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RFID技术在智能仓储中的应用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RFID技术在智能仓储中的应用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仓储作为物流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众多变化,而智能仓储作为仓储与计算机的一种结合,其发展日新月异。文章介绍了智能}储中rfid技术的作用以及实际物流活动中智能仓储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智能仓储;RFID技术;物流活动;物流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7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37

1 RFID技术的概述

1.1 概念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1.2 RFID技术的优点

RFID物品识别的目标是给每一物理实体提供唯一的标识。在智能仓储中,RFID技术显示出以下优点:

1.2.1 扫描强度大: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条形码只能扫描单一标签,而RFID可对多个标签同时扫描。

1.2.2 形态多样,所占空间小:RFID可适用于任何产品归功于小巧、个性的特点,适合于各类精确度。

1.2.3 可长期使用和抗污染性:与传统的纸质标签相比,RFID技术将数据藏于芯片中,具有很强的抗污染性,对化学药品也有很强的抵抗性;传统标签的数据在纸张上,附于塑料袋或纸箱上,导致利用率不高,浪费成本。

1.2.4 高重复率使用:RFID标签数据存于卷标内,可以重复修改、新增或删除,方便更新;而传统标签复印后无法更改,只适合一次性使用。

1.2.5 穿透性以及无屏障阅读:读取传统条形码时,扫描机与条码必须无障碍读取;而RFID可进行穿透性通信,穿透性材料包括非金属和非透明材料。

1.2.6 数据的记忆容量大:现如今,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科技的进步,RFID记忆载体所能存储的数据也在不断扩大,并有着继续扩大的趋势,对于未来产品携带资料量会越来越大,所以RFID卷标在未来会有更大利用率;而传统条形码最大的容量为3000字符(二维条形码)。

1.2.7 安全性强:具有RFID标签的产品不易被伪造是因为卷标内有密码,并且不易被破解。

2 RFID技术在智能仓储的应用

2.1 智能仓储概述

中国物流协会给出的具体定义是:智能仓储是物流进程的一个环节,智能仓储的使用,保障了货物仓库各个环节数据货物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精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真实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以方便地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存管理的工作效率。

2.2 智能仓储的相关环节

智能仓储作为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具体应用于有以下五个环节:

2.2.1 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中,RIDF(电子标签)技术被应用得非常广泛,这是生产自动化的由来,由此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出错率,并可以在生产的同时,精准判断库房中,零件的剩余情况,若有缺货迹象时,还可以及时补货,并配合生产部门。

2.2.2 存储环节。在仓库存储环节中,RFID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如在货物的存取过程及库存的盘点过程中,如果在传送带上放置自动阅读器与手动装置结合,其优点是增大货物信息的完整和准确率的同时,减少出错,同时避免了人、财的浪费。

2.2.3 运输环节。处于运输环节的过程中,货物的标签可以通过转发装置接受人员检查,并将检查后的相关信息通过几种形式传输到调度中心并及时存入运输数据库。

2.2.4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的过程当中,在互联网射频技术的帮助下,商品配送的实效被大大提高,减少了商品货物的出错率,降低了配送/分销成本。

配送/分销如此简单源于RIFD技术的存在,RFID标签可通过位于传送带上的阅读器自动读取判断产品信息的正误,出错时可及时改正,记录到达及入库时间和仓库信息等。

2.2.5 零售环节。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库存管理变得越来越方便。商品的有限期限的实时监控可通过RFID标签实现,并且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自动收费,既省时,又免去了人工收费的麻烦。此外,现在RFID技术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被广泛应用于各大超市并且提供的数据均为100%准确率。

2.3 实际应用

简单、安全、实用是RFID技术给仓储管理系统带来的好处,其主要包括商品的智能入库、出库、借用、归还、审批、过保、查询、库存、分发、采购、调拨、报表等功能。下文将对商品的出库和入库环节进行具体介绍。

2.3.1 首页。首页显示的是本月的库存信息,提供系统包括设置物品信息、入库操作、增加人员操作、添加仓库操作等快捷性操作内容;系统导航位于左侧边栏,出库相关内容位于右侧位置。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包括供应商的发货是根据企业采购部门提供的需求清单,而后,货物在经过验收后,会通过仓储部门将货物妥善处理于库房中,财务部门会根据货物的价格接手货物清单,价格或数量过高时,系统会申请,等待财务部门审批。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会发送新的客户订单到仓储部门,在接受订单后由仓储部门将货物安排出货。本系统还用于记录各部门之间的货物往来、调拨情况等。

2.3.2 商品入库。因无信息情况下首次进入时,添加、修改、删除物品的分类、名称以及成套设置功能是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实现的,其中包括实现添加、修改、删除仓库信息的功能以及实现添加、修改、删除部门、人员信息的功能,日后添加信息到主页,添加信息后,可对商品的入库详细信息进行补充。

入库操作关键部分在于读取标签信息:判断阅读器正常与否,正常时,读取标签信息是将阅读器读取代码等相关内容显示出来。

2.3.3 商品出库。在商品入库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对商品实现出库。假设物品的相关信息没有添加,用户进入出库分页后,则需要将相关信息加入其中。若已有出库信息,则一定会在页面中展现出相关内容。若无出库信息,则工作人员会事先新增出库信息。

3 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作为21世纪的十大技术之一,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特别是在仓储方面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也慢慢展现出它的巨大潜力。但是,一门新兴技术必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来分析RFID技术在智能仓储应用中相对突出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1 RFID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易破解问题。大多数的RFID芯片都有容易被破解的问题。由于最流行且最廉价的芯片都没有受到电池保护,呙枋碧峁芰康牟糠质嵌量机,而芯片本身缺少的动力系统,因此易遭到“能耗途径窃取”的攻击。

3.1.2 人才缺口问题。现如今,熟练RFID技术的人数依旧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需求人才的数量远远超过现有人才的数量。有数据表明,未来将会出现一大部分公司,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培养人才,并发展公司的RFID技术。

3.1.3 成本问题。RFID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初期,遭遇了成本的问题。据行内专家分析,RFID技术的高成本,让许多大型的连锁型超市以及各大配送商的仓储都只能望而却步,止步于想想而已。

3.2 我国未来RFID技术的发展建议

3.2.1 加强芯片的研发。目前,我国基本具备RFID天线的规划,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但还不具有更高水平的研发能力,RFID芯片的安全隐患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因此,应多向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加强研发技术,增强研发力度,最终走向自主研发的终极目的。

3.2.2 进行高校招聘。可以在高校开设有关RFID技术的专业,在高校中培养专业人才,更多时间可用来在公司实习以及积累经验;从国家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对该项技术的研发,将可塑性强的人才送往国外,学成归来之后,可为该技术的研发增光添彩。

3.2.3 与各大公司联合生产。减少成本,在保证芯片的安全性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变成了降低芯片的价格,采取的方法可以是国内国外的芯片制造商强强联合,从而使其成本持续下降。

4 结语

仓储作为物流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整个物流发展的科技化、高效化、智能化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智能仓储系统中商品入库和出库做了相对细致的研究,总结出我国传统仓储系统在运营中所暴露的面积大、耗用工时多、出入库环节繁琐、生产效率低、花费资金大等缺点。目前,我国众多领域中传统仓储系统和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需要,急需新型仓储模式的出现,这种集成了先进物流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识别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仓储系统是未来仓储物流发展的大势所趋。智能化仓储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各大公司的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货物的存储、出入库速度,仓库运行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而管理成本降低,增强了经营的竞争力,仓储智能化将在我国各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大才.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电感应的应答器和非接触IC卡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 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刘昌祺.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斯图尔特・埃米特.卓越仓库管理――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 许毅,陈建军.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思雨(1995-),女,山东单县人,大连财经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