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字当头用教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字当头用教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能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因此,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材观,要依据学生与内容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灵活地运用教材,使新的实验教材的教学理念得以体现,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下面是我在“认识乘法”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活用教材体现在备课时

近段时间一直在学习乘法口诀,感觉学生有点不在心,没有了刚接触时的那份新奇,对于新知识,说懂吧!他们掌握得不透,说不懂吧!他们又知道一些。处于这个中间段,于是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了与班级生数接近的这层关系,抓住学生喜欢和老师一起游戏的心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中。班级生数为34人,加上语数两位老师正好36人,由导入谈话转木马引入,师:“如果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转木马,我们该怎么玩呢?我们先来设计一下吧!”这时出示只能坐6人的转木马图片,学生观察后,引出36人去玩,大概玩多少次的问题,进行次数与人数的表格填写。就这样,学生在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并理解了“几个6”的含义,学会了口诀,易于记忆。

二、活用教材体现在细节处理上

同样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定量,而不同的教者、不同的教法与学法,直接影响个体探究状态,将会使教学呈现不同的效果。

在乘加乘减的例题教学时,开始我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讲述与归纳,学生顺利地由连加转换到乘加,却没有学生想到用乘减来解决,为了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我用另一色笔在第四个鱼缸里画了两条,并用神秘的口吻说:“看,鱼缸里的鱼变魔术了!你能算出现在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吗?”学生很快列出了“4×4”,我指着那两条鱼追问:“这真是鱼缸里原有的鱼吗?”“不是,是刚刚变出来的。”“那我们要算原来有多少鱼,应把这两条鱼怎么办?”“把它去掉”。这时我用笔把后补上的两条鱼划去。“划去的两条鱼在算式里怎样表现出来呢?”学生齐声说出“减去2”。就这样,学生在操作与趣味学习中理解了用乘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用教材体现在对教材与学生的整合中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本想遵循预设教案,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场景图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探索7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会背7的乘法口诀。”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怎么办?在学生们自主背诵的空闲里,我想到:不能压住学生意欲跳跃的想法,要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设计,从实际出发,重整教学流程。于是,我对小朋友说:“你们真厉害,7的乘法口诀都会背了,不错,会背的同学举起手来。”一统计,会的可占了学生数的多半。我发出了这样的提议:“还有一些小朋友不会,会的同学愿意教他们吗?你打算怎样教会他们呢?”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比划;还有的就直接教口诀……十几分钟下来,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在互教互学中理解并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

对于7的口诀,或是家长的提前教学,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自我诵读,部分学生早就熟记于心。像这样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并不罕见。课堂上我没有拒绝因学生的实话而干扰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是时刻关注教学流程中的动态生成。根据教学实情,不失时机地把握教学契机,调整教学预案,变学生“学数学”为“教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用教材,活在备课,活在上课,更活在与教材紧密相连、与学生灵动结合的生成教学上。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驾驭现行教材,通过对教材科学性、实用性的建构,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吸引孩子的数学活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