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节病证治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节病证治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历节病 金匮要略 辨证论治

历节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汉代张仲景在《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基础上,认为本病表现独特,且与一般的痹证有所区别,故以历节命名,以示重视。对历节病名的解释,尤在泾说:“历节者,遇节皆痛也。”沈金鳌概括为:“白虎历节风,痛痹之一症也,以其痛循历遍身关节,故曰历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曰白虎历节。”程门雪将本病描述为:“历节病者,病在骨节,病气经其所历之骨节,则节节疼痛,节节黄汗出。”以上各家都强调了历节病即病变遍及关节之意,即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病变。

《金匮要略》认为,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乃是肝肾亏虚,水湿内侵;阴血不足,风邪入中;阳气虚衰,风湿侵袭;偏嗜酸咸,肝肾俱伤。即对历节的发病,阐述了内因和外因的问题。外因如风寒湿等为诱发条件,而体内肝肾阴阳气血不足才是根本原因。其后,不少医家对此都有领悟,较有代表性者如《圣济总录》:“历节风者,由血气虚弱,

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滞,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正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然以尤在泾的认识更为全面,他指出:“盖非肝肾先虚,则虽得水气,未便入筋骨;非水湿内侵,则肝肾先虚,未必便成历节。仲景欲举其标,而先究其本,以为历节多从虚得之也。”该认识得到清代多数医家的赞同,并被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关于历节病的治疗,《金匮要略》开辨证施治的先河,对于因饮酒汗出当风引起的历节病,以肢节疼痛、脚肿如脱,头眩短气为特点,脉象可见少阴脉浮而弱、趺阳脉浮而滑等,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意在调和营卫、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滋阴清热;而对于寒湿凝滞经脉,关节疼痛不可曲伸的阴寒重证,另以乌头汤散寒止痛、温阳益气之法治疗。

仲景为历节病只设制两方,但此两方配伍精当,方义深刻,不仅是历节病治疗之始祖,也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与策略。虽然在临床上,历节病之表现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而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只列出了两种证型,其实仲景之灵魂在于辨证施治,临证所见虽复杂多变,但尊仲师之法,则能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一病治用数方,抑或一方用治数病,其实质仍是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辨证论治决定了仲景方运用的灵活性,而仲景方运用的灵活性惟有建立在精确辨证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效用。根据历节病的临床诸多表现,近代医家采用关节局部辨证与全身症状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依照仲景方中药物功用的不同特点以及临床运用经验,对治疗历节病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拓宽了仲景方的运用范围,也进一步丰富了治疗历节病的选方用药思路,突出了临床运用仲景方治疗历节病的指导意义。

近代多数医家认为,历节是痹证的一种,如焦树德先生根据《金匮要略》的描述,将具有关节肿大变形、僵直不能曲伸、骨质受损的痹证,定名为“痹”,焦氏创制了补肾祛寒治汤等系列方,综合了历代的用药经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历节病的证治概况。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历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病变为主,关节病变由滑膜开始,随着滑膜的逐渐改变及肉芽组织的生成,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和骨质均受到破坏,疾病初期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最后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和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此与历节病的主症大体相近。另外,也有将历节与痛风相联系者,痛风病人多在夜半睡眠中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且可见受累关节红肿渗出等,这与历代医家的描述颇有较多相似之处。

目前对于历节病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药物内治法在临床上仍占主导地位,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期论治。急性期症状表现急且重,病机以邪气盛为主,证型以风寒湿型、风湿热型和寒热错杂型为常见,《金匮要略》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经加减变化后被广泛应用。在急性期的治疗上,有人认为以大量的清热解毒药,如忍冬藤、红藤、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蒲公英、虎杖等,配小剂量的宣痹祛湿、通络止痛之品,如薏苡仁、威灵仙、伸筋草、萆等,使热毒去、寒湿散、痰瘀消、气血流通,则取效明显。也有强调益气活血之法当通贯治疗全过程,活血化瘀是驱逐邪气的关键,常随证加减应用桃仁、红花、三七、丹参、三棱、莪术等。

笔者认为,慢性期以正虚为主,患者多见关节疼痛变形,曲伸不利,肌肉瘦削,劳则加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且伴见腰膝酸软,神倦乏力,气短头昏,肢体麻木欠温,舌淡苔白或舌紫黯,脉沉细弱或细涩等,临床上多见气血

亏虚、肝肾亏损和虚实夹杂的见证,治疗当以温肾祛寒、除湿散风、活血通络诸法灵活组方,药如熟地、女贞子、桑寄生、菟丝子、淫羊藿、肉桂、鹿角胶、仙灵脾、杜仲、牛膝、补骨脂、川断等,也可辅以虫类搜剔之品,如蜈蚣、全蝎、地龙、水蛭、僵蚕、蜂房、乌梢蛇、穿山甲之类,以增加疗效,并适当加用藤蔓之品,如络石藤、鸡血藤、海风藤、宽筋藤、青风藤、桑枝等,则取效更迅捷。雷公藤是近年来,被逐步加深认识的一种特效中药,其抗类风湿作用十分明显,但由于其有较大的毒性,故而在临床应用时应十分谨慎。

此外,在本病的外治方面有熏洗、药浴、外敷、理疗、针灸、推拿等各种方法,临证之际配合内服药治疗,则疗效更为显著。尤其对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用药的效果不可忽视。同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站、坐、卧姿势,这样既可提高抗御外邪的能力,防止疾病复发,又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但进行锻炼活动时,应注意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疲劳而加重关节疼痛。另宜嘱患者适寒温、清淡饮食,忌生冷辛辣之品。

综上所述,对于历节这一病证,《金匮要略》首创于前,历代医家补充于后,目前临床上又有新的进展和较为全面的论治。《金匮要略》对该病症状的描述,对病因病机的阐述,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参考后世医家的经验,除了应该重视临床的辨证论治外,也不可忽视历代的专病专方。《金匮要略》古方以及后世大量的经验方,包括现代临床新创立的治法方药,仍值得继续发掘和深入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