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樊嘉:一位医者的仁心大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樊嘉:一位医者的仁心大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家简介

樊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肝癌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与转移复发机制研究。在肝癌门静脉癌栓、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肝癌转移微环境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共9项。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知名SCI杂志如《Lancet Oncology》《J Clin Oncol》等发表132篇,共被引用4733次,最高单篇他引356次(JCO 2007),总影响因子811.6分。

他,是国内肝脏外科学界的顶尖专家;

他,是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掌舵人”;

他,是病人眼中仁心仁术的好医生;

他,是备受员工仰慕爱戴的好院长;

他,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有“中山铁人”之称;

他,敢闯手术“”,凭借高超的医术挽救了无数肝肿瘤病人的生命;

他,潜心科研、大胆创新,不断刷新着肝脏外科领域的“世界纪录”;

他,谦和儒雅,平易近人,骨子里渗透着“想病人所想”的“中山精神”;

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著名肝脏肿瘤外科及肝脏移植专家樊嘉教授。

每周四上午是樊嘉教授看T诊的日子,当记者如约来到中山医院特需门诊16号诊室时,樊嘉教授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虽然记者与樊嘉教授相识多年、采访过数次,但跟随樊教授看门诊,还是第一次。

记者知道,除非下午有重要工作,樊教授的门诊一般是不限号的,从上午八点看到下午一两点是常有的事;记者也知道,樊教授在病人中的口碑极好、声望很高,五湖四海的病人都慕名来到中山医院,只为得到樊教授的诊治建议。而经过这次“实地探访”,记者又有了新的发现与体会。

“火眼金睛”:源于24年肝肿瘤外科临床经验的积累

樊嘉:“从你的片子看,八九成是恶性肿瘤,还是尽快开刀的好!”

41岁的张先生来自温州,两年前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肝功能、肝病毒指标、肝肿瘤指标都是正常的。最近,他做了一次肝脏CT,虽然报告提示肝脏内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结节,血管瘤可能,但他总觉得不放心,便慕名来到上海,找樊教授看病。

樊教授接过他的CT片,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还是开刀吧,看起来不是太好。”“是,是,肝癌吗?”张先生顿时慌了神。“八九成是恶性的,但最终确诊,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樊教授耐心地解释道。“能不手术吗?怕身体吃不消。”站在一旁的张太太问。“手术效果最好,建议手术。”樊教授肯定地说。“好,我们听您的!”

“报告上写着是血管瘤,为啥您一眼就觉得是肿瘤?”站在一旁的记者忍不住发问。“有时候,报告不一定对,医生主要看病人、看片子。”樊教授微笑着回答道。

“原来如此,看来张先生真是万幸!如果他拿到这张‘疑似血管瘤’的CT报告,没有在意,也没来上海看病,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想到这里,记者不由地为张先生捏了一把汗。

医术高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

樊嘉:“住院吧,你的肝脏肿瘤可以手术切除,难度不是太大。”

56岁的林先生千里迢迢从河南慕名来到上海,他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由于肿瘤位置不好,手术风险大,当地医生建议做介入治疗。林先生经过多方打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樊教授。

看过片子以后,樊教授对林先生说:“你的肝脏肿瘤可以做手术,准备住院吧!”“我们当地医生说开不了,风险太大。”林先生既高兴,又有点不敢相信。“可以做,虽然有点难度,但你放心,我们可以完成。手术切除,对你最好。”樊教授点了点头,回答道。

“对你最好”是记者从樊教授那里听到次数最多的话。从病人角度考虑问题,为病人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或许这么做会增加一些风险、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但他也在所不惜。记者明白,这都是因为“樊教授的心里装着病人”。

语重心长:权衡利弊,提出最佳治疗建议

樊嘉:“你父亲目前做手术风险大,还是先做介入治疗,等肿瘤缩小后,再争取做手术更好。”

一位中年男子带着父亲的病历来看病,只见他眉头紧锁、神情焦虑,一边拿出CT片给樊教授看,一边小心翼翼地问:“樊院长,我父亲平时身体非常好,这次体检发现肝脏上面有个肿瘤,目前怎么治疗比较好?我们平时在宁波工作,父亲一个人在象山生活,唉,是我们疏忽了!”

樊教授仔细查看了老人的CT片,思考了片刻,说:“位置不太好,肝静脉被肿瘤包裹,肝脏的三根主要血管都受累,现在做手术,风险太大。还是先做介入治疗,等肿瘤缩小后再争取做手术吧。”

“不能做手术,是不是意味着已经是晚期了。我们能不能争取做手术?我父亲身体很好,从来没得过重病。”中年男子焦急地问。

“虽然手术是治疗肝癌最好的方法,但我们也要考虑具体的情况。你父亲的肿瘤太靠近血管,即便勉强做了手术,残留的血管功能不好,以后会出现肝脏供血不足、肝功能衰竭等问题,不如先缓一缓,先做介入治疗,以后再争取手术。我们肝肿瘤内科做介入治疗的任正刚主任今天也在门诊,你去找他看。”樊教授一边耐心地解释,一边帮他写好了请任主任会诊的字条。

“好的,那就听您的。我们先做介入治疗,谢谢您!”听到这番通俗易懂的解释之后,中年男子明白了樊教授的苦心,拿着樊教授亲笔写的会诊单离开了。

樊教授向病人家属耐心解释病情

医者仁心:有时候,“做得过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樊嘉:“你母亲现在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做太多治疗,还是以对症支持治疗,尽量减轻痛苦为主。”

“樊院长,这是我妈妈的片子,她在门口,她现在还不知道病情,不知道情况怎样,能不能做手术?”一个年轻人神情凝重地问。樊教授接过片子,看到病人的肝脏有肿瘤,肺内有转移灶,叹了一口气说:“你母亲的情况不好,肝脏肿瘤已经是晚期了,腹水也有了,还有肺转移。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介入等,都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

“有没有药可以吃,或者其他治疗?化疗呢?伽玛刀?听说还有靶向治疗?”年轻人红着眼眶追问道。“这些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目前对你母亲最好的治疗是支持治疗,尽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如果强加过多治疗,反而会让病情雪上加霜,增加痛苦。”樊教授特意放慢了语速,轻声地说道。

“好的,明白了,谢谢樊院长。”年轻人听出了樊教授话语中的真挚和坦诚,接受了这个现实。

“当面对无法治疗的晚期肿瘤病人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医学有时候很无力,我们能做的不多?”记者悄悄地问。“现代医学还有很多没有被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疾病无法被治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找到更多应对疾病的办法。而在现阶段,针对比较晚期的肿瘤病人,其实很多常规治疗手段,比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效果已经非常有限,如果我们做得过多(过度治疗),反而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速病人的死亡。病人不懂、家属心焦,医生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樊教授解释道。

叹息背后:首诊首治非常关键

樊嘉:“你弟弟的肝脏肿瘤属于多发性,由于他刚做了海扶刀治疗,所以目前暂时不宜再做其他治疗,两周之后再来看看。”

“樊院长,请看看我弟弟的片子,他F在住在某医院,做了三次海扶刀治疗。我听说您是权威,想再来问问,我弟弟还有没有救,他才37岁,太年轻了,请您一定要救救他。”一位中年男士焦急地说道。

“为什么要做海扶刀?”樊教授看了看片子,不由皱了皱眉头,问道。

“医生说他已经不能做手术,可以做海扶刀,我们不懂,就做了三次。”中年男子回答道。

“你弟弟的情况很严重,肝脏上好几个肿瘤。无法手术,做海扶刀也没用,只能做介入治疗,或者尽快做肝移植,把病肝换掉。”樊教授说。

“那现在怎么办?”中年男子紧接着问。

“由于你弟弟刚做过海扶刀治疗,暂时不适合再做其他治疗,只能等两周以后再来,看看是否有条件做肝移植。目前,他的病情很严重……”樊教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樊教授告诉记者,很多恶性肿瘤病人求医心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唯恐耽误了时间。实际上,正确的首诊首治直接决定了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操之过急反而会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

肿瘤早发现:健康体检“功不可没”

樊嘉:“不少原发性肝癌病人是在体检中被偶然发现的。如果肿瘤比较小、分期比较早,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来自安徽的李女士、来自重庆的王女士和来自云南的李先生都是在体检中被偶然发现肝脏肿瘤的。幸运的是,他们的肿瘤都发现得比较早,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安徽李女士的肝脏肿瘤还能用微创(腹腔镜)的方法进行切除,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年年都诟病体检是‘走过场’,基本查不出什么病。但这三个活生生的例子,分明印证了体检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记者忍不住说道。

“是的,早期肝癌没有症状,容易被忽视,体检是发现肝肿瘤的重要手段。肝脏肿瘤发现得早和晚,预后有天壤之别。”樊教授补充道。

肝移植: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樊嘉:“对严重肝硬化和部分肝癌病人而言,肝移植是一次可以争取的机会。”

10个月前,60岁的马先生因肝癌在中山医院进行了肝移植手术。今天,他是来复查的。“樊院长,多亏了您,我才捡回了一条命啊!我现在恢复得很好,药每天都按时吃,感觉很好!”尽管马先生戴着口罩,但记者依然能感觉到他在微笑。“樊院长,他现在忙着呢,正常上班了,有时还帮忙带孙子!”站在一旁的马太太笑呵呵地说。“虽然恢复得好,但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樊教授叮嘱道。

目送马先生和马太太高兴地走出诊室,记者找机会向樊教授咨询了有关肝癌肝移植的问题。樊教授告诉记者,对于部分肝癌患而言,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过去,只有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多发肿瘤数目少于3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没有大血管侵犯,也没有淋巴结或肝外转移的病人才能进行肝移植手术。2013年,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提出了肝癌肝移植的“上海复旦标准”,认为只要肿瘤尺寸不超过9厘米就可以进行肝脏移植。经证实,符合“上海复旦标准”的肝移植病人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69%左右,肝移植适应证人群扩大了40%左右,使肝移植成为了部分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严重肝损伤:又是乱吃“三七粉”惹的祸

樊嘉:“因为服用来源不明的三七粉而导致肝损伤的病例最近突然多起来了,您们媒体应当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

72岁的丁老伯因肝功能损害、大量腹水,被家人的陪伴下来就诊。“樊教授,我爸爸现在肚子胀得很,肝功能也很不好。他以前身体一直很好,最近吃了两个星期的三七粉,就突然这样了。”丁老伯的女儿说。“为什么要吃三七粉?”樊教授边看片子,边问道。“唉,我爸听人说吃三七粉能活血化瘀,对心血管好。谁知道!”

“肝门静脉血栓形成,考虑可能是药物性肝病,要去看消化内科。小张,帮忙查查今天消化科谁看专家门诊?”樊教授边向病人解释病情,边让助手帮忙联系转消化科门诊事宜。

“今天消化科陈主任出诊。”樊教授助手很快查到了准确信息。

“好,赶紧去消化科找陈主任看,以后不要再道听途说乱吃药了。”樊教授叮嘱道。

“又是三七!前阵子刚听说一位老年人因为吃三七粉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事情。他们吃的估计都是‘土三七’,对肝肾都有损害。中山医院王吉耀主任在数年前还专门在《大众医学》杂志上撰文提及此事。科普宣教还是任重道远!”记者不由感叹道。

从上午八时到下午1时,樊教授连续看了70余位病人,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分钟。记者发现,尽管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而樊教授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正确诊断和最合适的治疗建议,几乎没有“模棱两可”的表述,不会让病人听得云里雾里、没了方向,举手投足间无不透出外科医生的果断与干练。而在“开与不开、做与不做”之间,更体现了一位大医的仁心大爱与悲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