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曾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王永庆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成功经营米店,小试身手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到了王永庆的曾祖父那一代,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狠狠心,漂洋过海到台湾来谋生,定居在嘉义县的新店镇。他的父亲王长庚是个茶农,一年到头辛苦着,全家也只能勉强糊口。

王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生了一场大病。王永庆勉强读到小学毕业,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到一个茶园当杂工,像父亲一样开始了辛苦的茶工生涯。祖父在去世前把他叫到床前说:“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15岁的王永庆明白祖父的意思,也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茶农生活的惨淡前景,于是下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另外的生计。

他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了小伙计。王永庆在送米之外,花了不少心思悄悄地学习老板经营米店的技巧。第二年,他就对经营米店感到胸有成竹了,于是他让父亲帮他借来200元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

米店刚开张就碰到了困难。原来,他的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况且这家米店开业时间又很长,居民们习惯上那里买米,很多都是那家店的老主顾。因此,王永庆的小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当时,由于稻谷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米里夹有糠、沙粒、小石子等,买卖双方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事。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提高米的质量,把米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他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他主动为顾客送米上门,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再将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王永庆还注意收集顾客用米的信息: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其他米店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总是热情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王永庆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日就已经囊中羞涩。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要货到收款,有时碰上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会弄得大家很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不即时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解决了即时收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使那些接受服务的客户都成了王永庆的忠实客户。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原来一天只能卖12斗米,后来一天可卖100多斗米,生意越来越兴旺。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

这样,只用了一年多时间,王永庆就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客户。他想,何不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质量也更有保证。于是王永庆便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做碾米厂。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他把日本人办的厂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名副其实的塑胶大王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百废待兴,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蓬勃而起,王永庆敏锐地发现建筑业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果断地转入木材经营。到1951年,王永庆积累的资本已达到5000万元,那年他只有35岁。这个两手空空的农家子弟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竞争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这个时候,毫无名气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大家都感到他发疯了,因为他这个只上过小学的农家子弟对塑胶领域一窍不通。当时一位化学家曾讽刺他:“一个土包子连塑胶为何物都不知道,居然想办工厂,不赔光老本才怪。”王永庆的朋友们也都劝他放弃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王永庆没有退缩。1954年,他和赵延箴合作,筹措50万美元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事实上,王永庆在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之前,已经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他虚心地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各种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3年以后塑胶公司建成投产,但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20吨。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纷纷要求退出。王永庆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然后下令扩大生产!原来,王永庆已经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他相信,自己的产品之所以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而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第二年,为了解决销路问题,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这样就可以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果然,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价格自然降低,销量迅速增加,王永庆的塑胶公司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王永庆曾感慨地说:“今天我能在事业上有一点成就,主要是因为我对所认定的目标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绝不以任何理由退缩。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有限,必须全神贯注,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如愿以偿。”

王永庆在塑胶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台湾木材商人大量砍伐树木,但是他们要的只是树干部分,有1/3甚至一半的树枝丫都被白白地抛弃了。如果利用废弃在山上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岂不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经过考察,1964年10月,王永庆开始创办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两年后,公司在台南新化八卦山下正式建成,成为一座新型的工业城。

“台化”的建立,使大量过去被抛弃的木材废料变成了纺织纤维,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成本,为台湾纤维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2001年,据台湾《天下杂志》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拥有近7万员工、近3800亿元新台币营业收入的台塑集团已经稳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日本企业家把王永庆与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相比,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的经营法宝

王永庆从白手创业到主持台湾规模最大的集团,其成功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成功六字诀”:勤、韧、苦、学、严、明。

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和大家一起吃盒饭。饭后他便在传言室里召见各单位的主管,先让他们汇报工作,然后他会提出很多细微而有意义的问题逼问他们。主管人员都非常害怕这个“午餐汇报”,因此不得不加班加点,以做到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如指掌,对出现的问题能提出切实的对策。

王永庆把强大的压力和同样强大的激励结合起来,这是他的管理取得成功的所在。台塑的激励方式有金钱和精神两类。王永庆私下发给职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因为是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这个“另一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台塑内部通称的“黑包”,另一种是给特殊有功人员的杠上开包。1986年,“黑包”发放的情形是:课长、专员级新台币10万~30万,经理级100万。另外还给予特殊有功人员200万~400万的额外开包。业绩突出的经理们每年薪水加红利可达四五百万元,少的也有七八十万元。此外还设有成果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做法。在这种重奖之下,员工们都拼命工作。

王永庆在经营中还特别注重细节。王永庆说:“我不仅作大的决策,而且更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比如操作人员的手艺、操作方法、机械的配置,等等。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生产力。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4倍。”

永远追求更大贡献

王永庆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为了追求更大贡献,他就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也对自己严格要求!”

确实,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也许王永庆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他的吃饭原则是“简便”,穿衣原则是“整洁”。他最爱吃的是家常的卤肉饭,他跑步穿的运动鞋通常会穿上好几年。他坐飞机一般选择经济舱。他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结婚时,他给的嫁妆是一张无限期提供学习费用的凭据,外加一把刮胡子刀,说是让女儿亲自替丈夫刮胡子。王雪龄的婚礼非常俭朴,她手上的新娘捧花,是在比较过许多花店的价格后才选择的一种最便宜的花!他认为长途电话费太贵,因此不赞成子女们常打电话回家。但是他几乎每周都要与子女通信,用一种很廉价很薄的信纸,把每一页都写得满满的,一次连写好几张纸,这样可以节省邮资。

王永庆对下一代的教育也用心良苦。他常常让子女牢牢记住“富不过三代”的古话,要他们不要信赖父辈,要去自己创业。王永庆共有3位夫人,儿女众多,他最器重长子王文洋。王文洋出生于1951年,英国伦敦帝国大学毕业,24岁时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和化学博士两个学位。毕业后,先在国外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苦干了3年,1980年返台,任南亚塑胶第四事业部经理,后来任在大陆总投资额达21亿美元的宏仁集团董事长。在王文洋刚回来的时候,王永庆要求他从最基层干起,经过课长、组长、厂长、副经理的逐级锻炼,数年之后,才让他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王永庆从不小气。他曾一次就捐助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

2008年10月11日,王永庆偕同夫人与子女前往美国视察公司生产线,在美东时间10月15日于纽泽西因心肌梗塞导致心肺衰竭去世,享寿92岁。

(责编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