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茅屋为台风所破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茅屋为台风所破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听说台湾的山西人中五台人居多,而台北山西同乡会的执事人员又多为五台人,刚换届的同乡会总干事赵清福先生便是五台县东冶镇怀荫村人。赵清福先生致欢迎词时,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让人联想到同乡阎锡山。山西旅游协会访问团在台期间,受到了旅居台湾多年的山西乡友盛情接待,并派阎志昭先生陪我们去参观其堂伯父阎锡山在台湾的金山茅屋,觅取阎氏生前、身后的著作。

1949年,阎锡山跟逃到台湾后,不到一年,就被革去行政院长一职。见势不好,阎锡山只好隐居金山麓的三间茅草屋中,度过他人生最后的10年。

躲进茅屋避风雨

金山麓距台北市几十公里,这里依山不傍水。阎锡山退下来以后,选择在这个半山上,建筑三间茅草窑洞。据说是阎锡山亲自设计、监造的,酷似山西民居窑洞。说是茅屋,真也名符其实。它用石灰、水泥、沙子、青砖,盖了3眼窑洞。窑洞上边盖一层厚厚的茅草,茅草早巳被台风所破,后来主人在窑洞上抹了层厚厚的水泥。窑洞墙壁厚到不可想象,窗户也很小,光线之暗淡可想而知,据介绍,这主要是缘于安全的考虑。

窑洞并不大,分别是起居室、卧室、书房。屋里已破旧不堪,杂乱无章,尘土弥漫。有一间屋子放着上世纪50年代的西洋式沙发,说是外国人送的,也破烂不堪。有一间屋子放着书柜,堆着被灰尘封住的书藉,大家抖去尘土翻看,有阎锡山写的《世界大同纲要》、《三百年的中国》等,还有阎锡山纪念会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阎伯川先生言论集》、《阎伯川先生要电录》、《阎伯川先生纪念集》……。另一间屋子更乱,简直无立脚之地,桌上堆着书,桌子下边放着经过裱糊的框子,歪歪扭扭倒在地上。屋中很暗,墙角挂着蜘蛛网,透过一丝窗光,依稀看到的阎锡山死后送的4个字:“怆怀耆勋”。我们翻来翻去,各自择取自己喜欢的书,每个人都带着一大摞,表示要研究阎锡山这个“山西王”。至于房前屋后,更是杂草丛生,碎石拌路,满目疮夷。不远处的坟莹,更显得悲凉!

无可奈何苦作乐

走出又脏又乱的茅屋窑洞,发现门口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极不规则、质地很次而又发黄的石刻,仔细看才能分辨出字迹。原来是阎锡山在茅屋落成后作了一篇《种能洞》的碑文。

我到台湾因不耐炎热与暴风雨的侵袭,建茅屋于金山山麓。移居以来,想起内地冬暖夏凉、不怕风雨的窑洞来。我问台湾同胞:“台湾为什么没有窑洞”。他们说:“窑洞有三个缺点,一潮湿,二空气不流通,三怕地震,适于北方不适于台湾。”这三个缺点经研究全可补救,使用洋灰就防住了潮湿;开前后窗就能使空气流通。至于防地震,窑洞与楼性质一样,是看建筑上的设施如何。我遂动念建筑一所窑洞。台湾房屋中国式、西洋式、日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

读毕这个碑文,我立刻想到家乡阎锡山老家河边村阎氏故居,今已开辟为“民俗博物馆”。其私宅不算毁坏仅现存保留的,有房屋700余间,占地近50亩,其规模宏大堪称现存旧中国官僚最大私邸,和金山茅屋形成鲜明对比。阎锡山河边村的私宅设计布局是如此合理,小姐绣楼,厚实的墙壁,窑洞内冬暖夏凉,设施讲究的客厅:当仁堂、归人堂,曾接待过、宋美龄,同时还有暗道作战功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死前,竟连家乡都没有看上一眼,就客死台湾。堂堂民国元老、行政院长盖了3间茅屋,又早为台风所破,还如此大书特书,刻碑记载,岂不令后人耻笑。阎锡山当时走到这一步,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选择自得其乐啊!

石碑记载“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为台湾同胞作试验”。这岂不悲乎?当今台湾,三眼破茅草屋窑洞有谁知晓,连自己的坟墓在修路时都差点被推掉,茅屋岂可作样板乎?

站在破窑洞前,有同行者朗朗读起了唐朝大诗人杜甫所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人们在读古笑今发出的感慨。阎锡山在最后的日子里风雨飘摇,山西老家纵有广厦千万间,也是无福受用,只落得蜷缩三间茅草屋。

晚年凄凉身后情

据阎志昭先生谈,他的伯父阎锡山生前隐居于“种能洞”,不会客,不出山,不与外界联系,过着愚公生活,居台的阎氏族人也是在大年初一上山拜年一次,其余很少往来。他说,伯父晚年生活十分孤单、凄凉,但很喜欢他所居住的茅草屋,与茅屋相依为命,平常独坐沉思、著书立说,有时也拜佛、诵经。

阎锡山惟一可告慰的是,当年他逃台湾时带的护兵张日明(朔州人,那时18岁,现在70多岁),自从1960年阎锡山去世,这个人就一直守护着这三间茅草屋,像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很热情地领我们参观,让我们随便拿书,说书印下就是叫人看的,能带多少带多少。我们中有人关切地问起他的家庭、身世、生活时,他告诉大家,朔州老家还有亲人,但没钱无法回大陆探亲,因为他跟阎锡山,算不上老兵,没有退休金、养老金。40多年了,他一无所有,只住在这里默默地守护着。谈到家庭,老人沉思片刻后说,原来不想成家,上边也宣告10年后回大陆。然而,10年、30年过去了,根本无影,所以成家很迟,孩子们也不大,生活还过得去,水平不高。他谈到前些年政府修路,差点儿把阎锡山的坟推平,是他出面阻拦,后来台北派来几位专家考察,说应当保护下来,才免于一劫。

临别时,老人依依不舍,托我们向家乡人问好,向朔州亲友问好,目送我们这些山西老乡上车,他已眼圈湿润。我们都对老人家深表同情,并祝福他有生之年能回祖国大陆和亲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