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可从调整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等多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71-03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有效的武器。变就业为创业,通过一人创业带动数人甚至是一群人就业,就能为社会创造几何级数增长的就业岗位。温州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的成功发展,就是温州人用创业促进温州经济繁荣的典型例子。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尝试走创业之路,应利用学校的就业教育平台,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准备。这样,一旦有创业机会出现,他们就可以敏锐地抓住机会,展翅高飞。

一、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不完善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创业管理经验的师资力量。但目前担任创业课程的主讲教师主要来自教学与行政岗位,没有自身的创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其缺点是授课形式单一,只进行空洞的理论知识灌输。

(二)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来实现的。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另外,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

(三)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具有陶冶、激励和导向功能。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个完美的创业文化氛围,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着高职生创业,以“保守”、“求稳”为特征的就业型文化在校园文化中仍然是主流,主要表现在就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

因此,高职院校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自己的企业。

二、加强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调整培养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要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帮助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的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必须做到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此,应从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营造创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既然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人,那么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其教育目标。创业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强化个人的创业态度、培养创业精神上,如在高年级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做生意的技能。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课程开发者应当有这样的意识:自信、创新、冒险、富有挑战精神、能够容忍不确定性是创业者个性特征中的核心品质。学生是潜在的创业者,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意识形成与创业情感激发的过程,以消除那些妨碍个人自尊、自信、冒险精神及主动性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将这些创业潜质从青年人身上挖掘出来。

(二)融入创业课程,重构课程体系

围绕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可在本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形成专业课程、创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应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全方位渗透创业教育。首先,加强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在学生掌握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创业所需要的经济、管理、法律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课程。其次,让课程设置从“刚性”走向“柔性”,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次,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索,从强调知识积累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就精神层面来说,应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勇气和激情;容许失败和面对失败;通过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营造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励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和支持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毕业生。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高职毕业生创业应具备的创业知识包括: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相关的商业知识,如商品交换、商品需求、商品流通等方面的知识。第三,一定的管理知识,如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知识。第四,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工商注册登记知识、经济合同知识、税务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

学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阶段都可以而且应该贯穿创业教育在其中。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让学生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的基本素质。二是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业计划、创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思维和创业设想。三是先创办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试点班,形成一个独具特色、为本院校所适用的创业教育模式。四是确保创业实践到位。一方面,校内采取创业模拟训练,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校外通过教学实习、假期实践活动等,整合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训练,通过创业开发新的就业途径。

(三)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业人才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认为,就业就是找工作单位,因此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被动局面。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引导高职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精神,这里的创业精神包括:对创业知识的掌握、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的高职毕业生,仅仅具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业精神,要创业,必须具有创业的精神。

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具备创新能力,即把创新思想转化为现实的管理和实践应用能力,化解外界风险,取得竞争的优势。创业的项目要有市场前景,独辟蹊径,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学校应进行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到企业实地参观实践可以使学生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此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了解社会、亲身体验市场经济的气息,形成创业意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四)提高师资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大力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队伍来看,“双师型”教师相当缺乏,许多教师都不具备创业教育意识和素质。没有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只能是设想。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聘请企业界人士到校兼任教师。实施创业教育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当首先着力于全校教师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努力锻造一支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建设创业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

1.成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推动本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既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也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同时也成为学生创业的基地。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学生可以学习到全方位的创业本领,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创业方案的设计和完善,创业项目的管理和落实,创业形式的选择和组合,都将在该基地得到矫正、孵化和发育。在这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增强,创业素质升华,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

2.兴建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基地。高校在展开校企联合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创业教育模式时,为了便于监控和考核,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提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

3.安排学生参观优秀企业集团。通过参观学生既可以学到创业知识,也可以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和职业道德熏陶。邀请专家、教师及企业家为学生作创业知识报告,既可增长学生的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

4.每学期举行创业设计大赛,积极组织、收集富有创意的创业点子,并进行评比与奖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班为单位,创建企业公司模拟活动,岗位设置与班级活动参照公司运作。

(六)设立创业风险基金,扶持学生创业

资金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资金,创意是花朵,资金是水分,吸引不到资金的创意终将枯萎。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在学生创业的初始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创业计划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缺少资金是制约高职毕业生创业的瓶颈,也是部分高职毕业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主要原因。要想走出高校创业教育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建立高职毕业生创业风险基金,这是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的成本。

(七)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创业

1.建立大学生创业素质认证制度,可以对于书面的考核合格者和创业实践未成功、成功者分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等级的认定。

2.建立创业学分奖励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公司的评定或答辩,给予学生在相应课程上的折抵,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创业压力,更具有现实性,又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设立成功就业单项奖学金,创业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创业才能突出的同学,学校也应予以奖励。而不能因为公司的经营赢利性质而取消。

4.实施学校后续支持制度。对于学生创业成功,同时又可以顺利毕业的学生公司,学校可以采取“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方法,和政府政策衔接,给予学生公司一定的运营认定,减免相应的费用和手续,在一年或两年内,学生公司可以免费享受学校专家咨询团的援助。

当今的时代是创业者大展宏图、实现创业理想的时代。适宜创业的土壤已逐步形成,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措施和政策也渐次出台,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生学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理性思维的养成、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因此,大学生创业将成为毕业生服务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

【参考文献】

[1]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2]朱继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3]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4]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5]司红.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创业教育[J].教育探索,2002(6)

【作者简介】农湘平(1977- ),女,广西天等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