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思善问“对答”如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思善问“对答”如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中师生有效对话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反思和体悟,进一步实现学生“要学”“乐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能体现教育民主的精神。做到心中有爱,课中有情,教中有法,对答如流。

关键词:形式;单一;合作;探究;多维;开放

一、课堂中的对话现状

1.形式上的对话

目前这种形式上的对话较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无实质性的内容。形式化的对话有两种表现:最常见的一种是“一呼百应”式的对话。如,教师经常会向全班学生发问:“老师今天的讲课,都听懂了没有?”学生齐声答道:“懂了。”师再问:“还有没有问题?”生齐呼:“没问题。”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经过特殊“包装”的课堂交往。这在实质上并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不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单一式的对话

单一式的对话有两种表现:(1)教师掌握课堂对话的绝对主导权;(2)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机会总是被少数学生占有,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往往得不到任何机会。单一式的师生对话集中表现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大多采用“师班互动”形式。

思考:反思这样的课堂对话方式,我们不禁忧心憧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得不到尊重,缺乏学习的热情。由于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缺少了对话与沟通,缺少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就无法实现。教师的教学失去了与学生真实对话的快乐,相应的新课程赋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专业性角色大大降低,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二、对话之因,“没问题”就是“有问题”

课堂上学生表面上听“懂了”,在课后不会做题,或者问题重重,难怪很多教师课下大呼“怎么会没想到”。从“没问题”到“没想到”,说明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问题意识正在萎缩。

1.“没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

学生走进教室,脑子里往往充满了形形的问题,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看不到学生的问题,抓不住学生问题的实质,当然也就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了。显然,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就必须“俯下身子”,真正去研究学生的问题。

2.“没问题”,是不能善待问题

有些教师虽然肯问,但不善问,他们抓不住教学的核心问题。东一问、西一问,让人摸不着头脑,学生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试想,当学生提出“这道题怎么做”,你又来一句“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真笨”……如此态度对待学生的问,他们问的积极性还有吗?可见,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也只有“善问”,学生才能体验到由“问”所带来的交流之乐,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与能力的纽带,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就是对话教学的本质,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三、对话之本,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上课伊始,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然后提问: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2:V=abh。

学生的回答干脆利落,他们已经知道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这是“已知结果”的教学,但学生对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套用这一层面。这节课在探求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学中可能的生长点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给予学生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师: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了,下面我们用课前准备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方块摆长方体,验证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我出示了表格,并让学生观察,同时指导他们如何用字母表示“立方厘米”。学生动手操作后,开始汇报。我跟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组数据,在此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摆的长方体进行想象。这个长方体有几层,最下面一层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并追问是怎么知道的。马上有学生到前面“复原”长方体,并纠正其中的错误。我顿时意识到,这个学生的回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长与宽,防止出现“影集问题”之类的错误。

四、对话之壳,建立一个多维、开放的评价机制

我们知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生在接受一种与自己相悖的观点时,他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纠正不正确的思维方向,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数学课上,教师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尊重、赏识的和谐人际关系,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善思、善问,“对答如流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