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崔小冬谈《1937.12.南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崔小冬谈《1937.12.南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到这样题材的创作任务,我们感觉心情很沉重。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和情结,让很多搞油画的人都有创作这个题材的冲动,我们如何在今天,在这样一个不同的时代,创作这个题材,我们也有一定的压力。

我们今天重新画这个题材的时候,怎么样让这个题材有今天的生命力_有今天的意义,我们如何呈现艺术真实性,如何画南京大屠杀历史画,让历史活起来,通过艺术家个人艺术观的介入,使作品不呈现为简单符号的堆砌?于是我们在强调历史真实性的同时,更要强调自己的历史观与历史本来的面目上达成一致。

通过讨论,我们更加坚信在今天画历史画的意义。我们对于苏联革命战争的记忆就是对于俄罗斯画的语言记忆,我们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记忆就是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在全世界人类的记忆里面,我们容易想到法国大革命就是德拉柯罗瓦的作品,那样的作品才能够打动几代人,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记忆。

在诠释和创作过程当中,我们经历很多痛苦的挣扎和思考,怎么样让历史活在今天的绘画当中,怎么样让历史具有今天当代艺术的倾向,具有今天的社会意义,首先我们在构图上,强调的是一种恢弘的史诗般的气魄,强调当代绘画的观念,让观者能够进入画面当中。

以前曾经画过一个构图,是以大坑为画面中心的构图。我心里很排斥,因为这是另外一个更符号化的诠释。我们想要把这张画画得更有意义,更强调对于我们当代人的意义。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们到南京,走到那个坑,我们从坑底往上看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压迫的精神和一种力量,我彻底否定了原来的想法。每个艺术家在常年的艺术实践中都会有个人的趣味,我们会讲究唯美一点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过于趣味化就会减弱画面的力量。大家在不断地讨论后,达成了一致看法,要表现强调浓烈持久的绘画语言,要让色彩浓到极致,要在画面上达成一个艺术效果,让每一个形象都有故事。

许江老师也对我们反复强调,要让大家产生一个共同的形象,这是个难度。我们大家经过了艰苦的努力,找到了任何可能找到的资料,包括学量经典绘画,伦勃朗、德拉柯罗瓦的等等。如何既有传统,同时又有21世纪的历史画的特征,我们讨论很多。是虚化的处理还是强化的处理,是表现在光晕笼罩下的强度关系,还是迎合今天大众在白炽光下的视觉习惯,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今天再看这张画还是很高兴,因为感觉我们得到了一种磨炼。今天如何让油画有强烈的材料感,让笔触动人,这让我们在人物刻画上费尽心机,尤其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和锻炼。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是,我们如何利用史实材料,如何利用已有的固定资料。南京大屠杀有很多资料的积累,如何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得到更多人的接受,用学术的话说,我们大量地利用了这些史料照片,我们把这些照片,具有公共记忆力的照片,用今天的人和今天的演员,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我们的动作是个很有名的纪录片里的形象。我们不放弃这个形象,这是公共记忆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最深刻,最震撼的记忆。当然,如果我们直接搬弄这样的图像肯定会显得简单和乏力,我们找了很多人,我们找了四五个演员和模特,把人物形像设定为一个部队干部的愤怒和觉醒,这既符合文艺性,也符合真实的人性在创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我们找了很多学生的眼睛,包括演员的眼睛,因为这张九米的画靠这个眼睛来把他支撑住。

最后大家在画的时候,许江老师说,就是这个人了,在创作方法上,我们采用了两重图式化方法来表现,最终得以完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