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呢?这就必须依靠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程度。面对新形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问题上担负着越来越重大的责任。

从时展的趋势来看,从应试教育模式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构建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发展的必然取向,这在当前教育界也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以解决就业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过重的功利性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大学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三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与社会客观现实相符合,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只有牢牢把握时代的特点,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之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原则。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把大学生素质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教育的大方向。在大学生教育活动中,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促使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克服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和实践教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为一体的教育观念,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学不应该将专业划分得过于细致,应该使专业的涵盖面广一些,专业的外延大一些,相关专业之间应当实现必要的交流与融通。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按照四级课程体系来设置大学的课程,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同时要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适当扩大基础课的比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能带动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与学习模式。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力求反映当代各学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理论成果,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学习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记忆”知识的过程,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果。大学应该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快速的节奏和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迎接挑战。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开朗乐观的心态,是时代刻不容缓的要求。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治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发展为目标。首先,通过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等方式,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知识。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要有正确的自我完善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开朗的心境,乐观的人生态度,恰当的心理反应。其次,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科学的测评,能够发现和鉴别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校进行心理教育奠定基础。第三,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咨询档案,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第四,要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因为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道德风貌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大学生还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感到心理冲突和困惑时,要学会通过倾诉渡过难关,通过与师长、同学、亲友的交流去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