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林小曲后继有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林小曲后继有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月12日,中国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课题组主办“榆林小曲研讨会”,邀请到乔建中、李西安、肖梅、杜亚雄等专家参加。榆林小曲研究会、榆林市文化文物局和榆林电视台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音乐学院部分学生也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由乔建中主持。作为榆林人,他深情地介绍了榆林小曲(以下简称“小曲”)的概况:小曲肇始于明清时期,流行于榆林城内;源于江南丝竹和陕北民歌的融合,故既有北方的粗犷和豪放,又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甜蜜;是陕北高原上的一朵奇葩。

专家们首先对小曲的定位产生了兴趣。杜亚雄通过对小曲唱词及曲调的分析,对乔建中、霍向贵提出的“榆林小曲是明清俗曲余绪”的命题表示赞同。认为要保存、要发展,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文化定位。必须找出其特质,以便和其他的民间音乐型态有所区分,才能在资讯爆炸的今天牢牢把握话语权。强调定位,信天游代表“黄土文化”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榆林小曲应以“明清俗曲余绪”定位的观点,得到了在座专家的一致认同。李西安补充道,不仅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且要对现有的小曲资源进行整理。他说,到目前为止,小曲已经整理出100多首,资源不可谓不丰富,是对其进行保存及后续开发极为有利的优势;但发展需要有层次,不妨细致规划、分批对外宣传。第一批重点宣传琅琅上口的《九连环》等曲目,减弱以讹传讹的《五哥放羊》的影响;第二批则可着力于另一些较有特色的小曲精品。

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王清对小曲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表示忧虑。他谈到期间,小曲被禁唱,但总有人相约偷偷演唱以自娱;而现在的年轻人则浸淫于流行文化,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肖梅针对此问题,建议“将榆林小曲与当地音乐教育相联系”,“培养听小曲的耳朵”。杜亚雄则以浙江为例,对浙江教育部门运用行政力量,将越剧例入中小学生音乐课程校本教材表示赞赏,认为值得榆林市教育部门借鉴。

研讨会很自然地谈到“创新”问题。乔建中认为小曲从“坐唱”到“站唱”,并偶尔加入表演和声乐技巧的转变。他认为创新应该有“源”,有其“合理性”;对创新应该有底线,对小曲独有的、形成小曲特质的元素是不可舍弃的;但是又不能过于拘泥于传统,并以汉赋和昆曲的衰落为例加以警示。

李月红则对榆林小曲本体及文化范畴的涵义非常感兴趣。榆林小曲仅在榆林城内流行,却能形成不同风格的两个流派;用榆林方言演唱不利于传播,却能够保存几百年。榆林小曲的唱词不仅描写离愁别怨、男情女爱,还反映茶肆酒楼、货郎挑夫的生活;不仅刻画青楼之恨、尼庵之苦,还鲜明生动地表现民间传说,堪为研究陕北民俗的百科全书。这究竟归功于一种怎样的传承模式及传承环境呢?

桑海波则直接从艺术管理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化运作的优势,并以美国文化产业产值约占GDP的10%,极大拉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例说明。他认为,榆林小曲完全可以走产业化之路。

研讨会上,王清会长还展示了祖传的榆林小曲伴奏乐器――至少有三百年历史的十三品琵琶、十六弦的秦筝;还介绍了当地的蝴蝶琴(扬琴的一种)。专家们都对这几件乐器的历史价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对小曲定位为“明清俗曲余绪”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专家希望王清会长能够妥善保存文物,并仿制一批乐器,以供演奏、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