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能否成为一座城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否成为一座城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发区不再是从前那个单一的开发区,而是城市名片上的新主人翁。

倘若你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是否一定需要回到京城四环以内置业居住?开发区是否只是你下班后暂时落脚之处?倘若你在“京南第一城”固安的工业区内工作,是否一定要回到北京城内。才可以找到繁华人居的温暖感受?

倘若如此,作为以发展经济为使命的开发区,也许永远也不能长久挽留那些优秀人才。而这对于城市和地区的长远经济发展。似乎并无好处。

在北京庞大的城区版图上,天通苑是最为著名的生活小区,并不亚于一个中小型开发区的规模,却因为并不具备典型的商务或工业条件设施。被称为“睡城”――人们只是夜晚在此睡觉。白天外出上班。

这种钟摆式的城市规划结果,给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开发区,也给天通苑这样的生活小区,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初期发展,开发区发展模式似乎也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转型时刻:主动融入造城运动

“中国开发区建设的历史使命远未完结,”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这样说,“已成规模的开发区,应当逐步转变为城市功能分区下的工业园区,推动城市资源的优化重组。”

改革开放30年后,开发区已从纯粹用于地方招商引资的产业园区,逐渐成为集工业与生活一体的新型城市。开发区在功能上也已融入城市发展的主流和主体,并成为城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有专家称,开发区正在成为城市功能提升和创新的示范区,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引领者。正是这种大的趋势,使得开发区处在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其承载的使命面临着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一直以来,“开发区一工业化―城市化”这样的发展路径,是一些中国城市选择的道路。工业区也是大多数中国地区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在北京,顺义、通州、亦庄等工业区的设立,起到了经济集聚、人口集聚的作用,并成为北京新“增长极”。而随着“大北京”规划的出台,北京的这种城市化进程已经辐射到了与北京邻近的河北的县市。

为什么开发区能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如此大的推动力?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伟林称,说到底,还是集聚经济的作用。

这种聚集作用,逐渐令其在城市经济乃至地区经济发展中形成一个“增长极”效应,各类优秀人才,各类优质资源,以及各种配套基础设施都在这个增长极下强势聚集。

可以说,产业是未来城市的核心力量,天通苑这样北京的“睡城”,没有产业作为根本,作为北京的届院,发展困难。与此相对应,人居是城市的终极追求,开发区倘若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同样也免不了“铁打营盘流水兵”的悲剧。

一直以来,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是依托于发展工业来布局的。事到如今局势似乎更加明朗,那么,开发区是否本身应纳入造城运动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全新的构想,但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按照学者的观点,开发区发展进程可划分为成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后成熟期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有着不同的增长机制,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空间特征。

开发区发展对城市的空间规模、形态以及空间增长方式、产业空间结构、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各功能区段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郊区化进程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从而可催化带动都市区域的空间重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变化,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和山东半岛等地区,相当一部分开发区已经具有很大的产业规模。

而在中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态脆弱,城乡发展呈现为“二元结构”;中部地区农业相对发达,人口高度密集。因此,要打破中西部地区的二元结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应当继续加强开发区作为“政策区”的建设。

比如,陈淮就认为,西部和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妨借助于开发区,来打破“二元结构”和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业界专家也认为,目前已成规模的开发区发展方向,应当是城市改造中的工业园区,而不再是政策优惠区,以优惠资本利益为主的政策应当逐步退出。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明确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抓住软环境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提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淡化区划概念,在较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拉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陈淮说。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无疑是从前追求数量和规模,现在要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从前注重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现在要转向带动城市功能规划的不断完善。

只有这样,国家赋予开发区的各项政策优惠和便利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和与主城区的利益关系协调中才能争取主动。

按照这一思路,在本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城镇化洪流中,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布局,开发区似乎能量更加巨大。

固安寓言:回归城市人居版图

在北京南部的河北固安县,固安工业园区作为固安工业化和城市化梦想的载体,已成为典型的开发区城市。

在固安工业园区的介绍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这里不只是工业园区,不是北京配套的卫星城,而是站在更有远见的立场,集全球城市经验,建设一个立足新北京、大北京,创造更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市镇。”

固安工业园区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片约30平方公里的沙荒地上,作为固安这个农业大县发展经济的主要项目,其主导下的固安县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整个县域经济结构的大转身。

一开始,固安工业园区就提出了“公园城市、产业聚集、休闲街区”的规划理念,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优化、生态保护等内容融合到城市的空间规划当中。设计者们认为,固安不是单一的农业大县,固安工业园区也不是单一的工业区。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固安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居与产业的和谐。固安要吸引企业、吸引人才,就必须有一个绿色的人居环境。以前工作是工作的地方,生活是生活的地方,是二元结构,而现在,固安强调一元化,使产业和人居融合在一起。

他们充分考虑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同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原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新规划了新城核心区、工业聚集区等功能区域,运动公园、自行车慢跑系统、工业区邻里中心等前瞻性规划在周边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工业园区系统规划了区域内生活安置、免费职业培训等方案,在改善区域内居民生活硬件设施的同时,对促进城乡居民就业,提高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此,《经济观察报》评价说:“固安样本”或许告诉人们,开发区作为新建一座城市或独立的运行主体的功能将逐渐消失,随着开发区对外开放程度、资源利用水平、产业发展能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居民文化素质的调整与提升,开发区已全面回归于城市功能的发展和创新。

“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招商;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招商模式,被称为“固安模式”。在规划中,固安工业园区将打造“北方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北方汽车零部件产业制造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在这个模式之下,固安工业园区投资服务部下设服务指挥中心,实施24小时全天候服务。相比较于其他工业园区的一站式服务,投资服务部提供进一步升级的“全程无忧管家式服务”,协助企业处理与政府各部门有关的事宜,为投资者营造温馨的投资环境。

而这种新变化,也丰富了固安这座未来城市的表情――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征途中,固安工业园区带给固安县城的新变化,又何尝不是体现了开发区作为一个城市发展过渡所呈现出的动态性和必然性。

评论认为,固安工业园区昭示着“一个开发区的独立发展”衍变成了“一个开发区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或许,它还将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区域协调:激活城市互动能量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经济圈内的重要开发区。作为具有首都区位优势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积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构建未来北京经济重心和城市新的增长极方面具有重要使命。

因此,北京亦庄自己也在不断强调,未来将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广的范围内打造产业链条;将充分利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科技、资金、土地、人才等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其三项使命中,其中一条是建造“国际宜业宜居新城”,即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为动力推动综合产业新城可持续发展,建设具国际水平的适宜就业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

在新的时代,开发区不再是城市发展的延伸,它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部分。因而,同一区域的开发区与开发区之间的互动联系,则完全成为城市经济交流的有机组成。

从理论上来说,区域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政府管理服务、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区内企业结构方面,还体现在相关及支撑性产业的发展程度上。随着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满足集聚经济和地区分工规律的条件下,相关及支撑性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各地区各主体不断加强合作,使得上下游产业链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间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

也因此,诸如坐落于亦庄这里的开发区,在区域经济范畴上,还承载着更多任务。换句话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棋局上,开发区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在京津冀经济圈,一字排列着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滨海新区等,各主体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优势是具有强大的人才和科研实力,原始创新能力强:滨海新区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港口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廊坊开发区地处京津间的黄金地带,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北京亦庄作为承接中关村和滨海新区的中间结点,可以在加工贸易和原始创新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原始创新的产业化,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实力。

显然,它们可以形成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现在,他们已经组织起来,叫做京津塘科技新干线,每年举行一次合作论坛。

不过,即便是京津冀经济圈这样发展较快的地区,开发区之间的合作尚不能完全服务于经济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动与合作。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就明确指出,中国北方不乏发展较好的开发区,但缺乏区域经济整体的协同,地区间产业的分工及合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张伯旭认识到,既然要成为一座城市――或者说,要成全一座城市,开发区就不再是从前那个单一的开发区,而是如何成为城市名片上的新主人翁。无疑,这也是下一步中国开发区要深耕的一片新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