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爬梳剔抉”话史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已经已去不复返了,我们既无法使历史重演,更无法回到过去的年代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当时的历史。我们只有依靠前人留下的痕迹,借助“以今推古”和“扶今追昔”等众多的技术性方法去认知历史。因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确存在着传承关系,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现实作为历史的延伸体,其运动规律与它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现实之中总会带有历史的痕迹。因此,我们通过对历史线索和现实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规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史料来完成。
然而,作为历史编纂者对待历史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不仅要严肃认真,而且要有“泛史料意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竭泽而渔”和“爬梳剔抉”的精神。
史料的类型
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史料在价值和使用方式上有所区别,因此,我们要重视对不同史料的鉴别,强调在选取史料时对它的性质和价值要做到心中有数。
关于史料的类型,我国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将史料区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他所说的直接史料,就是当时人的记述,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过的;而间接史料则是转述和引用的史料,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或转写过的。其实,无论是“直接史料”还是“间接史料”,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报业志》续修史料收集工作,都具有非同小可的价值和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史料收集工作的成败会决定志书的质量。有关历史史料的类型,由于划分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仅根据载体的不同,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纸质史料。即是以纸质为载体的史料,主要包括各种印刷品、各种文件、档案文献等。这类史料由于种类繁多、完整齐全,因此,在我们《报业志》续修中,不仅具有主体性意义,而且史料价值也最大,同时还具有容易收集和整理的特点。如资料室和档案室的各类纸质文本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典章制度以及相关著作书籍等等。
二是图片史料。图片史料指绘制的图像,拍摄的照片,也包括地图、图纸、新闻照片、人物照片等。图像和照片是形象化的史料,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场景和面貌,而且具有非常真实和直观的效果,是我们《报业志》续修所需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音像史料。音像史料包括录音、录像片等。录音史料是以音响方式记录知识和各种信息的史料,包括政治报告,领导讲话、演讲、访问等;而录象史料可分为磁性录像和非磁性录象,由于音像史料具有直感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在我们《报业志》续修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是缩微史料。缩微史料包括史料拍摄的胶片和反转片等,这类史料的保存在各单位工作中经常使用,尤其是在我们报业媒体应用的更为广泛。因此,我们在《报业志》续修史料收集中,尤其要荧注此类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在经过放大和特殊处理后方可选用,也具有较强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五是数字化史料。数字化史料主要是以计算机存储器为载体,是公共机构和个人存储在各种电子载体(电脑,服务器、软盘、光盘、可移动硬盘等)之中的文件和信息,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转化为数字方式进行储存。这种数字数据史料具有易存放、易交流,易转换的特点,一般不会因时间的流失而损失。
对于史料的类型问题,应该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划分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形式也不近相同,问题的关键是为方便史料的收集和整理,都从不同角度提供必要的路径。
史料的解读
史料本身是一种历史现象,我们只有考虑到那些创造史料的人的切身利益和想法,才能对它们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释。换言之,史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必须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才能得到确解。关于史料的解读,似乎方式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文本文献的考辩。对于文本文献的考辩,目的就是要确定史料的性质和价值,这一步工作主要是针对原始史料进行鉴别和考辩。对于我们收集到的史料,并非条条都可信,条条都能用。因为许多史料,尤其是调查访问的史料,有的出自传说,有的来自回忆,还有的因为宣传的需要等原因,不可能全部准确无误。因此,在对史料进行整理之后,还要逐条、逐件进行核实考辩,以辨别其真伪,考证起正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史料的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书证法。即把同一问题的不同史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求得其准确和接近准确的意见和解释。书证法又有内证法和外证法之分。内证法就是以书本或同一内容的文本文献资料,来证明有关史料的准确性。而外证法则是用书本或文本以外的记载来订正该书本或文本内容的谬误。其次是物证法。物证法就是以实物订正文献史料的方法。有些历史事件需要有实物来佐证更为清楚,因为用实物来考证历史事件或文献史料一般比较可靠。再次是人证法。所谓人证法就是用“活”资料来验证文本文献正误的方法。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慎重。第四是理证法。理证法就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论证史料正误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以个人学识判断是非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难度较大,一般是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才宜使用。其实,鉴别核实史料的目的是要确定史料的性质和价值,因此,这项工作要贯穿整个史料收集的全过程,甚至是志书编纂全过程。既要做到边收集史料边考证核实,又要做到在史料收集完毕后集中进行,即使在志书编写过程中也更要做好对史料的考证核实,因为这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
二是文本意义的阐释。所谓文本意义的阐释,主要是侧重释读史料所包含的事实信息,确定史料在具体的解释框架中的关联程度和确切的意义。首先,了解语境是准确解释史料含义的关键。话语产生时的“语境”,可以说是一种“历史语境”,对史料的解读来说,“历史语境”的丧失,带来的是理解的障碍。因此,解读史料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要尽量揣度史料产生的“历史语境”。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一些过去的文本文字,尤其是专业性较为浓厚的文字往往不再流行、或者已获得了新的含义,因此,我们必须谨防用现代意义去曲解过去的文字,否则必然造成误解。其次,了解史料的意义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联系研究范式来理解。一定的研究范式和相关研究的状况,构成研究史料的“史学语境”。因为在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与之相联系的思想和感情,这种思想和感情往往就是行动的指南和向导,尤其是结合历史事
实深入了解和考察当时背景下“当事人”的思想、感情,原则和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也就是史料的意义是很有帮助的。
三是了解史料的含义还需要依靠“说文解字”。俗话说,“读书必先识字”,对解读史料而言,识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所说的“识字”,不仅要了解字词在字典中的含义,而且要用历史语义学的知识去解读史料中的含义。因为历史文献中的字词在语义上比较复杂,尽管我们这次《报业志》续修的时间断限距离今天不是太远,但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字词的含义和所指更为宽泛甚至有所变更,许多新生词语词汇辈出且含义一直处于变化中难以确定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历史地”看待它们的含义,就会误解史料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在解读史料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在注意研究具体时代的社会、知识和思想的同时,对相关词语词汇悉心解析,并用历史的、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去解读真正的含义。
总而言之,对于历史史料的解读,确实是一项艰难而细致的工作,因为某种材料是否具有史料价值,需要我们用心发掘;史料往往是分散和零碎的,需要我们耐心收集,史料也是正伪混杂的,需要我们细心鉴别,史料的意义通常是隐晦不明的,更需要我们精心阐释。因此,我们在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的史料进行整理、辩伪和考证之后,才能较为正确地了解史料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和确定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史料的运用
搜集、整理、考证、鉴别史料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得当则因果彰明,规律可见。其实,我们在解读史料时,实际上就已经在运用史料了。文本考证以确定史料的价值,同时也是一个选择史料的过程;而对具体史料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则通常是在写作时进行的。我们在《报业志》续修工作中,对于掌握的大量的原始史料,如果不进行认真取台或取台不当,就很难写出高质量的志书。因此,史料的运用其实就是一个选择和取台的过程。
对于史料的取合需要有依据和标准,但这种依据和标准是不能违背史学范式的。在我们这次《报业志》续修中,史料和主题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主题来自于对史料的解读;而明朗的主题又有助于观照史料的意义。如果单从主题的需要来选择史料,就容易沦为“抽样作证”。也就是说,主题对史料的取舍存在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史料取舍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史料自身的价值,史料与问题的相关程度,以及史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或是一组同类材料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就是价值较高的史料,是“论证”中首选的“论据”。而且只有同主题关系密切的史料,才能在写作时引用。如果关系不大或全然无关的史料,不论它本身如何珍贵,都必须舍弃。那么,在《报业志》续修中应该选取什么的史料呢?
一是要反映主体的史料。我们续修《山东省志,报业志》,全省报业媒体以新闻宣传为中心任务的各项工作的发展变化是主体内容。我们在选取史料时,就是要选取那些为能够主题服务的史料。因为它能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事物的特点。如果哪项史料游离于主体之外,不论它有多么生动,都属于无用材料。因此,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选用反映主体的资料。
二是要选用彰明因果的资料。《报业志》作为集资料性、思想性和著述性为一体的著述性著作,重在反映全省报业媒体的发展轨迹和揭示历史规律。因此,我们在选取史料时,应选取那些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换句话说就是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彰明因果关系的史料,因为这类史料既能反映事物或事件的联系,体现报业历史的发展规律,又能彰显“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和“结果是什么”这样的逻辑关系。
三是要选用典型和有特色的史料。所谓典型和有特色的史料,是指我们选择的史料要有代表性和特点,既能够说明问题,又能够反映事物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对同一时期的同类材料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最具特点、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同时要把选择的史料放到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看是否能反映事物发展的特征,是否具有典型意义,能否在反映事物发展、转折、变化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是选用比较史料。比较史料就是将某一事物置于一定的空间和地域作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资料,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说服力。如线性历史时间前后不同阶段同类事物的纵向比较;同一历史空间相同事物的横向比较等。通过比较就能够较清楚的反映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
五是选用背景史料。背景史料能为主体提供因由、展示原委,它是主体资料的衬托和不可缺少的注释。历史上任何事物规模的大小、时间的远近、程度的深浅、变化的快慢、都与一定的背景相联系,是体现时代性不可或缺的材料。如果离开了背景史料的衬托和说明,就难以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其结果就会大大削弱主体资料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报业志》续修中,无论是历史史料的解读,还是历史史料的选取,都必须具备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要求,尤其是对史料的选取,更应该是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资料群,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资料群,能够反映事物的起源、发展,并将历史与现状连接成线的资料群;既要有反映事物特殊性和发展变化的要素性史料,也要有形成事物条件的背景性史料;既要有全局性的、总体性的、系统性的群体史料,也要有典型的、有代表性和方向性的个性史料。只有拥有大量的具备上述特点的史料,志书才有丰厚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