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好自杀这种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好自杀这种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究竟为什么么要自杀?哪些人更倾向自杀?自杀可以预防吗……随着9月10日第七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到来,带着很多问号,让我们跟着相关专家一起来探访自杀者的隐秘世界。

可怕的数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大约有八十万人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而研究人员认为,自杀未遂人数至少是自杀死亡人数的8-10倍。

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曹连元介绍,自杀已经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位的原因。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

是什么让他们非自杀不可

资料显示,我国自杀者有以下特点: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从年龄段看,15~34岁的青年人在自杀者中占47%,60岁以上老人占自杀者的29.72%,可以说青少年、老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两成七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现过自杀行为:六成三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一成。另外,有家庭婚姻纠纷和久病厌世者自杀率相对其他人群高。

绝望让人选择自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个经典论述:“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什么是最大的生存恐惧呢?是绝望,一个人对现状或未来彻底绝望。

有一些绝望基本与社会或他人无关,如患了绝症后对生活失去勇气。有一些绝望既与个人有关,也与社会有关。如恋爱、婚姻失败,经营破产等,少数人也会选择自杀。有一些绝望主要是社会或他人造成的,如有的农民工因为拿不到薪水而绝望自杀。而还有一些人,为了别人眼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自杀,然而,就是这种“小事”,却会让某些人产生“生无可恋”的绝望心理。

[案例]:

据报道,就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即将上档的前两天,美国俄亥俄州一个超级死忠影迷、因为无意问得知剧情,第二天自杀。

这个叫裘德雷斯顿的疯狂哈迷,尽管已经32岁,却把哈利波特当作自己的一切,车牌上写着“霍格华兹”,逛街的时候戴着巫师帽。为求最新鲜的感觉,他不上网,不进书店、漫画店,一切能让他得知电影最新剧情的渠道,他全都拒绝。但日前他去买东西时,无意间听到有人讨论《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剧情。裘德在遗书上写道:“我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于是自杀身亡。

[心理分析]:

同仁心理学研究咨询中心张峻铭院长分析说,这是一种过度痴迷,形成了完美观念。已经将此事完全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了,认为这是他生活中一部分。当这个他认为是完整或者说是完美的东西,突然断裂,感觉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生活再也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了,也就绝望了。

抑郁焦虑促使自杀

不管是因为生活困顿、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或朋友争吵而自杀的,还是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压力大而自杀的,大部分自杀的人都是由情绪抑郁或焦虑造成的。同仁心理学研究咨询中心张峻铭院长说自杀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程度。如现在很多孩子是在“六加一”(六个家长,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个孩子)的环境中被精心呵护成长的,遇挫能力非常弱,他们也不知道生命的真正含义,更是自私得考虑不到任何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这也是自杀成为青少年死亡因素首位的原因。

自杀也可能被“激”出来

也有部分自杀者是因为“冲动”而做出让人后悔一辈子的事。如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过一段悲剧一位母亲为了阻止儿子上网而从6楼跳了下来。当天这位母亲和儿子又因为出外上网吵了起来。母亲说:你今天走出这个家门,我就跳下去。儿子并没理会母亲的“劝告”,关门走了。结果这位母亲就真的从窗户跳下去摔死了。还有一种情况,如夫妻常因为一点小事而起争执,越吵越凶,妻子可能到最后会激烈的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死给你看!此时正在气头上的丈夫可能会说:你死啊,我倒是看看。妻子就有可能一怒之下寻短见。

有时,本想用自杀作为威胁的砝码,目的是想解决问题,但往往在激动的情况下,弄“假”成真。而还有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被逼到下不来台的处境,硬是冲动中选择极端的方式来逃避问题。就像押宝一样,用自己来“赌一场”。其实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是最不好的办法。要知道生命不是儿戏,决不能拿生命来当“赌注”。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完全良好状态。”可以说,自杀是一种疾病,自杀者就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功能方面出了问题,不再健康了。

张峻铭院长对于自杀是否可以预防这个问题,给了非常肯定的答案。他介绍说:首先,预防自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就培养健康的人格。一个生长在和谐家庭中,受父母肯定、鼓励的孩子,就会比较乐观、开朗、自信,长大以后,他的心理也往往较健康。而一个经常受父母指责的孩子,他长大后就容易自卑、悲观,他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一味的过分呵护,让孩子失去抵抗挫折的能力。

其次,重视身边人的情绪,不要忽视已出现的一些“不正常”,如总是对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把这样的“病态”错当成性格问题。而对出现“不正常”的人,要更关怀,发现问题要及时到精神科诊疗。

最后,从社会的角度看,应有更加人性化、人道化的人际关系,加速各种保障系统的建立,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减轻人的精神压力。

TIPS:

有下列行为的人应特别防范:近期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行动的;向亲友、医务人员或在日记中透露对人生的悲观情绪,甚至表露自杀意愿的;不愿接受医疗照顾的: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突然出现“好转”的;精神病人出现妄想、幻觉和强制性思维等症状的。

超链接

能不能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自杀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不能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自杀。实际上,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问题,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自杀企图,使病人觉得关心、理解、同情和支持,这在预防自杀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种讨论不应涉及自杀的方法,更不要评述哪种自杀方法容易致死、哪种方法痛苦较轻之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