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报志愿,与学校和专业斗智斗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报志愿,与学校和专业斗智斗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离高考志愿填报还有几个月时间,但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过来人都普遍认为,高考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那种准备用几天时间就搞定志愿填报的想法是极不负责的,且容易出现失误。考生和家长有必要提前收集院校、专业信息,了解最新的政策和录取规则,并对自身实力、兴趣爱好等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最充分的准备进行高考志愿的填报。

对于考生来说,各科目的备考工作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而志愿填报工作则主要依靠自己和父母的力量。北京八一中学副校长王华蓓表示,考虑到考生间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问题,父母要采取个性化定制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完成志愿填报。不同于中考,高考填志愿除了要选择与自己成绩匹配的学校外,选择专业也至关重要。如果考生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的选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只要考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父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着搜集相关的报考信息、资料等,再结合孩子的学习成绩等个性化的因素,筛选出匹配度较高的目标院校和专业,为考生最终顺利填报志愿打下基础。

然而,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大学时往往会陷入一种理想主义的困惑中,总希望能够被更好的大学录取,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高考分数、兴趣爱好、文科理科、身体素质等限制条件。在志愿填报时,考生面对的是几百所高校和近几千个专业,如果漫无目的和毫无标准地选,只会让自己眼花缭乱,最终一无所获。如果抬高标准或者一味地降低标准选择院校,结果亦是难遂人愿。填报志愿贵在一个“选”字,只有知已知彼,才能报得巧、报得好。

大学与专业,孰先孰后?

大学与专业,孰先孰后?这是每年志愿填报时令家长和考生非常纠结的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好大学和好专业兼而有之。但想要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这所学校是你心仪的并且其开设的专业中有你喜欢的。好大学和好专业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高分考生,名校优先

这类考生是为数很少的“尖子生”,可以优先选择名校,但也不要一窝蜂地奔向北大、清华等名校以及其热门专业,应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特长选择专业,慎重填报第一志愿。此外,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次高分考生,特色专业优先

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是比较优秀的,但填报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把握不是很大,报考其他院校又心有不甘。稳妥起见,考生和家长应多考虑其他院校的特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首选,这些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也是相当不错的。

中等成绩考生,学校专业需统筹

这类考生分数在一本线以上,志愿范围是重点本科院校,此类学校数量多,招生量大,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较广。由于考生数量多,志愿容易扎堆,因此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每个志愿各专业之间要有合理的梯度,同时不能放弃第二、第三志愿,志愿之间层次要适当拉开,避免一旦落选直接掉入下一批次录取。

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

此类考生的分数介于三本线和二本线之间。一般来说,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实力、声望并无太大差别,而专业的差别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考研等问题。所以,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

较低分考生,保上学

此类考生的分数位于专科分数线和三本分数线之间,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确保有学可上。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尽可能考虑那些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以便日后就业。

选专业,各花入各眼,还是繁花扰人眼?

什么专业更热门?现在的热门专业到了毕业时能否依旧坚挺?热门的专业是否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志愿如此重要,可能遇到的问题纷至沓来。选专业到底是各花入各眼,还是繁花扰人眼?

对此,专家告诫,选专业要兴趣与前景相结合,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学术背景、就业情况、市场发展和个人特长等多方面因素,不要盲目跟风,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好专业。

专业冷热交替,让人“累觉不爱”

在许多人看来,选专业,挑热门的总不会错。但令人苦恼的是,专业的热和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代不断交替,一些当年看来毫无争议、毫无悬念的好专业,说不定到了毕业时就沦落为学生口中“坑爹”的代名词。不少“过来人”更是纷纷吐槽:“你将要受的苦、受的累,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和体育教育为今年的“红牌”专业。其中,法学、生物等均是前几年报考热门,现在却成了就业满意度较低的“红牌”专业。而就业情况最好的“绿牌”专业则包括建筑学、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

就拿计算机专业来说,本世纪初前后,中国历经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的大潮,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招生时一度分数奇高。然而,随着这一专业的迅速普及和市场人才的逐步增多,目前计算机专业虽然总体需求量比较大,尤其是软件开发方面缺口很大,薪金也不菲,特别是新兴的软件工程专业。但是,硬件维护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就业时已比不上最鼎盛的时期,找工作时还有可能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

另一方面,一些曾经的冷门专业,比如农、林、水、地、矿、油等成为升温的“新贵”,还有因为与工厂、车间关系密切而被冷落的机械专业也行情看涨,而国学、文物保护技术、中国画等专业也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顺流而上……此外,在专业的冷热交替中,也有一些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比如建筑、医疗、金融等专业可算得上是“经久不衰”,热了十几二十年,如今依旧备受追捧。分析认为,专业冷热转化现象的背后是热门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时间差,专业的冷热会随着时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相互转化。

河南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田歧立建议,考生应关注国家发展形势,结合当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慎重选择专业,不要头脑发热盲目报考热门专业,一定要冷静分析5到10年后社会更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兴趣和“钱景”,两者都要兼顾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寒窗苦读后的高考生在选择专业上自然更加谨慎,不仅要看个人兴趣,也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就业“钱景”。

专业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只有适合和不适合。我们不妨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出发,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内容都会与某一个或者几个高中所学科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机械类、土木工程、电子类专业都与物理联系密切;医学类专业要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汉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与语文相关性很大……此外,广大考生也可以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比如,如果你活泼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可以考虑营销类、法学类、新闻传播类等专业;如果你沉稳严谨,做事一丝不苟,可以考虑会计、财务管理、工程类等相关专业。当然,考生也可以从自己的未来规划出发,如果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选择一些技能型比较强的专业;如果打算毕业后继续深造或者出国留学,可以选择一些基础学科专业和国外高校认可的专业。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所认为你感兴趣的并不一定就适合你,也不一定能学好。就像一个考生对艺术极其感兴趣,但是无论是从他的身体条件等先天因素还是后天的成长与发展来看,艺术这个领域并不是最适合他的。所以,在面对兴趣这件事,我们也要做到不盲从,理性分析和认识自己身体里的内在潜能。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时候专业只是“敲门砖”,关键要在找工作前就确定目标,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就业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能力,一些公司要求比较高的专业素质就需要平时的积累。一些企业也表示,在招聘中,除了专业性特别高的岗位,一般不会严格限制专业方向。企业会更多考量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这才是考生在大学里最需要强化的综合能力。

专业=职业?好前程究竟谁说了算?

在每年的志愿填报过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即把现在的专业等同于未来的就业。因此,在专业选择时,很多人更加看重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工资水平、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等等。当然了,这样的专业选择符合大多数人的逻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专业选择方式一定能为考生带来大好前程吗?

或许每个人的回答不同,有的人说薪水高、工作环境好就行;有的人说薪水不重要,稳定、有发展空间就好。而就业率是很多人选择专业的一个很关键的参考因素,其实按就业率来选专业,风险很大。“就算某个领域再缺人,也是缺那些做得很好的人。”南京大学一位学院院长说。就业率只是一个平均数字,然而具体到你这个人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要看你在这个领域是否做得出色。如果学生因为一个专业的就业率稍微高一点,而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他很可能会在那个“热门”领域里做得很一般,而错过了那个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出色的领域。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人需要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选择在本质上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地发展和发挥他的才能,他就常常会隐隐地感到不安和失落。可见,真正的好工作是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今天选择的专业一定是未来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相关领域吗?不一定。复旦大学曾经在2010年《复旦大学就业行业报告》,报告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

由此看来,如今选择的专业不一定就是你未来要从事的相关行业。例如,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里,学新闻学未来就一定能成为记者、编辑,但殊不知很多编辑、记者都出身于经济学、金融学或其他外国语等专业。因此,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更多地对自己进行中长期的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专业。

影响一个人未来从事的职业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兴趣、社会发展需要、个人职业规划等因素,而专业选择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今天考生所选择的专业,是否能在大学毕业后一定从事相关职业,取决的因素很多,因此考生在选择相关专业时,绝不能与未来的职业简单地划上等号。

平行志愿有风险,专业调剂服从OR不服从?

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在高考录取中都实行了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减轻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平行志愿的风险在哪儿?

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了解得不透彻,误以为平行志愿就没有风险了。其实不然,平行志愿仍存在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退档后只能参加下一轮录取。考生档案投进院校后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呢?不一定,这要看考生填报的志愿是否科学合理。如,当考生档案投到A院校后,如果填报的都是分数较高的热门专业,但该生成绩达不到所选报专业的要求,或由于单科成绩低、身体条件受限等不符合院校的录取要求,且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该考生将会被A院校退档。

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实行一次性投档,因此,考生一旦因各种原因被高校退档,即使他的投档分数超出后续高校的调档线,也不能被投档,只能参加下一轮投档录取。造成退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总分偏低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服从专业调剂。2013年,在海南省一批次平行志愿投档中,有427名考生被退档。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的,仅有少数因专业受限或体检不合格而被退档。

服从专业调剂就要做好“全盘”接受的准备

有人说,服从专业调剂可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降低退档风险,但万一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又该如何是好?所以,专业调剂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根据个人的情况理性考虑。

2012年,江西上饶一理科考生高考分数546分,离当年的一本线只差1分,他想读一所好一点的二本院校。经查阅近3年来的录取资料,老师建议他可以跨过天津理工大学的门槛,但专业不能保证。该考生认真看过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理科)在江西省的招生计划后,毫不犹豫地把天津理工大学作为首选志愿。录取结果是,天津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46分,该考生踩线(没有浪费一分)被天津理工大学录取。

考生踩着提档线被录取,专业也是被调剂的。对于被调剂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该考生很满意,因为他认真看了该校投放的所有专业后,没有一个专业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以说,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一定要在认真研究该院校的所有专业后,想清楚自己能够接受哪些专业。如果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那就要做好“全盘”接受的心理准备。

不浪费分数的志愿就一定是好志愿?

每年要求填报志愿不浪费分数的家长约占60%,这些家长只盯着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却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最低录取分其实就是最后一名考生的高考分,而最低录取分录取的专业肯定是被高分考生挑选后剩下的“冷门”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很在乎大学的排名,而忽视专业的录取,填报志愿时总是用尽分数,不留余地,当调剂到不理想的专业时才开始着急。

2011年,江西吉安一应届考生高考分数是633分,将来想从事会计工作。该考生选定了会计学专业,报考了厦门大学。录取结果是,厦门大学的最低录取分为611分,该考生以高出22分的优势被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录取。事后,不少家长、老师说这样的志愿填报太浪费分了,他完全可以填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但从事后的录取情况来看,当年该考生的分数只能踩线进入南京大学,但专业不能保证。考生的要求是专业优先,确保读到会计学,而厦门大学的会计学专业非得高出提档线20分以上才能填报,一是因为厦门大学的会计学实力名列全国第一,二是因为2011年厦门大学在江西的招生计划中,会计学专业理科生只招一人。这看似浪费分的志愿,其实是“分有所值”。

不浪费分数,既要读理想的大学,又要读优势专业,不可能鱼和熊掌都兼得,能做到“分有所值”便是圆满。因为同一所大学的专业录取,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差很大,少则10~20分,多则30~40分。志愿填报成功与否,不是看有没有浪费分数,而是看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自己的所爱、社会的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