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分析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教学为例,阐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目标设定 过程设定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48-02
计算机专业是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基石,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前提。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为了培养更多专业化、实践型人才,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但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内容,是一门实践型课程,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材单一,内容更新慢,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够多,导致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失去兴趣。第二,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当前有的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过多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三,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对自身的能力素养进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忽略了综合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情绪。
为此,笔者研究发现,要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避免过度地依赖教材,从而更快地引入新内容,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而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但因为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迷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实际案例,尤其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案例,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识。下面以“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些做法。
“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 Word 对文字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笔者授课对象是中专一年级新生,班里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且每个小组长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带领本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较好,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会主动讨论、交流,如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会主动找教师帮助解决问题。中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在 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任务,如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等,对提高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中职的学习方式,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综上对学生的分析和认识,在教授“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教学模块中,针对学情安排了用Word 制作电子板报的工作任务。电子板报在 Word 软件的教学中常常被用作教学案例,是因为制作电子板报要综合运用 Word 的各项功能,是 Word 软件教学无可替代的案例:(1)综合众多知识点,利用 Word 软件的各项功能编辑一份电子板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 Word 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电子板报的排版,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通过对资料、图片等信息的搜集、检索与整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能力。
@次电子板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主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未来的就职情况,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 Word 软件的编排、图形绘制、插入等图文混排、版面编辑的技术,而且能密切联系所学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认识 Word 软件窗口,了解各选项卡的功能;掌握图文混排的要点。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熟练运用Word 软件进行图文混排、页面设置、表格制作等操作,并且能够(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8页)学会从网络上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定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导入案例,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1.设置情景。首先,播放一段《将进酒》的视频,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即对刚才展示的视频和图片进行讨论,看有哪些编排特点;分析其文字素材和图片素材是如何编排和搭配的,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插入图片,又如何控制图片的格式和大小。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
2.分组合作。在教学过程的中,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先由学生自由组合,后再由老师做适当调整,进行优差生搭配,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保证各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每个小组的成员 5 到 7 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编排的素材由学生自由选择,编排的格式等也由各小组自由讨论确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配任务,通过组内成员合作,完成文档的编排任务。
3.作品展示与评价。分组学习之后,先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与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即让每个小组在多媒体教室将各小组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然后要求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不足并且加以改进,使作品更完善。
4.课后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在制作“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板报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要注意哪些问题,是不是都能较灵活地运用 Word 软件将图形、剪贴画、艺术字、表格等应用到板报设计制作中,是否能进行较复杂的图文表混合排版,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袁爱莲.浅论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2)
[2]伍励涛,吴柏雄.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责编 卢建龙)