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播音员备稿时的心理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心理情感对新闻播音的影响
(一)情感的调动是播音创作活动的关键播音的过程,是有声语言对文字稿件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播音员再创作的体验过程。创作过程中使用的所谓内部技巧,就是指有声语言表达前,通过文字稿件所能调动起来的内心感受,是播音主持创作的一种心理活动。“情感的调动是播音主持创作活动的核心和关键,通常我们所说的内三,就是指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三个主要技巧,都是在调动情感的基础上获得的”。[3]情感就是再创造过程当中的动力和源泉,情感都是具有主观体验性的。炽热的情感会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创作。相反,“当情感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就会看着稿子,脑中空空,思维处于半睡眠的状态”。[4]播音创作当中,想象是关键的环节,而情感可以为想象指明方向。另外,具备情感的播音是具有感染力的,也就是能起到感染受众的作用。
(二)情感的表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播音员调动情感的目的,最终就是能够唤起受众情感上的反应、心理上的认同,这是我们播音的最终目的。而好的播音作品是可以打动受众的,从而显示出宣传的正面效果。播音员在表达中所接触的每一篇稿件,都有明确的宣传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遵循理解、感受、表达等步骤,准确地把握住语言表达的分寸、尺度,以便使宣传目的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5]时间是流动的,情感也是每时每刻在流动的。我们都有被客观事物感动的经历,感动是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复杂的,也就是说感情是经过一个积聚的过程的。当达到一定的积累量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所以,平时生活当中,播音员就要注意情感积累。同时情感也是需要强化的,要想感动自己、感动受众,就需要有一个强化的过程,提供给受众视觉和听觉上的适度的刺激,从而唤起受众相应的情感。播音员调动情感的最终目的是要触感。从而产生播报的欲望、播报的冲动,最后把成熟的创作完毕的新闻稿件播报给受众。“而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排除各种不良心理,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才能运用自己的心理优势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让播音创作插上心理想象的翅膀
情感引领想象,想象丰富情感。播音员备稿中的想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交织作用的结果。播音员属于专业的技术性人员,要有比较优秀的听觉感觉中枢、视觉语言感觉中枢、发声语言运动中枢。在下丘脑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的人脑结构有差异,所以就会产生个体的区别,由于有了个体的区别,才使个体想象百花齐放。
(一)发挥创造性及再造性想象播音员备稿中的想象,既是创造性的想象,也是再造性的想象。两者有机的融合形成“情景再现”。这就用到了想象特征当中的具体的视像,在想象中要有具体的画面、要有亲身经历的实践体验,还要有主观记忆的参加,有自己情绪记忆当中的一些场景,没有经历过的,要展开丰富创造性的联想,这样才能使创造性与再造性融合。再加上播音员自己的感受,播音时就有了自己鲜明的态度,才能“准确地表现出节目思想感情的总和”。[7]播音时,新闻稿件当中的人、事、物各种情景,在头脑中不断地播放,再加上播音员所调动的各种主观的情感,就形成了播音的态度和基调。
(二)新闻节目中信息量的增多加大了想象的难度在现代传媒中,随着新闻量和信息量的增大,给播音员的创作增加了难度。在一个小时的新闻直播当中有四五十条新闻。如此大量的信息,给播音员的备稿,包括感受和想象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也客观地造成了播音员创造性的想象越来越少。播音员调动自己的想象,充分地激发自己的感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作者稿件的内涵充分的挖掘出来。而一条短消息完成备稿的全部过程也就只有十几秒,所以对于新闻播音来说,不得不提到编辑交稿时间的问题,一个小时的新闻直播,有几千的文字量,再加上几十分钟的音响,播音员要在十几分钟之内完全消化,难度很大。编辑尽量要准时交稿。备稿时间的长短,与播出质量是成正比的。播音员在直播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和没有准备好稿件有关系的。而备稿的时间是播音员理解、感受、想象稿件内容的最基本的必备条件。备稿时间也是保证播出质量的根本要素。
三、对稿件的理解是奠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石
播音员要有正确的心理状态,就要遵循播音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新闻播音前备稿的过程一定要完成。备稿是播音员心理活动的开始,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对稿件连最起码的理解都没有,就不可能传递出稿件的精神实质。
(一)理解稿件是新闻播音备稿的第一步理解一篇播出稿,要知道它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文章结构。这和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步骤基本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要理解出稿件的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这六步,应该是播音员备稿的主要之点,是播音员驾驭稿件,用有声语言表达稿件,以及形成正确的创作道路必不可少的规矩”。[8]这“六步”也是播音员理解的稿件的重要方法,是播音员心理活动的启动点。在几种类型的播音中,新闻播音的备稿时间是非常短的。所以理解稿件显得特别重要。它检验了播音员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是对逻辑分析的考验。要求播音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匆匆地扫过一遍稿子,就能够理解出稿子的基本意思,这要求播音员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老一代播音员的备稿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往往在稿件上涂涂画画,做一些标记,其实就是在对稿件进行初步的理解。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都是靠这种方法标示出来的。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播音员拿到稿子,看都不看就直接进行录音或直播,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工作表现。对稿件没有起码的理解,心理上一点变化都不存在,不可能播出稿件的内涵。我们理解一个事物、一篇文章,是需要时间的。时间允许而不去备稿是绝对错误的。“播音员是新闻节目的组织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是观众的替身和代表。播音员在节目中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情感,应该代表听众和观众的意愿和心理期待”。[9]播音员经过再创作播出的内容,是要能引起受众共鸣的,也要符合受众的期待。播音员的心理状态和受众的心理状态要相通,才能引起共鸣,才说明播音员的备稿成功。而正确而成功的备稿离不开“备稿六步法”。
(二)播音的基本态度来自对稿件的理解新闻播音时,播音员是应该有基本的态度的,态度来自何处?就来自于对新闻稿件深入的理解。播音语言表达的四个方面:“一是理解作品,二是激发感情,三是有所控制,四是放松心情。这四点以理解作品为重,理解是基础,理解统率全局”。[10]播音语言,表达的就是一种态度:记者、编辑、相关部门甚至政府的态度。播音时,播音员的基本态度不能偏离稿件的内容。对稿件的理解差之毫厘,则播音的态度谬以千里。比如下面的一条简讯:美国商务部2号宣布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味精存在倾销行为。播音员要理解出以下内容:美国的反倾销行为是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的反倾销行为是有针对性的;美国已发起了多次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美国为什么对中国的味精反倾销。这些内容理解透彻了,播音的基本态度肯定就出来了。即使受众听不出来,但播音员心中的确是存在对新闻事实基本态度的。
四、心理感受让播音的创作过程内涵丰富
感受是播音创作的重要心理要素之一,也是播音员新闻播音的重要依据。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正确而深刻的感受。比如一些词语:感同身受、感激涕零、感情用事、感人肺腑,都说明了人的心理变化是因感而发。拿到一篇新闻稿件后,能够激发起播音员什么样的感、知觉非常重要。“感觉虽然是我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简单的形式,但它却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我们只有在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做出更复杂的反应,获得更深刻的认识”。[11]
(一)感受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过程理解稿件越透彻就会感受得越深刻。播音员通过视觉来感受文字的内涵,这属于浅层感受。在浅层感受的基础上,要逐渐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向中层感受过渡。中层感受阶段,已经逐渐脱离了感性的文字材料,而进入到了逻辑分析的层面。大脑把文字内容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和分析,会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就进入播音创作过程中的中层感受阶段。这种感受一旦被固定下来,在播音时会体现出播音员的鲜明的态度,体现出播音员对客观新闻的认识。有了中层感受之后,播音员已经对稿件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内容已经吃透了。这时还要继续升华对稿件的深层感受,这种感受是播音创作的较高层次。这时稿件的文字已经都转化成了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每一个段落及层次的理解都有了播音员思考的灵魂,这时播出的内容,能够反映受众的心声,同时又融入了播音员的主观情感,可以说为记者的稿子锦上添花了。这时播音员的感觉是:“情景再现”很清晰,这种“情景再现”已经融入了播音员主观的理解和深层感受。同时稿件的“内在语”被播音员充分挖掘出来,心里也有了极强的“对象感”。
(二)培养善感的心境在备稿的感受阶段,要求播音员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要能够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并且有创作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好感受的过程。“每个人的感受会有范围和程度的差异,对文字语言的感受是一种更高一级的心理过程、神经活动”。[12]人类的各种感觉的积累,要靠在生活中磨练,也是靠不断实践完成的。播音员不应该每天只关在播音室里播音,而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群众。也应该给播音员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深入基层,感受时代的变化。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播音员的审美情感。我们说这个播音员播得好,那个播音员播得不好。这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评论的,是说他播得美不美。因而,播音学也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从美学研究的方式来看,“也要求美学主体必须亲自去投入,去参与,去运作,去体验感悟,通过审美活动去与对象构建生成现实的审美关系”。[13]因此,一个不热爱生活、不懂审美的播音员是不会播出好的作品的。为什么年纪越大的播音员,对生活感受越深刻的播音员,他的播音越有力度、有质感,其实就是生活的积累越来越丰富使然。所以深层的感受,来自于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立体感受,“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14]播音员有了深层的感受,有了善感的心境、播出的作品才能有内涵、令人回味,才真正具有审美价值。
(三)不同的备稿心理产生不同的播音风格“在新闻传播研究方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关注新闻的内容本身,另一种则考察新闻对观众和读者的影响。基于内容的性能研究,主要考查记者和播音员为达到某种效果而把新闻整合在一起的方式。”[15]播音员作为个体参与新闻的整合,只能从播音再创作入手,播音员个体的心理活动千差万别,并且十分复杂,所以作为个体的播音员播出的新闻,给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播出效果,也体现出各自的播音风格。我们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播音风格来说,齐越的风格是雄浑豪放,夏青的风格严谨端庄,方明的风格是潇洒飘逸,铁成的风格是铿锵酣畅。为什么他们的播音没有一个共同的风格呢,就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对事物的心理感受不同。播出风格的差异化就此显现。
五、结语
新闻播音员备稿时的心理因素是动态的、变化的,各要素之间不能割裂。“声音是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声音是立体的、多功能的。”[16]立体的声音必然来自立体的心理。备稿中,心理各要素在每一个步骤和阶段都交互融合在一起。在理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感受,在感受过程中本身就带着想象和情感,播音员在播一档新闻节目之前,有了对稿件的理解、感受、想象、情感,可以说就完成了备稿的基本步骤。理解、感受、想象、情感这些心理因素,主导着播音员对稿件的再创作。
作者:刘涛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