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齐爱云:视戏如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齐爱云:视戏如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齐爱云,第二十一届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

“特别感谢秦腔的基层群众,给了我很多滋养。”她一直坚持活跃在基层舞台上,并不畏惧其条件的艰苦。

“你不走近我,我要走近你。”在戏曲越来越边缘化的当下,她以多种方式推广、普及着秦腔。

4月28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传承・齐爱云秦腔艺术展”落下帷幕。此次艺术展展期长达两个月,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2016艺术邀请季的首展。

由贾平凹提名参展的艺术家齐爱云是第二十一届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近十年来,她一方面坚持下基层演出,另一方面以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着秦腔。

2014年底,齐爱云将古老的秦腔艺术带到了美国华盛顿,《打神告庙》《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三出经典折子戏,赢得当地观众的热烈掌声。

2015年11月,作为陕西代表团中惟一一位秦腔演员,她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秦腔《天女散花》。有媒体评论,此次展示让秦腔“成为精彩的中国文化符号”。

去年,齐爱云艺术中心策划了戏曲青年公开课,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讲,广受大学生的欢迎。

“你不走进我,我要走近你。”把秦腔视为第二生命的齐爱云这样说道。

学 艺

1980年,陕西省艺术学校秦腔班招生。

“那时候考艺校的火爆程度,不输今天艺考的程度,考场外黑压压都是考生。”齐爱云对记者回忆说。

齐爱云出生于有“戏窝子”之称的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小时候,她经常被父母―一对铁杆戏迷领着去看戏。因为考上艺校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父母就动员她报考。跳出农门,在大城市生活,是那时农村孩子的最大梦想。

但12岁的齐爱云正上初一,学习成绩很好,她一心想上大学。当老师或医生,才是她心中的理想工作。

“艺校能演戏,也能学文化。”妈妈的这句话,最终打动了她,就报了名。

艺校最后一试指定要唱秦腔。尽管在学校,齐爱云也经常登台唱歌、跳舞,但并没任何戏曲基础。父亲教给她了《藏舟》里的四句唱词,没想到她竟通过了千里挑一的选拔考试。

入学后,齐爱云发现她的很多同学受过训练,至少有舞蹈基础。相比之下,她是一个白板,什么都不会。为了能赶上同学,好胜的她惟有刻苦。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练功场练功,甚至睡觉前都会把一条腿靠着头,劈着叉睡。

基本功练了一段时间后,就进入到开蒙戏的学习。“我条件很一般,性格又比较内向。”齐爱云并不被老师看好。

一开始,她参加《断桥》排练,但另一个同学也想排《断桥》,她就被对换到了马蓝鱼老师的组里排《鬼怨》。

“第一眼看到马老师,就没缘由地喜欢上了。”考试的时候,齐爱云见过马蓝鱼老师。开始排练时,她没被分到马老师组里,心里还有点小失落。阴差阳错这么一调整,正如了她的愿。她说,“我特别开心,几乎一晚上没睡着觉。”

“马老师把她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对人物的理解,都毫无保留地授予了我们。我特别能吃苦,老师就希望我能够文武全面发展。”因为喜欢老师,齐爱云很用心地学,基本功练得很扎实。别的同学下课了,她还在练功房加时学习。她的想法也很朴素,要对得起老师,不能让老师失望;想在舞台上出彩,让观众喜欢。

1986年,在马蓝鱼老师的推荐下,齐爱云向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学习。肖玉玲是秦腔婉约派的代表,她独特的唱腔艺术,一丝不苟的艺术风格,和蔼可亲的随和性格,都深深影响着齐爱云。在肖玉玲的调教下,她在唱腔上有了重大突破,为以后的表演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艺校首次汇报演出时,齐爱云《鬼怨》表演获得广泛好评。有人说她的眼睛似乎会说话,最好的一个评价,是“活脱脱一个小马蓝鱼”。

“多亏了马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和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齐爱云对老师充满了感激。

成 名

在校学习七年后,齐爱云被分配到了西安五一剧团。“那个团氛围特别好,我成名、获奖都在那儿。”齐爱云回忆说。

在校读书时,齐爱云还想着等工作了就不用那么辛苦练功了。但进团后,根本不用别人逼,自己就主动去练功了。练功用的大锤、扁担、水桶、水袖、长绸、刀枪把子等道具,都是李宗仁大伯做的。下乡演出,早上练功时李大伯就在一边看,闲了会给他们讲老艺人刻苦学艺的故事。

论嗓音,齐爱云的条件不太好,她的长处是武功好。进团后她看人家都能唱,一个比一个好,还有很多名家,怎么办?就只有让自己武功更好,演别人演不了的,同时慢慢训练唱腔。

在五一剧团,齐爱云做了十几年的配演。跑龙套时,就站在台上看别人的戏。“五一剧团的戏,没有不会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三曹父子》主演突然生病,不能演出,由齐爱云补戏,演出非常成功。“在团里我是缺啥演啥,无论大角色小角色。团里人给我起了个外号‘戏疯子’。”齐爱云笑着说。

1995年,五一剧团文化下乡,齐爱云演《打神告庙》,做“抢背”动作时扭伤了腰椎,她咬着牙坚持完成了晚上的演出。之后,她有半年时间动弹不得,医生甚至不建议她继续舞台表演。庆幸的是经过一番调养,她又回到了舞台上。

团里的老艺术家慢慢退休了,齐爱云和李爱琴搭戏的机会多了起来。每一场演出结束后,李爱琴都不厌其烦地给她分析演出的不足之处。为挖掘其潜力,在演青衣、刀马旦之外,也尝试让她演正旦、老旦。

“在学校学的都是零部件,在剧团需要有一个组装过程,组装技术也很重要,幸运的是我遇到李爱琴老师。尽管不是一个行当,但艺术审美是相通的。”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和丰富,齐爱云逐渐成长为团里的主力演员。

2000年首届秦腔节,五一剧团全团人员合力打造《阴阳鉴》一剧,连行政人员都进入舞美队工作。该剧改编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从阴阳两界重新诠释了窦娥的故事。著名导演李学忠执导该剧。

因为排戏时期压力大,齐爱云一度瘦到了90斤,但状态好得惊人。一天三场审查演出,李爱琴怕她吃不消,给她买巧克力,给武功演员也发巧克力。

尽管演出得到了观众好评,但专家对该剧题材有争议,有关方面只给这部戏了一个安慰奖。李爱琴有个性,她不要这个奖,把奖退了,让剧团在易俗大剧院连演十五场答谢观众,包场加零售,场场爆满。

虽然这部戏让齐爱云与梅花奖擦肩而过,但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她打下了好的基础。

2003年,齐爱云凭《郑瑛娇》一剧,终于斩获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排《郑瑛娇》时,五一剧团正面临拆迁,演职人员几个月都没领到工资,剧团极度困难,但还是顺利完成了《郑瑛娇》的排演,并获得了大奖。

颁奖晚会是在扬州举行的。“我在台上领奖,而李爱琴老师却在台下哭,只有真正一同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个过程的艰辛与不易。”回忆领奖那一刻,齐爱云很动容。

2004年,齐爱云成功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2005年,她又参加了秦腔四大名旦争霸赛,获中国秦腔“四大名旦称号”。

戏曲演员成熟期极为漫长,除了技术上的积累,也包括人生阅历的积累,以及人生感悟等等。齐爱云从跑龙套的配角,到成长为名演员,努力了将近十八年。

磨 砺

今年正月十三,齐爱云在天水伏羲庙演《游西湖》,观众多达两万人。演完,观众不散,一定要近距离看一眼齐爱云。

寒冷的冬天在户外演出,演员刚上台冻得哆嗦,演到最后都是一身大汗。“我是一个爱美的人,总想把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刚刚在舞台上吹过火,满脸通红的齐爱云,卸了妆,对观众说自己“不好看”时,观众却说,“你咋都好看!”

“在台上演出,观众用掌声鼓励你;演出结束,观众仍不肯离去,只为对你说一句‘演得太好了’,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或许就是齐爱云热爱舞台的原因。

十年前,正当齐爱云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却突然跌入一段沉寂期。

2005年,陕西电视台主办秦腔四大名旦争霸赛。那是一场空前的赛事,历时一年,参与人数多达3000人。唱念做打综合性极强,观众、专家以及媒体的参与度也都极高。齐爱云成功进入秦腔四大名旦之列,随后外出巡演,最后一场演出在北京政协礼堂,并现场直播。

从北京回来,齐爱云遇上剧团合并,她被并到了易俗社。“在五一剧团,连配角在内能演至少三十部戏,突然没有了团队,啥戏都没得演了。”一个热爱戏曲的演员,处于36岁的黄金时期,齐爱云觉得自己的舞台生命断裂了。“人总要面对现实,别说你是什么名演员,连根之后,放在另一个环境里,怎么适应,怎么扎根?”这是那时齐爱云想的最多的问题。

西北五省喜欢秦腔的人多,观众面大,尤其是基层,广场演出时,观众都在一两万之众,只是演出条件、生活条件没城市好罢了。

无法离开舞台的齐爱云,就去跑基层,把甘肃、银川、青海、新疆跑遍了。她到一地,就和当地的剧团搭班子演戏。演本戏,演折子戏,最后清唱。

和当地剧团合作,等于齐爱云要演三遍。先排一遍,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整;再和音乐,又是一遍;最后才正式演。“也不能要求太高,能合在一起就行,但至少我要保证我的演出质量。”齐爱云并不因为是基层演出就将就凑合。

2007年,是齐爱云逆转的一年,因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个平台。

2005年,四大名旦在京演出,一人一折戏,齐爱云演的是《打神告庙》,那个戏很出彩,剧协老师看后就记住了。两年后,中国剧协组织梅花奖获得者去台湾演出选节目时,选上了齐爱云这折戏。

第一场演完,观众反应火爆。“刚开始觉得你很忧郁,后来一下子就阳光起来了。”同团一个老师对齐爱云说。

全是国宝级的演员,演的都是最拿手的节目,相互交流,齐爱云从那次演出中收获颇丰。在同团裴艳玲等多位老师的鼓励下,她重新建立起了自信。在完成单位演出任务之外,齐爱云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了规划,决心到基层闯一条路,目标是要成为艺术家。

“我特别感谢秦腔的基层群众,给了我很多滋养,现在回头看,那个时期是对我人生、心智的一种历练。”从事业低谷走出来的齐爱云,一脸的平静。

传 承

“我只会演戏,是一个纯粹的演员,丈夫觉得我太累、太忙,有了艺术中心后会更忙更累,一开始不是很支持。”齐爱云做通丈夫工作后,去年艺术中心全面发力。

8月9日,齐爱云艺术中心首场基层个人戏曲商演,在戏曲之乡宝鸡进行。《天女散花》《打神告庙》两个折子戏,再加上清唱,虽然人很累,但累得开心。从银川、甘肃等周边赶来的观众,尤其令她感动。

8月15日,戏曲青年公开课在西安高校开讲,齐爱云在讲台上示范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水袖功,用兰花指演绎戏剧中人物的各种情绪,其凄美动人的唱腔,更是叫很多学子难以忘怀。

世界古代三大剧种,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喜剧都消亡了,惟独中国戏曲还活在舞台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戏曲当中有着充分表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戏曲艺术。这是齐爱云要到高校做秦腔戏曲公开课的初衷。她说,“你不来看,我拿到你跟前,让你看,只能这样子做,不然咋办?”

2014年11月,齐爱云受邀去美国华盛顿,在“华府秦腔之夜”,与当地华人联谊,叙乡情,唱秦腔。随后,在史莱顿剧院“大华府古筝秦腔音乐会”上,演出秦腔《打神告庙》《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接着,马里兰大学举行了一场互动式讲座,齐爱云借助“少女出门”“美人烈马”“情捡信物”“登楼”“花旦出场”等戏曲舞台程式,给美国大学生诠释中国戏曲的意、韵、形,极受学生的欢迎。

“活态的陕西文化符号是什么?是秦腔,秦腔最能表现秦人的精神,以及地区文化。”齐爱云通过此讲座得到启示,决定以公开课的方式,去高校推广秦腔,培养年轻观众。为此,她甚至会贴上演出挣来的钱。

齐爱云觉得,戏曲从过去的鼎盛,到今天的边缘化,作为从业人员也应该有反思。如果只是站在舞台上唱,那和业余戏迷有什么区别?只要人家嗓子好,也能唱。什么是专业演员?要在舞台上塑造人物,要能体现出唱念做打的综合性,演业余演员演不了的,方显其专业。

齐爱云为艺术中心的定位是,在能蹦能跳时多演些文武兼备、载歌载舞能体现戏曲高度综合性的剧目;希望为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搭建一个平台,让老前辈艺术家给年轻的学子传授秦腔文化;让年轻学子有机会去跟随老艺术家学真本事。让真正爱艺术的人,能好好地做纯粹的艺术。

有朋友说齐爱云,“放着清闲日子不过,自找苦吃”。也有人说她“傻”。丈夫说她:“一直活在童话世界里。”

齐爱云则说,她就是希望能为理想单纯地活着,不羡慕任何繁华,默默地为艺术奉献。

在今年的“齐爱云秦腔艺术展”上,除了百余幅图片静态记录了戏曲传承、演出、推广的精彩瞬间之外,动态内容包括图片背后故事的分享、“美哉戏曲”主题示范讲座以及“梨园追梦人”艺术人生分享会。

“为什么叫梨园追梦?我的老师一直在追梦,我也一直在追梦,在现在这个很现实的社会,还有能力去做梦,是很幸福的。尤其还有很多人在支持我,包括丈夫。”齐爱云在结束采访时对记者说。

(本专题所有图片均由齐爱云艺术中心提供,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