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渠道,是改革传统教学,提高素质教育的层次,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关键词 数学课堂;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课堂教学来讲,主要是如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开展此活动,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展开。

一、直接激励

直接激励是指教师采用教学语言或者其它教学形式、手段、方法,直接影响或作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或者在运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较快地进入创造性思维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扩散性问题“进行启发与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根据其具体形式、内容、要求和追求目标的差异,大致可分为四类:

(1)判别性问题——这类典型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的效果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对思维活动要求很低,教师不易对学生的“随声附言”或“猜出答案”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

(2)(叙述性问题——这类典型是“是什么?”,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根据提问中出现的对象作出正确、完整的叙述性回答。

(3)述理性问题——这类典型是“为什么?”。教师主要通过这类提问了解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掌握程度。

(4)扩散性问题——这类典型是“对某某问题的解决,你想到了哪些情况?”“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教师运用此法提问的目的是追求具有更高层次的、具有独创性思维的回答,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了环境与条件。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的程度与质量,主要由教师所提的第(3)、(4)类问题来决定的,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是主要通过第(4)类问题来激励的。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扩散性问题”提问,是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2.在教学中要充分显示教师与学生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所以它不能通过知识信息的记忆、显示来激发,而主要通过知识的联想、对比、类比来激发。这些重要的思维活动是以显示教师的思维活动为基础并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让学生讲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熟练的语言表达是思维成熟、敏捷的表现,也是锻炼思维、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充分让学生讲,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逐步积累,创造性思维就会逐步培养出来。

4.保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

鼓励学生“猜想”。经常选择一些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基础上,能用“直觉”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题作教学内容。例如:求关于x的函数y=+的值域。从函数整体来看,根据学习幂函数的经验,可以看出当x增大,y可无限增大。再考虑下限,从函数式的结构联想到复数的模数:、 分别可视为复数a+xi、a+(a-x)i 的模。于是问题变换成求两复数模的和的最小值u,这里有模的三角形不等式|Z1|+|Z2|≥|Z1|+|Z2|可供使用。于是问题归于解决。

5.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高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也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对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更需要有高强度的动力。

例如:将等差数列求和一节,先介绍18世纪时十岁的高斯计算1+2+3+…+99+100的故事。原式=(1+100)+(2+99)+…(50+51)=5050.学生听后,对这个神童十分钦佩,对他的聪明想法十分赞赏。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探讨,终于自己的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二、间接激励

第一,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越出了教师设计、安排和期望的轨道时,不强制地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不以教师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随意地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和语言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传统教学中,不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师在备课时已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上课时就要求整个教学活动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按部就班地弯成教学任务。事实上,全班学生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按教师的控制而纳入同一个轨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或产生教师未能预想的想法或解法,是这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应该得到肯定与鼓励。这种鼓励,特别是对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事可能成为学习上的转折点。

第二,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使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和谐、欢快的气氛——愉快学习。现代教育家斯宾塞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愉快的产生原因有很多:趣味事例最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对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愉快情绪;风趣与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愉快;板书工整、作图美观、语言生动、言简意明也会产生愉快的感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实际,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等等。

第三,思维习惯的培养。主要从知识定势、技能定势、方法定势入手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习惯。派出了思维定势也就确立了正确的思维习惯。学生在用某种思维模式多次解决某类问题而形成思维定势后,当解决向类似的新问题时,就会表现一直那个要套用以前思维模式的倾向,而且同一种方法实用的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愈强烈。克服方法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多尝试,不满足于用一种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用最简捷、最好的方法解答问题的习惯;二是运用教材中的练习题组进行定势训练后,应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反例,诱学生上当,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