠王问孟子,为什么他在水灾来时,积极采取措施施救,他的子民依然不见增加?孟子则打了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方”,委婉而又形象生动地告诉梁惠王勤政爱民的程度还不够。在最末一段,孟子又以“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来类比“徒有饿殍,人死则怪收成”,劝告梁惠王勤政爱民。孟子以常见易懂的情形来与抽象的问题进行类比,从而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这不得不得益于汉民族的“象”的思维方式。而“象”思维即是汉字形成的重要理据,也反过来强化了汉民族的象思维模式。象思维模式,是指汉民族特有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过程,即通过仔细观察与感受万物,将象征属性有相似之处的归为一类。而象形字的造字理据就是使字与事物想象,如上文提到的“弃”、“曳”等。如果学生能积极锻炼自己的“象”思维,那么对于阅读和写作肯定都是大有裨益的。

孟子在向梁惠王论述“使民加多”的策略时还运用了正反论证方法。他先正面论说如何做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接着又反面论说“狗彘食人食而不之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等不正确做法。这里体现了孟子的辩证性思维模式,即说到正面就会想到反面。这在我们的汉字中也有所体现,如“市”既有“买”,也有“卖”的意思;“乞”既有“乞求”,又有“给予”的意思;“从”甲骨文是,像一前一后两人跟从,而“比”的甲骨文字形则与“从”相反。《说文解字》说“从,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学生可以通过对古汉语的了解,也进一步理解这种辩证思维模式,从而了解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其实《寡人之于国也》的通篇都是孟子在强调仁政思想,对此我们又怎能错过绝佳的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机会呢?《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二。古文仁,从千心。”,它是一个会意字,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礼敬,而“仁”也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主张,孟子继承儒家的仁政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为亲民、爱民思想,提出“仁者无敌”。本文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交谈记录,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孟子重民、爱民的具体策略“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如山林”“数罟不入闯亍钡取5是,对于字文化的拓展引用,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喧宾夺主。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作为字符的交流工具性上,更体现在它本身所承载的民族精魂。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完全可以灵活巧妙地将其引入,在印有历史痕迹的横竖撇捺中,赋予文言文课堂生动的趣味解析以及悠久的语文情怀。从导入、点拨、拓展三方面将汉字文化引入语文文言文课堂,只是课堂设计的一种,一线教师们可以在亲身实践中挖掘更多地汉字文化引入切入点,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文言文学系的兴趣和效率。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