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顺“思”而写,让构思走在下笔之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顺“思”而写,让构思走在下笔之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掌握情况的必经之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分量,然而,由于其难度较深、跨度较大、形式较为枯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重讲授、轻引导的教学误区,启发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思考,并在思考的前提下拟定写作提纲,顺“思”而写,让构思走在下笔之前,为文章注入真情实感,让文章绽放思维之花。为此,笔者由浅入深,以微入手,由小及大,从微讨论、微思考、微提纲三个角度,就如何以“思”导学,引导学生顺“思”而写,让构思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微讨论:集思广益入主题

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遵循“呈现主题――分析讲解――写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写作课堂陷入刻板、沉闷、单调的僵局。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强调以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每节课写作主题的兴趣与关注,引导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主题,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我的长处》这节课时,笔者考虑到本单元习作主题简单易懂,切入小但是可以延伸的范围广阔,包括学生性格、优点、理想的自我认识,因此,在写作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微广角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长处与本领,谈谈你眼中的小组成员的长处,综合自我看法与他人的评价,总结出自己最有特点的长处是什么。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对于本课习作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与他评的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开拓自己的写作思维,收集有益的写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二、微思考:问题情境启思维

课堂讨论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启迪学生根据讨论的过程与结果以及问题的情境与矛盾引发有效的思考,提高学生对于写作主题的理解与体会,打开学生有效写作的思维大门。因而,笔者以为,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应以具有明确目的指向、难度适宜、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开展微思考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以思促写,在思考中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奠定自己的写作情感。

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写一种小动物》这一课时,笔者根据例文《帅鸽》提出了以下四问题:1.第一自然段描写帅鸽的哪些方面?(颜色及外形)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过渡句)2.第三自然段描写它的哪些方面?(飞行动作)3.你认为这篇例文用了什么写作方式描写帅鸽?我们要怎样写好一只小动物?笔者引导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探究活动,通过阅读、讨论、总结的形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如何运用观察法、比较法以及过渡句等形式描写自己眼中的小动物。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究模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有效的质疑与解惑,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三、微提纲:动笔实践构大纲

提纲是文章构思的起步,是贯穿全文、联系段前段后的支柱,是学生写作逻辑思维与条理情感最有张力的体现。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拟写提纲的方法,让学生做到有题目、有中心、有条理,引导学生在动笔前将之前讨论、思考的结果进行有效整合,养成撰写作文提纲的良好习惯,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的目的性、条理性与逻辑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习作四时,由于本课的习作内容主要是根据一幅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剪纸里的故事,而学生对于剪纸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甚了解,思维与想象受到生活经验不足的限制与禁锢。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示了几幅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地描绘剪纸中隐含的故事。随后,笔者反其道而行,先让学生以例文《我喜欢的一幅剪纸》为模板,简单列出例文的写作提纲,并讨论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同时,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设计属于自己的写作微提纲,并根据提纲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对提纲进行修改与完善。

总之,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殊性,立足于学生认识与思维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启发学生通过有效的分析与思考,灵活、全面地展开自己的写作计划,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促进学生写作目的性与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的发挥,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与思维的养成,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