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经济发展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经济发展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月,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的县(市)委书记围绕本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招商引资、城镇化、民生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研讨。笔者从工作所在区域潮州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潮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瓶颈,并探求了解决思路。

一、潮州区域经济基本现状分析

潮州是广东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节点,也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近年来潮州借助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至2010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为559.2亿元,年均增长13.1%。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两万元,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25亿元,年均增长21.9%。投资、消费、出口协调驱动,年均分别增长13.4%、19%和9.9%。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三次产业比重为7.2:56.3:36.5,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提高至42%。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禀赋不太丰富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用地难、融资难、专业化人才缺等突出问题。

1.用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的土地储备量少,难以满足企业迅速增长的用地需求。二是工业用地价格高,给企业用地造成了新的困难。随着经济发展,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企业的用地成本。三是闲置土地处置难,加重了用地指标的压力。虽然出台了盘活闲置土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强制措施,致使闲置土地难于盘活,出现“有地的人不开发,要开发的人无地用”的现象。四是企业择地办厂,出现区域性用地难。潮州市的企业是以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企业选址建厂的主要特点是以人口、交通、配套设施为标准,都要求集中某一区域,造成区域性用地紧张。

2.融资难。民营经济是在潮州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些年来,潮州市民营经济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金融服务却十分滞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甚至出现了一方面民营经济扩大投资、进行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或者贷不出去,或者贷给某些有问题的国企后难以收回的现象,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资源浪费。以2009年为例,潮州金融机构的贷款是192.7亿元,存款是556.3亿元,存贷比是1:0.35;全省贷款44510亿元,存款69691亿元,存贷比是1:0.64。究其原因,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不足。3.专业化人才缺。专业化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然而,潮州市的专业化人才却十分短缺。部分企业家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不足,引进、留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能力较弱,同时,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也时有发生,大部分企业招入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外来民工和当地农民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高科技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的比例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陶瓷、食品、不锈钢、服装、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为58.9%;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7.2%,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5.6%。

(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潮州市各大支柱产业所处的行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行业,粗放增长的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企业分散,规模偏小;生产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更新换代慢,缺少高档产品、拳头产品,名优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产业的附加值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能源消耗日益增大;管理水平低等。

1.企业规模小目前全市规模的企业是809家,全省各市居第10位,但工业的增加值仅为91亿元,列全省各市倒数第4位,目前潮州市的产业格局仍然是大型企业稀有,中型企业不多,小型企业为主体,这同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相去甚远,导致潮州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航母效应”。

2.核心竞争力弱目前,潮州市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滞后等方面。(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尽管我们也有部分企业具备创新能力和较为完整营销体系,能生产出高端与精细的产品,如“三环”和“响石”等企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具有国际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但可惜的是,这类企业只占潮州市企业的几个百分点。(2)品牌建设滞后。潮州市品牌建设滞后,外商贴牌生产企业占主导。商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多数企业仍处于家族式管理、家庭式经营阶段,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类企业占90%以上,其生产能力已经到达饱和点,且处于国际市场“微笑曲线”的低端,一旦遇到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便陷入困境之中,其生存和发展都很困难。

3.能源消耗大随着潮州特色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全市工业能耗远远超出广东省的平均水平,2006年潮州市单位能耗为1.38吨标准煤/万元,虽然比上年下降3.5%,但比全省高出近八成。

(四)专业市场发展缓慢依托主导产业建立起来的专业批发市场,对引导产业进一步聚集,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一些地方原来知名度并不高,但由于在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上有大的作为,因而大大提高了该地的知名度和产业发展水平,如浙江嘉市桥头镇的纽扣市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等。从总体看,潮州市适宜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同业产品集散地、提高产品知名度的食品制品业、彩塘不锈钢制品等,虽然一些产业都建有专业批发市场,但功能未能发挥,没有起到更好推进产业产品集聚的作用,未能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如,不锈钢板、塑料材料要到汕头、揭阳购买,而生产出的产品在本地专业市场的销售比例又小,既未能形成原材料及配套产品集聚,也未能形成集中的产品销售批发,产品的营销成本高,供求信息不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专业市场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足。此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和竞相削价等恶性竞争也是专业营销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思考

(一)解决资源禀赋瓶颈

1.加强规划,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使工业用地适当向企业密集的乡镇集中,发挥其突出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完善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并引导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逐步改变现有企业“满山放羊”现象,形成“赶羊入圈”格局。

2.加强政企联动和银企合作,努力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抓住当前国家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的机遇,加强政企联动和银企合作,努力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要建议各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融资服务,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的金融产品和具体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要争取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议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采取政府牵头,政府、社会、企业筹资参股形式,组建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以此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集约化精细农业,发展壮大茶叶、水果、水产、花卉、畜牧、蔬菜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划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加快标准化渔港建设,调整养殖布局,扶持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支持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业,建设水产品加工示范和物流配送基地,全面提升渔业发展水平。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推进粤台农业合作。

(三)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1.积极争创名牌名标。按照有关名牌名标的评价标准和认定方法,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予以扶持培育,并积极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评比活动,努力实现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总量逐年提高,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有新的突破。借助潮州拥有“中国乌龙茶之乡”(凤凰镇)、“中国食品第一镇”(庵埠镇)等品牌优势,考虑茶文化因素,全力打造“凤凰单枞茶”的文化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作用。要把潮州名牌产品的培育、评价和推广宣传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工作来抓。行业协会要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业名牌培育规划,在行业中提高名牌意识,努力争取将本行业产品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积极争取参与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

2.充分发挥区域品牌的效应。对已获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食品第一名镇”、“中国印刷包装第一镇”、“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中国卫生陶瓷重镇”、“中国五金制品之乡”等区域品牌,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努力提高潮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要加强“食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不锈钢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水族机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建设,带动和推进各省级专业镇、市级专业镇的建设水平,推动潮州市产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要注重做好产地标志和集体商标的申报工作,促使其成为产业中即体现区域性又兼容企业性的标志。

(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强与国际、国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有效扩大潮州经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全力开辟潮州港对外开放和合作新领域树立“大港口、大工业、大经济”的思路,统筹做好潮州港、潮州港经济区、潮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立足把潮州港建设成地区性重要综合性港口,把潮州港经济区建设成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和对台交流合作桥头堡。重点推进与广州港集团合作建设亚太通用码头一期、二期工程,与中交集团合作开发的潮州港西澳港区综合建设,积极拓展港口航运业务,深化港口对外开放,提升港口航运能力。积极推进以港口为中心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等业务。统筹海、陆、滩、岸、岛五大要素,调整海洋产业布局,拓展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渠道,着力打造广东海洋经济示范区。

2.务实推进区域间合作与交流(1)借助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等优势,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全力办好广东潮州(饶平)台商投资试验区,促进台商投资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柘林湾小红山对台贸易交易市场,规划建设台湾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区、潮台海洋养殖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创建对台自由贸易区。(2)抓住国家建设海西经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主动参与海西经济区的区域合作。以交通对接为基础,以商贸、旅游对接为切入点,加快市场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区域内的各类展销会、洽谈会,拓展发展空间。

3.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项目实施政策性倾斜。(1)积极承接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港澳台、东盟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立足特色,发挥优势,选准主导产业,积极承接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港澳台、东盟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尤其要发挥港口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面向中央企业、国外大型企业、国内龙头民营企业,主动实施“点对点”上门招商,争取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的大项目投资落户。(2)发挥侨乡优势,促进“以侨引资”和“乡贤回归”工程实施。如:饶平“乡贤回归”创业硕果累累,先后引进回乡投资项目32项,已建成投产28项,累计已投入资金达10多亿元。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加快构建具有鲜明潮州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要以现有的网络平台为基础,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功能较为齐全、覆盖全市的现代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管理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构建数字园区环境,实现不同特色产业的资源共享,要在产业比较集中的专业镇逐步建立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促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潮州)派出站”、“省不锈钢器皿和厨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潮安)”“省水产(族)养殖器材产品检测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尽快建成并投入运作。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支持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中小骨干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好的发展思路,才有好的发展前景。只有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推动农业特色化、工业优质化、第三产业规模化,才能推动潮州市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