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神相关的理论在方剂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神相关的理论在方剂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基于精与神的相关理论,提出治精注意调神和调神兼顾治精,即精神兼治是精、神病变的治疗大法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以相关文献为依据,结合前人经验和方药实例论证了精神兼治思路在组方中的具体运用,并探讨精病兼治神和神病兼治精的药物主次选配特点及其治疗变法。

【关键词】 肾精;心神;辨证论治;组方

中医精与神相关的理论不仅是中医形神统一重要内容,也是养生保健和临床治疗精、神类病变立法的重要依据。在精、神病变的临床辨治中,历代医家都重视精与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立法及组方中治精注意调神和调神兼顾治精,以提高诊治疗效。

1 精与神相关的理论

1.1 精与神的概念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有别于血和津液的一类液态精华物质。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指肾脏所藏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指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后天之精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是各相关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本文讨论的是指狭义概念中脏腑之精中的肾精。肾精的功能有二:生殖和促进生长发育;抵抗外邪[1]。

1.2 肾精与心神的相互关系

肾脏上养心阴,命火上助心阳,维持心主神志的正常功能。神能助精持精 心神具有阳的生理功能,对全身具有温养调摄作用[2],神能助精之化生。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心以资肾阳而助肾精的生成。同时心神还能持摄肾精以维持其正常的疏泄藏秘。

2 病理中精与神的关系

2.1 精与神的病变

精的病变主要有肾精亏损和肾精不固。肾精亏损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伤或久病耗损及化生不及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身体瘦小,囟门迟闭,骨软无力,牙齿不全,智力和动作迟钝;成人早衰,发落齿摇,耳鸣耳聋,健忘头晕,腰膝酸软,神情萎顿;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低下;舌淡,脉细弱。肾精不固则多由房劳过度,或年高体弱,肾气亏虚,封藏失职所致,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遗精滑泄,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面色?s白,精神萎靡等。

2.2 精与神的交互异常

肾精是心神发挥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类经·摄生》指出:“精不可竭,竭则神散。”严重的精虚往往引起神的异常,所谓的“精病神变”。临床常表现为继精病之后,伴见神情恍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神情呆钝等症。心神可助肾精之化生并能持摄肾精的蓄溢。如心神异常,则心不交肾,可引起肾精的化生不足与肾精不固或不泄,所谓的“神变精病”。临床上表现在继神病的同时出现遗精滑泄、经漏带下等症。神变日久,还可引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顿、甚则阳痿、闭经等。

3 精与神病证的治疗及方药

3.1 精病兼治神

通常精病不伴有明显的神病时,可以单用补益和固涩之法。但一些填精补肾古方中却也常配伍一些安神调神药味,如《太平圣惠方》中主治肾虚精髓亏乏之“虚劳干渴,赢羸少气”的填骨髓煎;《医学入门》中主治“肾虚精亏之精少无子”的五子衍宗丸;《杂病源流犀烛》中主治“下元虚冷,白浊,茎中不通,脉无力”的鹿茸补涩丸;《医方集解》中主治“肾虚精亏,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的金锁固精丸等。这些方剂的主治证中并没有明显的神病之症,但都不同程度配伍了如远志、茯苓、莲子、五味子等安神药味。此种配伍不仅有未病先防之理,更有提高全方补精、固精的效用。

3.2 神病兼治精

神病的治疗原则不外乎安神和养神,或清火镇心,如朱砂安神丸;或补气养血,如宁志丸、人参养荣汤、归脾汤等。但在不少的安神古方中,常以安神、养神药配伍补益肾精的药味。如《体仁汇编方》柏子养心丸主治营血不足,神失所养的心神恍惚,怔忡惊悸,失眠多梦,健忘盗汗。

3.2 精与神病治疗之变法

阅习文献中还发现精与神病治疗中的特殊思路,即精病不治精而独治神,或神病不治神而独治精。如《辩证录》上下两济丹治疗心肾不交,症见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该方由人参、熟地、白术、山茱萸、肉桂、黄连所组成。本方主治神情不安,其治在填精补肾、益气健脾,却没有一味安神调神之品。不过方中含有交泰丸(黄连、肉桂),能协交心肾而有安神之用,为安神之变法。又如《和剂局方》辰砂妙香散治疗心气不足,证见头昏目眩,恍惚不寐,盗汗遗精,衄血尿血,该方由辰砂、黄芪、人参、甘草、山药、桔梗、远志、茯神、茯苓、木香、麝香所组成。本方主治中有精关不固之遗精症,实为神与精并病,但其治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中却没有固精药味。不过脾健能化谷充精,气旺能生精摄精,且山药健脾益肾,兼能涩精,均为法中之法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治精或养神的药味常兼有安神或益精、固精的作用,如安神药中的滋养安神药柏子仁能补肾精;重镇安神药龙骨和牡蛎能固精,磁石能益肾阴;固精药中的莲子能宁心安神,芡实能益精强志,五味子能养心安神,等。

1]孙广仁,于少泓.中医学精概念的内涵释义[j].中医药学刊,2002,20(5):56.

[2]王琦.中医藏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