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正确鉴定安徽省选育和引进芝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安徽省3个不同地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 4 号显著增产的有10-4919(增产15.35%)、皖芝7号(增产5.51%)、郑芝0308(增产3.94%)、11PJ07(增产3.54%)、10M4009(增产2.76%)、皖芝8号(增产1.97%)、固芝三号(增产0.39%),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该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

关键词 芝麻;新品种;鉴定试验;江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52-03

芝麻是我国重要优质食用油源和经济作物,芝麻在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芝麻油富含亚油酸和VE,营养价值很高,市场需求大,优良品种是芝麻高产稳产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因此大力培育芝麻新品种,提高芝麻生产水平,保障我国油料产品供给安全,是育种家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1]。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芝麻育种研究以来,采用常规、杂交等育种技术先后选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供生产利用,为芝麻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2-5]。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芝麻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6-7],近些年安徽省育出了一大批优良芝麻品种[8-9]。根据当地芝麻生产的需要,筛选出适应当地的最佳新品种,鉴定芝麻育种单位新选育的芝麻新品种(系)在各主要产区的丰产性、抗逆性及其他农艺性状,为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详见表1。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宿州市农科院和明光江淮分水岭农作物试验站3点进行联合试验,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10 m×2 m),小区栽培密度为300株,折合15万株/hm2。采取畦作,畦沟深20 cm,畦宽2 m(含畦沟、畦面宽),畦长10 m,每畦5行。各小区统一施肥,施复合肥375 kg/hm2作底肥,于现蕾期追施尿素75 kg/hm2。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芝麻各生育期调查:参照张秀荣等[2]对生育期的划分方法,调查各点芝麻生育时期。芝麻田间生长性状和抗性调查:在成熟收获期于各小区相同位点连续取样10株进行生长势、整齐度、耐渍抗旱性、茎点枯以及抗倒性进行调查。芝麻产量及产量性状调查:在成熟收获期于各小区相同位点连续取样10株进行产量性状调查,产量以实收产量计算。数据处理用Excel和DPS软件分析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芝麻鉴定试验各品种生育期

由表2可知,合肥点播种期比其他2个地点的播种期早,全生育期也比其他2点的生育期短。各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变幅在94.0~97.7 d,在同一地点各品种的全生育期差别不是很大,对照品种(CK)的全生育期平均为95.3 d。合肥点所有品种全生育期均比其他2点的偏短,而品种10-4919和09-451在3个地点的全生育期均最长,皖芝7号和皖芝8号2个品种的生育期最短。

2.2 区试鉴定试验各品种产量性状指标

由表3可知,各品种种皮颜色均为白色,株高变幅为135.10~154.30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有11PJ07、09-451、10-4919和固芝二号;始蒴部位变幅在43.30~60.60 cm,品种皖芝8号、10M4009和固芝三号的始蒴部位较低;空梢尖长变幅在8.30~11.60 cm,郑芝0308的空梢尖长最短,其次是固芝二号和皖芝7号;主茎果轴长变幅为78.60~93.90 cm,主茎果轴长最长的品种为固芝三号和皖芝8号;单株蒴果数变幅77.4~94.4个,10M4009单株蒴果数最多,其次是固芝三号;蒴粒数变幅53.8~64.0粒,以10-4919最多,其次是10M4009;千粒重变幅2.73~2.97 g,品种郑芝0308千粒重最大,其次是皖芝8号和皖芝7号;单株产量变幅8.17~12.30 g,皖芝7号单株产量最大,其次是皖芝8号和10-4919。

2.3 芝麻各品种鉴定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在该试验条件下,产量变幅为1 135~1 465 kg/hm2,对照为1 270 kg/hm2,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皖芝7号、皖芝8号、10-4919、11PJ07、郑芝0308、10M4009和固芝三号,增产幅度在1.97%~15.35%,产量最高的是品种10-4919,比对照增产15.35%,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皖芝7号,比对照增产5.51%,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比对照减产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固芝二号和09-451,固芝二号比对照减产5.51%,但差异不显著,而09-451比对照减产10.63%,达极显著水平。

2.4 各品种植株生长性状和抗逆性

由表5可知,9个新品种中有5个品种的叶形为心形,叶色绿色和深绿色。除10M4009品种的花色为粉红外,其余品种花色均为白色,蒴型均为四棱形。品种皖芝7号、皖芝8号、10-4919、固芝二号生长势比其他品种强,皖芝7号、10-4919、10M4009和固芝三号整齐度比其他品种好,10-4919、10M4009和固芝三号耐渍、耐旱和抗倒性强,各品种茎点枯病病情指数均较低,发病较轻,变幅为0.80~8.30,09-451茎点枯病病情指数最低,为0.80。

3 品种评价

(1)皖芝7号: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34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平均株高137.10 cm,主茎果轴长78.60 cm,单株蒴数85.6个,每蒴粒数61.3粒,生育期94 d,千粒重为2.92 g,单株产量12.30 g,居第1位。生长势强,整齐度好,耐渍、耐旱中等,较抗倒伏。

(2)皖芝8号: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2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6位。平均株高143.20 cm,始蒴部位低,主茎果轴长92.10 cm,单株蒴数81.7个,每蒴粒数62.1粒,生育期94 d,千粒重为2.95 g,单株产量10.99 g,居第2位。生长势强,整齐度中等,耐渍、耐旱中等,较抗倒伏。

(3)10-4919: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46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株高150.70 cm,主茎果轴长83.30 cm,单株蒴数89.0个,每蒴粒数64.0粒,生育期97.7 d,千粒重为2.81 g,单株产量10.80 g,居第3位。生长势强,整齐度好,耐渍、耐旱、抗倒伏强。

(4)11PJ07: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31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4位。平均株高154.30 cm,主茎果轴长88.20 cm,单株蒴数90.3个,每蒴粒数58.7粒,生育期96.3 d,千粒重为2.89 g,单株产量9.74 g。生长势中等,整齐度中等,耐渍、耐旱中等,抗倒性强。

(5)郑芝03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该品种平均产量1 32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平均株高139.80 cm,主茎果轴长82.40 cm,单株蒴数78.6个,每蒴粒数61.9粒,生育期95.7 d,千粒重为2.97 g,单株产量9.40 g。生长势强,整齐度中等,耐渍、耐旱中等,抗倒性强。

(6)10M4009: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30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平均株高135.10 cm,始蒴部位低,主茎果轴长80.20 cm,单株蒴数94.4个,每蒴粒数63.7粒,生育期96.3 d,千粒重为2.83 g,单株产量8.74 g。生长势中等,整齐度好,耐渍、耐旱强,抗倒性强。

(7)固芝三号:安徽省固镇县良种繁殖场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27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7位。平均株高149.90 cm,主茎果轴长93.90 cm,单株蒴数92.7个,每蒴粒数60.2粒,生育期95.7 d,千粒重为2.75 g,单株产量8.86 g。生长势中等,整齐度好,耐渍、耐旱强,抗倒性强。

(8)09-45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135 kg/hm2,居参试品种末位。平均株高152.80 cm,始蒴部位高,主茎果轴长81.40 cm,单株蒴数77.4个,每蒴粒数62.9粒,生育期97.7 d,千粒重为2.73 g,单株产量8.17 g,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最低。生长势强,整齐度中等,耐渍、耐旱中等,抗倒性强。

(9)固芝二号:安徽省固镇县良种繁殖场选育。该品种平均产量1 20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9位。平均株高150.70 cm,主茎果轴长85.70 cm,单株蒴数81.6个,每蒴粒数53.8粒,生育期96.3 d,千粒重为2.86 g,单株产量8.73 g。生长势强,整齐度中等,耐渍、耐旱中等,抗倒性强。

4 参考文献

[1] 刘红艳,吴坤,杨敏敏,等.国家芝麻区域试验新品种(系)的DNA指纹分析[J].作物学报,2012,38(4):596-605.

[2] 张秀荣,李培武,程勇,等.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3):34-37.

[3] 赵应忠,危文亮,刘红艳,等.高产抗病优质芝麻新品种中芝12的选育[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1):75-77.

[4] 卫双玲,张海洋,张体德.优质高产高抗芝麻新品种郑97C01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2(12):16-17.

[5] 卫双玲,张海洋,张体德,等.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郑芝98N09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21-22.

[6] 汪强,管叔琪,徐桂珍,等.安徽省芝麻生态条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专辑,2008(30):538-541.

[7] 邢君.试论发展安徽芝麻产业[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3):19-20.

[8] 汪强,赵莉,徐桂珍,等.安徽省自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84-385.

[9] 傅国正.辽西北低山丘陵区芝麻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