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常态下技工教育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常态下技工教育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和新型劳动者,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主阵地。本文分析了当前技工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并阐述了如何在新常态下使技工教育有特色、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技工教育 发展

技工教育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同步,面对新常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工教育将青春再现。

一、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有技工院校2882所,在校生380余万人,2014年招生120余万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90%以上的在校生来自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技工院校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成新型产业大军的摇篮。但根据以上数据,校均学生1300余人,年校均招生400余人。这样的规模,与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相距甚远,与技工院校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符,与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不匹配,严重制约了技工教育的发展。问题可归集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技工院校定位不准确。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将技工院校定位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培养目标、设置标准、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上有别于其他中高职院校,很难列入当地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规划,技工院校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保障、投入保障落实不到位,制约了技工院校的发展。

第二,技工院校,特别是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都进行高中(中职)后教育,应为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有名无实,学校既没有被纳入高职院校招生名录,毕业生也无法获得高职专科文凭,学生不享受国家高等学校各项助学政策,成为边缘化的学生。

第三,技工院校虽然实行学制教育,但没有建立学历、学位体系,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不能参加国家公职人员招考,影响了毕业生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途,对学生未来职业提升、岗位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技工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中的断头路,后续发展乏力,在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技工院校有被进一步弱化甚至湮灭的危险。

第四,技工院校师资匮乏,教师学历偏低。目前,全国技工院校专任教师仅有20万人,校均专职教师不足百人,生产实习课指导教师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更为不足,仅9.2万人,不足专任教师的50%。教师学历主要为本、专科层次,而且学历的取得主要靠继续教育,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层次教师较少,教师职称也只到副高级为止,影响了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得技工院校教师职位缺乏吸引力。

二、新常态下技工教育的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技能型人才缺乏将是一个新常态, “学而优则仕”也是一个常态,要使技工教育有特色、可持续地科学发展,必须适应这两种常态。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学历、学位体系,发挥技工教育贴近经济社会、产业、基层的优势,规范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把学历教育与学制教育结合起来,把技能培养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技工院校毕业生学历、学位问题。要根据技工院校学制教育的现实,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技工教育特点的中级技工、高技专科、高技本科,乃至技能硕士、技能博士学历、学位体系,创办“蓝领大学”“技术大学”,规范办学行为。要提升技工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技工院校社会认同度,推动技工院校特色发展,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二,做好政府统筹,改革技工院校管理与发展模式,建立技工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互通机制。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产业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将各级技工院校融入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经费保障等方面实行普惠制的职业教育待遇,使技工教育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三,政府主导,引入社会机构,客观、公正地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和监测体系,监测和评价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客观、公平地评价技工院校的社会价值,营造技工院校公平、公正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四,加强技工院校教育改革,以产业为引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内涵为特色,建立专业建设动态体系,适应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度产教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一体,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产业进步相结合,做到需求对接、岗位对接、技能对接,深入探索学校、企业、社会机构三元制职业教育合作培养方式,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和职业教育准入机制。

第五,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技工院校发展模式,构建技工院校发展和上升平台,推动技工教育的特色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和新型劳动者,为祖国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