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0-0028-02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阐述了1+1+X的层次模式课程体系结构的组成和实施要求,强调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构是公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课程体系;层次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155号文件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步入了一个规范的、快速发展的时期。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的高低,它的改革体现了教育形势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需求。

同志曾在公安工作组部署会上指出:“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公安机关系统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培养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公安专门人才,现代信息社会要求公安民警必须具备一定的甚至比较高的计算机素质,如网络警察除应具备一般计算机知识外,还应具备编程知识、数据库知识、网页制作、网上侦察及反黑客攻击方面的知识、常见病毒的处理知识、计算机维护知识等。

目前在公安院校中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曾几度变化,从过去的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主变成现在的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一些院校除了开设“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外,还相应地开设了一些其它计算机基础课程,例如“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有效地弥补了专业课程中计算机应用的需求。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样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尤其不能满足培养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公安民警具备新时代计算机素质的要求,公安院校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来适应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人才培养的要求。

2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应该随着整个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步发展,而且还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着力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着力于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应围绕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与学习空间,使之适应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变单一的围绕计算机过级考试的讲授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1+1+X的模式设置,第一个1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第二个1指程序设计方法课程,X为公安专业特色选修课程。

(2)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3) 课程管理与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和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实现网络操作、上机操作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形式,并科学地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

3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与实践

3.1制订完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和完善课程体系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非计算机专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它们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是不同的,是分层次的,因此,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不能“一刀切”,也应该是分层次的。

结合信息时代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以及对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提出公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设想,这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1+1+X的层次模式(见表1)。

第一层次:文化基础,在第一学期实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涉及到大学生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信息检索与信息安全等。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具备通过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能力,课程为必修课。

第二层次:技术基础,在第二学期实施。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等知识。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从技术角度学习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理论,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培养程序设计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调试、运行简单的实用程序,并得出正确结果、写出程序说明书,运用程序设计原理和软件开发技术,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后续计算机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学校可根据实际专业要求选用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 、VB、C++、Java等。课程学习完成后,要求具备通过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能力,课程为必修课。

第三层次:应用基础,在第三及以后学期实施。开设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等,在公安专业学生中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如: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网络监察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网络侦察技术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发展要求进行自由选修,以进一步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

3.2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模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才能实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面向应用、培养创新”的教学目标。

(1) 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作为课堂教学空间的有益拓展,网络化教学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它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能大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构建“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站,在网页上公开所教课程的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参考资料等内容,制作电子教案,开发模拟考试系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该课程分章节录制成教学视频,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和实战多方面感受所学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条件,突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新生进校后首先参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水平考试,获得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其次,在该门课程学习期间,如果学生通过了省级或国家级一级以上计算机过级考试,可以视学生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准许学生免于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并获得课程学分。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不仅要有验证性实验,更要有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鉴于学生计算机实际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学的相关内容不能硬性舍弃,不能搞一刀切,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加强实验指导,或通过为学生提供免费上机的机会等方式达到柔性过渡。

在以理论教学融入实践训练,强调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思想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用启发式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4)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形成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结构,有必要对所设置的课程考核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学习评价与课外自主发展评价相结合、校内学习评价与社会资质认证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

② 改革考试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单纯使用传统的笔试进行考核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理论知识与项目式、案例式等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着重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校期间,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即技能训练课程,记入相应学分。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包括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而实现的习作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把自主学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要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③ 建立适应性计算机教学机制:根据学生毕业就业的发展方向,学校同用人单位合作,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适应性计算机教学。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教学要求或提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和软件,对学生进行专业计算机技能的培训,缩短学生就业时的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结果,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已成为各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关系到人才素质、人才质量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领域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递增,各高校如何与时俱进,设置合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柴水英,黄小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J]. 福建电脑,2008(3).

[2] 教育部高等学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3] 周淑梅.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4).

[4] 肖建琼.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信息化,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