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约泼水节吉祥不打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约泼水节吉祥不打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傣族而言,泼水节即为新年。泼水节的习俗是老百姓互相泼洒吉祥之水,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而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泼水节这一传统的节日,又有了新的寓意和变化,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节约、简洁、文明、环保”成为泼水节的首要原则,并将节日活动的重心转移到欢聚、采花仪式、取水、祈福等活动上,不少地方更是采用循环用水,做到泼水结束后水可重复利用。不一样的泼水节,一样的吉祥氛围,太早中的泼水节也有了别样的风情。哈尼梯田:大旱之年不干涸的生态神话

虹 剑前言:

彩云之南,本是水汽丰沛、云蒸霞蔚的温润之所,而百年不遇的大旱却让这片土地焦渴难挨。但是一处所在却好似超然世外,没有出现别处的旱情,依然满坡绿水绕,农人身影忙,他们正历数着农谚,合着时节下地躬耕,蓝天白云倒映在层层梯田中,一层一个景致,一层一种风韵,在朝辉与夕阳的照耀下,漫山遍野的云蒸霞蔚。这便是云南元阳县的哈尼梯田。

劳动与艺术的孪生

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脚顺山势向上环绕盘旋,似一道道天梯,仿佛拾级而上,即可直达云天、其景致极为壮观。据说哈尼族的祖先至少在1200多年前即来到这里。由于“地无三尺平”的特殊地貌难以耕作,顽强的、智慧的哈尼人创造性地发明了用石砌围墙保护、引水灌溉的梯田。

他们在山上挖了四五千条水沟干渠,如银带缠绕座座大山。老天爷降下的甘露被悉数截入沟渠,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可以种稻谷,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哈尼人的惊人创造力。哈尼人聪明也勤奋,他们不仅开垦大田,甚至也向石隙之间的弹丸之地要土地。梯田大者数亩,小者仅簸箕大――梯田犹如音乐,长音、短音错落,无声地演奏着磅礴恢弘的交响乐。

哈尼梯田共有70万亩。水平如镜的梯田,从海拔十几米的山下,层层伸展着,一直延伸到两千多米的山顶。梯田中的水一方方,一池池,在微风中,波光粼粼:在阳光下,五彩缤纷在云雾里,幽邃奇丽。一岭挨着一岭,一山衔着一山,绵延不绝。举目远眺,满目都是壮阔,都是灿烂,都是难以名状的震撼,不容你不去敬佩。

种稻谷的田野在一个农业大国绝不新鲜,哈尼梯田却牵引着无数外乡人云集,他们揣着精良的设备,带着欣赏的目光一遍一遍地品味这能够生产稻谷的田垄。让劳动与艺术孪生,应该并非哈尼先人开凿梯田的初衷,那一锄一镢的艰辛,只是在不经意间劳作出一个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

面对风情万种、如诗如画、巧夺天工的哈尼梯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负责人之一的查理德先生在1999年考察哈尼梯田后感慨地说:“我一见到它,魂好像都丢了。哈尼梯田简直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典范。”

生态杰作

哈尼族人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一粮食。哈尼梯田的开垦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田随山转,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中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级,成千上万亩。著名的老虎嘴梯田的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梯田主要作物是水稻,水稻是哈尼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哈尼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半山腰不但气候舒适宜人,而且接近森林和水源,又方便到村寨下方的梯田里劳作,村寨里排出的生活污水还是梯田主要的营养源。哈尼人居住的蘑菇房盖得十分精巧,土基墙、竹木架上面铺着茅草,屋顶有四个斜坡面,所以看起来很像一朵美丽的蘑菇。纵横交错的水系,是梯田的命脉所在,是哈尼人的命运所系。

哈尼人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自然特征,创造了高山之上庞大的水利渠网,构筑了无数条银链般的干渠水沟,把各山各岭拦腰捆住,再在大沟之下开垦数百级乃至上千级梯田,大沟之水通过所筑的大大小小的千万条支渠水沟,注入层层梯田,从而解决了稻作农耕的命脉――水源问题。

对于水沟,哈尼人像对森林一样加以爱护。雨水充沛时,山沟之水远有节余,所有梯田都会得到充分的灌溉。而一旦遭遇旱季,如果让有限的水先灌溉上层梯田再顺田而下,那么下层梯田必然会因为缺水而无法栽种,影响下年的粮食收成。哈尼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刻木分水。原始森林中积蓄了大量的腐烂物质和散放牲畜的粪便,当雨季来临时,这些天然的肥料就顺着水沟泻入梯田。哈尼人根据这一自然现象,把日常的生活垃圾、人畜的粪便,全部堆积在一个大水塘中。每到栽秧季节,放出山水、搅拌水塘,这些肥料就会顺沟而下,流进梯田,这就解决了道路崎岖,运送肥料困难的难题。

森林为村寨中的人和梯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村寨中的生活污水为梯田提供养分,生活污水经由层层叠叠的梯田徐徐下注,养分被吸收,污物被降解,最后又复归于河坝的江河水网,演变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哈尼梯田的森林-可流-村寨-梯田,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哈尼人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并始终与生态环境协调相处,这是哈尼人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与把握,表现了人类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折射出哈尼人高超的生命智慧。

“天然的储水池”

哈尼人对于树木有着令人吃惊的崇拜,他们知道那是他们家园的滋养,是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依靠。他们总喜欢遥望远远的观音山,吟咏这样的古歌“有好树就有好水,有好水就开得出一块好梯田,有好田就养得出好儿孙。”为了保护水源,哈尼人不单在沟壑两旁种植树木以涵水护土,更把森林尊为神,平时人和牲畜不得进内。世世代代哈尼人还留下了一个永续传承的习俗,如果新生儿诞生,父母便要在寨脚的树林旁边栽下三棵小树并将胎盘埋在树底。

森林有“天然的储水池”美称,生态保护的价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就是元阳19万亩梯田灌溉体系的奥妙。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的绿色水库,让哈尼梯田保持了“森林一水系一村寨―梯田”这样的良性循环复合生态系统,不仅涵养了水源,而且有效抑制了泥石流、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正是由于多年来对生态系统的较好保护,千余年里哈尼梯田虽然经历过几次大旱,但损失都不是很大。在2005年年初的大旱中,也只有少部分梯田里的水干涸,而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严重缺水的情况。“人栽树,树涵养水分,水浇田”是对哈尼梯田生态体系的最好概括。保护自然生态、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人居生态环境。这是人们在大早中得到的认识!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在大旱之年我们更感到水的珍贵,感到它是那样的不可或缺。然而,一些人总感觉水与自己还有些距离,殊不知,呵护并保存好水源,就在我们身边。哈尼人给予世人的不仅是赞美与惊叹,而更应是自觉的行动。那样,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那份大自然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