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者·书籍·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籍是历史影响中最好的一种,或许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真理――既鉴于书籍的价值本身,也有助于了解它的巨大影响。
书籍本身是崇高的。最早的学者感受并沉思他周围的世界,使之按照自己的心灵的逻辑得到重新安排,再加以新的表述。进入他心灵时是生活,出来时却成了真理。短暂的行动经由他的心灵,便产生出不朽的思想。世俗事物穿越他而过,出来时却变成了诗歌。过去,这只是僵死的事实;现在,却变为活的思想。它能够站立,能够行走;它或停,或飞,或给人以启发;最初孕育它的心灵有多么深沉,它就会飞得有多么高,唱得有多么久――两者的比例十分精当。
或许我们可以说,人的思想形成有赖于那种将人生转化为真理的深入程度。这蒸馏提纯度越高,制成品的纯净度越高。然而没有绝对的完美,正如没有一只抽气泵能够造成完全的真空,也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够在他的书里摈除所有传统的、地域的、过时即废的东西,或是写出一本纯粹思想的书,并使得它在各方面都适用于远久的后代。
可是这便产生出一桩严重的玩笑。创作,即思想的行动,本身所特有的神圣性在此过程中被转换成为纪录文字。人们觉得吟唱时的诗人是神圣的;由此诗也被看作是神圣的了。作家有着公正而智慧的心灵;于是他的书也被公认是完美的了。这就像人们对英雄的热爱蜕变为对其塑像的盲目崇拜。结果,书籍变成了有害之物,精神导师竟沦为暴君。芸芸众生迟钝而遭受过扭曲的心智,在接纳理性感化时开启的速度很慢。但是它一旦开启,接受了书的教诲,就会执着于此,并在其信念遭受诋毁时大吵大闹,绝不让步。
书籍使用得当时,它是最好的东西。将它滥用的时候,则变成最坏的东西。怎样才叫作使用得当呢?那使用所有手段才可以达到的唯一目标究竟又是什么呢?它无非是要给人以启发。我宁可不读书,也不愿意任由书的引力把我拖出自己的轨道,以至于我从一个宇宙变成一颗卫星。世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活跃的心灵。这是每个人都有权享有的。每个人自身都包含有这颗心灵,尽管多数人的心灵受到了滞塞,有些人的心灵还没有诞生。活跃的心灵能看见绝对的真理,能表述真理,或者进行创造。它不是少数几个人蒙上天垂赐的特权,而是人人均有的正当资产。心灵的本性是循序渐进的。书籍、学院、艺术流派和各类机构,都因天才的某一句过往言语而停滞不前。常人总是向后回顾,而不是向前瞻望。然而天才是往前看的。常人怀抱希望,天才却去创造。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只要他不创造,他就不会拥有上帝智慧的清泉。世上既有创造性的举止,也有创造性的行为和言语。这些举止、行为和言语并不说明背后有任何习俗或权威的根据。它们仅仅是从心灵自身的良知中自然喷涌而出的。
从另一方面说,假如心灵不具备自明的能力,而是从另一颗心灵那里接受真理,即使这真理的光辉滔滔不绝,接受者却没有定期地反省、诘问和自我发现,结果仍然会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天才如果拥有过分的影响,他就足以成为自己的敌人。每个国家的文学都能证明我的这一论点。英国的诗剧作家至今已经历200年莎士比亚“化”了。
毫无疑问,存在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即严格地让书服从于读者。“思想着的人”绝不应该受制于他的工具。书籍是供学者用来消遣的。当他能够直接理解上帝的智慧时,他无须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阅读他人的读书摘记上。但是总会有不时来临的混沌阶段,这是不可避免的――当阳光被遮盖,群星失掉了光彩――我们退回到油灯之下,凭借它微弱的光线,继续引导我们走向东方,那是黎明的所有。我们倾听,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够发言。有条阿拉伯谚语说,“一棵无花果树,看着另一棵无花树,就结出果实来。”会读书的人应该是一个发明家。正如格言中说的,“若想得到印第安人的财富,就应该学会他们的技能与知识”。因此,既要有创造性的写作,也要有创造性的阅读。当心灵得到劳动与创造的支撑时,任何书籍都会页页生辉,意义倍增。每一个句子的含义都扩展了,作者的意识变得像世界一样宽广。然后我们就会看到一桩事实:过去的智者圣贤在漫长的沉重的岁月里产生真知灼见的机会并不很多。同样,记录他灵感的文字可能仅仅占了他著作的一小部分。有鉴赏能力的读者在阅读柏拉图和莎士比亚时,只去读那份量最少而最有益的部分――先知启示录中最具真实性的声音――而把其余的东西摒弃一空,好像它们不是世代相传的柏拉图或莎士比亚著作。
(选自《读书的必要》,有删改)
文章虽然论述的是作者、书籍和阅读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却侧重于论述怎样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可谓见解独到,发人深省,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1.文中画线句子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结合文本谈谈“作者”“书籍”“读者”三者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