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药;治疗;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69-01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因不同、病理变化多样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征为病程长,病情逐渐发展,有蛋白尿和(或)血尿、管型尿及不同程度高血压、水肿和(或)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多数患者于患病后终将出现肾功能衰竭。因病理类型不同,表现多样、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本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中青年居多,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由病理类型决定其病情必然迁延发展,故早期的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病症,目前不论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33例慢性肾炎,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患者全是门诊病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岁,诊断均以《实用内科学》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标准

1.2 治疗方法 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分①脾肾两虚型:辨证要点,面浮肢肿、少气乏力、易感冒、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弱,治疗宜补益脾肾,选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15g,山药15g,枸杞10g,茯苓10g,黄芪20g,生地15g,山萸肉15g)。②脾肾阳虚型:辨证要点,浮肿明显、畏寒肢冷、纳少低糖、舌淡胖有齿印、脉沉迟无力,治疗宜温阳利水,选用真武汤加减(白芍15g,附子10g,肉桂2g(冲服),干姜10g,茯苓20g,泽泻20g)。③肝肾阴虚型:辨证要点,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滋补肝肾,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茯苓20g,泽泻15g,山药15g,山萸肉15g)。④气阴两虚型:辨证要点,面色无华、易感冒、手足心热、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治疗宜益气养阴,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党参15g,黄芪20g,熟地15g,杜仲10g,枸杞10g,山药15g,茯苓15g,山萸肉15g)。⑤正虚络阻型:辨证要点,腰痛固定不移或刺痛、面色暗灰、皮肤干燥或有瘀斑、尿量减少、肢体水肿、舌紫暗、脉沉涩,治疗宜扶正祛邪、化瘀通络,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6g,丹参20g,黄芪20g,地龙10g,茯苓15g)以上中药均为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30天1疗程。

1.3 治疗标准 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并发症全部消失、尿检红细胞+--+、尿蛋白+--+,好转标准:临床症状减轻,并发症消失,尿检红细胞+--+、蛋白尿+-++,未愈标准:未达到治愈及好转标准者均为未愈。

2 治疗结果

33例中,痊愈10例,占33.3%,好转12例,占36.3%,总有效率69.6%,治疗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1年。

3 讨 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的“水肿”“腰痛”“血尿”“虚劳”范畴,临床以水肿、蛋白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为特征,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以脾肾两脏阳虚为重要,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气充则精气内守,肾气虚则精关不固,蛋白精微失守而漏于尿中,脾主运化、升摄,脾虚失运,生化乏源,升摄失司,而出现蛋白尿,因此紧紧抓住健脾益肾这一大法,是治疗本病取得疗效的关键,应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中,然后兼顾其他。即使邪实标急,在治标时仍需注意补益脾肾,脾肾两虚是慢性肾炎发病的内在基础,但在其整个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邪实症状存在,其中又以湿热毒邪最为常见,而尿液中出现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增多,都是湿热毒邪的标志。由于慢性肾炎病程长,脏腑亏损,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虚则不耐邪侵,邪自外入,乘虚而蕴结于肾,致使反复感染而急性发作,出现浮肿加重,尿蛋白、管型及白细胞增多,病邪不解,又可损伤脾肾,形成恶性循环。其次,湿热之邪,可由体内自生,湿热毒邪不祛,则内攻于肾,加重肾脏损害,使病程迁延,表现寒热虚实错杂,日久难愈,甚至发展到脾肾衰败,湿热内蕴之肾功能衰竭,因此,重视清热解毒、化湿祛邪,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血水同源,“久病入络”慢性肾炎阳虚阴盛,水湿停聚,而使气血运行不畅,渐至肾脏“瘀血”,气血瘀滞又可加重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水肿,因此肾脏瘀滞也是慢性肾炎的病理因素之一,临床应用温阳利水、解毒化湿而水肿不消,蛋白尿不减者,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常可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